词条 | 维也纳会议 |
释义 | § 简介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画拿破仑被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 虽然拿破仑在会议期间重回法国但会议还是继续进行。会议决议于滑铁卢战役前九天被签署。技术上来说,维也纳会议实际上从未召开,因为实际上没有召开过任何真正的大会,所有讨论都是在各个列强之间的非正式会晤中进行的。 会议讨论了整个欧洲在拿破仑战争后的形状的问题。唯一没有讨论的是与法国的和平问题,这个问题在会议召开前数月(1814年5月30日)就已经在巴黎和约中签署了。 § 参加者 会上英国的代表一开始是外交秘书卡斯尔累子爵,1815年2月后是威灵顿公爵,最后一周中威灵顿离开去与拿破仑作战,则由克兰卡蒂伯爵代表。奥地利的代表是其外长梅特涅和他的副部长威森贝格伯爵。普鲁士的代表是总理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亲王以及外交家和学者威廉·冯·洪堡。法王路易十八的代表是塔里兰。俄国的代表名义上是其外长卡尔·内色罗德,但实际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本人大多数时间在场。一开始四个战胜国打算不让法国参加他们的内部交涉,但塔列朗很巧妙地在会议的第一个星期将自己插入了他们的内部交谈。 会议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在这五个列强之间解决的。在一些问题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的代表参加,在德国问题中汉诺威、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的代表参加。由于大多数代表在大多数时间里无所事事,会议的东道主奥地利国王法兰兹二世于是举办了许多娱乐活动来消遣这些代表。因此德利涅亲王说:“大会不行动,大会在跳舞。”(le Congrès ne marche pas ; il danse.) § 滑铁卢战役 1815年3月,会议因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重返巴黎而中断。在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到同年6月28日路易十八复辟的百日王朝期间,维也纳的代表们等待着战争的结果。 3月13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前六天,维也纳会议将拿破仑定义为歹徒。四天后英、俄、奥、普四国联盟组织了一支15万人的军队来结束拿破仑的统治。 拿破仑一开始试图与盟军中的一方或对方谈判让他们不要入侵法国,但这个谈判失败后他知道他唯一的希望在于在盟军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前首先攻击盟军。假如他能够在援军到达前消灭位于比利时的盟军的话,他也许可以将英国逐出欧洲大陆,然后击败普鲁士。他过去已经多次成功地使用过这个战略了。 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粉碎了拿破仑的希望。获胜的盟军一直追击到巴黎,路易十八再次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上。 § 边界变化 波兰-萨克森危机 在会议上争执最大的问题是所谓的波兰-萨克森危机。俄国和普鲁士建议将此前被俄、普、奥瓜分的波兰的大部分地区让出来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王国。亚历山大一世则同时成为俄国国王与波兰国王。作为补偿普鲁士应该获得萨克森王国。他们认为,萨克森国王没有及时参加反拿破仑的联盟,因此他的王国不配继续存在。但是奥地利、法国和英国反对这个计划。在塔里兰的安排下这三个国家于1815年1月3日缔结了一个秘密条约,在必要的情况下联合作战来防止俄普计划的成功。 虽然结盟的三个国家还没有精力进行战争,俄国还是被这个威胁吓倒了。最后五列强达成了一个协议。俄国获得了拿破仑的华沙公国的大部分地区,但没有获得波兹南(波兹南公国)和克拉科夫。波兹南归普鲁士,克拉科夫成为一个自由城市。普鲁士获得萨克森40%的地区(后来成为萨克森省),萨克森剩下的地区依然交给其国王腓特烈·奥古斯特一世。 § 其它变化 维也纳会议 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决定再次确定法国丧失它从1795年到1810年占领的地盘,这个决定实际上已经在巴黎和约里确定了。俄国(获得了华沙公国)和普鲁士(获得了西发利亚地区和莱茵兰)地盘增大。德意志从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解散)的近300个领地和国家合并成了39个国家。这些国家在普鲁士和奥地利的领导下组成德意志邦联。 会议的代表也达成了许多其它领土更改的协议。挪威从丹麦改为瑞典统治。奥地利获得了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威尼斯王国。许多其它意大利中北部也成为哈勃斯堡的领地。教宗的教宗国被恢复。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在意大利半岛上的领地被恢复,此外它还获得了热那亚共和国。在意大利南部拿破仑的妹夫若阿尚·缪拉本来被允许继续做那不勒斯王国的国王,但百日王朝后波旁王朝的费迪南四世被复位。 荷兰的领地扩大,它包括过去荷兰的领地和荷兰南部本来规奥地利管理的地盘。 此外还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地盘更改。