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腊子口
释义 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

§ 概况

湛蓝的天空和棉花团似的白云,多紫多彩的朝霞与晚霞,展示出青藏高原绚丽无比的特有的那样一种美仑美奂,起伏又形态各异,重重叠叠的山峦,以及覆盖其上的如针织般密集的一窝又一窝原始森林,分灌木和常绿乔木两种。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更充分体现了它从西至东讲,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秦岭西延部过渡带上,从南到北,又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水岭间这个十分特殊的地理位置。冬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弛腊象”,在山上,又呈现长时间的雾凇和树桂景象,夏日,"绿色葱茏四百旋",秋日,“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又姹紫嫣红,春日,“烟花楼台烟雨中”,“蝶飞莺啼柳丝长”。季节使这里的山、水、湖和神泉飞瀑更加迷人,也使腊子口更加神采飞扬。她所呈现出的雪域高原的神彩,黄土高原的深情,北国风光的奇妙和江南水乡的神韵;无不成为一个令人神秘的梦幻世界,又一头系着长征文化,一头连着藏传佛教文化,使香巴拉的传说更加迷人。

§ 传说

腊子藏族博巴语意为“山脊”。腊子口为藏汉合音。腊子口所在的“迭部”县,藏语意为“大拇指”。传说早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涅甘达娃的神仙路过此地,被密密匝匝的山石挡住了去路,他便伸出大拇指轻轻一摁,顿时,山石开裂,惊天动地,显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来。这种神话传说,在今天印证了迭部一带的地质地貌、环境,是经过地壳变动这一大力神抬升而形成的。

§ 景点

景点它所拥有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野生大熊猫、甘南杜鹃、迭部网蛱蝶等上百种珍稀动植物在基因库的风骨,令人叫绝。而那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生态性很强的经济文化,以及感昭世人令人奋进的长征文化,相互交融、由互相渗透,成为又一世界遗产地。它是绿色的明珠,红色的经典。公元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数万名将士曾途径这里,在此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俄界政治局扩大会议”,并举行了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的战役,实现了北上,腊子口也从此彪炳中国革命史册;开明土司撤走武装,又开仓献粮,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壮丽凯歌。 地质公园的面积较为广众,涵盖县境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宽40多公里,5100余平方公里的面积,公园主要包括当多古海底底栖生物化石区,电尕沉积岩区,资润高山峡谷霞丹地貌、扎尕那碳酸盐喀斯特溶岩石林、以及千层岩、褶皱岩;还有那山峦叠嶂、犹如雕塑形态各异,白龙江支流两岸峭壁峥嵘,如天然画廊、画阁的白龙江大峡谷以及如叶脉展开的十二大沟系。 百里石峰:在县境北端,西起益哇,东至腊子口是迭山山脉的一条山脊线,近百里长。由于海拔在4000米以上,所以山脊是寸草不生的裸岩,岩色灰白相间,又经风、雨、雪、霜而光洁锃亮,被诗人们誉为“迭山横雪”。

§ 地势

左右两侧高耸的山脊和密匝匝的丛林,显示出天险强劲的骨骼,而绕口子而过的急湍的水流更增添了它的险难,而那只有仰头才能看到口子顶部的绝壁,使得“天险”的称号名不虚传,尤其是口子内腊子河狭窄两岸莽然巨大,雄锯天宇,陡峭入云的山脊,