汉诺威的地盘大大增大,它从普鲁士获得了东弗里士兰,巴伐利亚的地盘也增大,它获得了莱茵地区的普法尔茨和法兰克尼亚。劳恩堡公国从汉诺威转给了丹麦。瑞典占的波美拉尼亚被普鲁士占领。瑞士也扩大了其领土,瑞士的中立再次被保障。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边境城市奥利万擦(Olivenza)被判为葡萄牙领地,但西班牙忽视了这个决定,这个地区继续受西班牙控制。 英国从荷兰和西班牙获得了西印度群岛的部分,还获得了荷兰的殖民地斯里兰卡和好望角,此外它还占据马耳他和海利戈兰。按巴黎和约英国对伊奥尼亚群岛和塞舌尔拥有保护权。 § 神圣同盟 神圣同盟并非维也纳会议的直接内容,但与维也纳会议相连。它是亚历山大一世的产物,在这个同盟中多个欧洲君主同意维持基督教原则。虽然大多数会议上的政客嘲笑这个同盟,所有欧洲君主还是同意它。没有参加这个同盟的有教宗庇护七世,他不肯与这么多新教徒参加这样一个同盟,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他对基督教原则不感兴趣,和英国国王乔治四世,他只有在议会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参加这样一个同盟(但他以汉诺威国王的身份参加了这个同盟)。后来神圣同盟与欧洲的保守势力,尤其是梅特涅的政策,连到了一起。 参加会议的国家还决定按会议决议第六款定期举行会议: 为了保证目前条约的执行、巩固各国之间的联系,以及维持目前四位君主之间的密切友好关系我们决定定期举行会议……以达到维持各国富强和维持欧洲和平的目的。 这一条导致了一个欧洲协调会议系统的建立和后来许多会议的召开。其中最主要的会议有四个,分别为1818年的亚琛会议、1820年的特拉波会议、1821年的莱柏克会议以及1822年的凡罗拿会议。 § 批评和赞同 维也纳会议经常受到19世纪和现代历史学家的批评。它忽略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趋势,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顽固的保守系统。事实上,英国辉格党反对党在会议结束时就已经提出了这些批评。维也纳会议成为了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主义和民权来换取和平和稳定的保守系统的一部分。 20世纪内也有许多历史学家赞成会议中所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这个会议的决定使得近一百年(从1818年到1914年)中没有发生席卷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这些历史学家中也包括亨利·基辛格,他的博士论文的内容就是维也纳会议。 滑铁卢战役前夕,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指导委员会8个成员国的代表签订了由121条条款和17条单独附带条款构成的《最后议定书》,此后欧洲所有其他国家尽皆加入。该议定书任意宰割和兼并小国、弱国土地,以满足强国的霸权要求,其主要内容是: 1.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波兰只在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并由俄、普、奥共同“保护”。 2.英国在战胜法国后继续占有马耳他、法国殖民地多巴哥、圣卢西亚和毛里求斯。另外,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开普、部分圭亚那和洪都拉斯也都成为英属殖民地。英国还拥有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 3.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瑞士定为永久中立的联邦国家并由19州增加到22州。撒丁王国收回萨瓦和尼斯,且兼并了热那亚。 4.奥地利失去比利时而从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它还获得蒂罗尔、萨尔茨堡、的里雅斯特、伊利里亚和达尔马提亚。 5.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吕根岛和波美拉尼亚,又在西部取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 6.德意志邦联由34个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各邦政府的代表产生邦联议会,由奥地利代表担任议长。 7.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丹麦把从瑞典得来的波美拉尼亚换取普鲁士的劳恩堡。 8.继法国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各邦的旧王朝复辟。罗马教皇也恢复教皇领地。 9.会议解决了3个带有普遍性的欧洲国际问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的划分和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会议以后,欧洲君主专制国家还建立了神圣同盟(Holy Alliance)和四国同盟(Quintuple Alliance),极力维护维也纳体系,而各国革命党和自由主义者则力图推翻条约下的现状,维也纳会议仅仅建立了短暂的和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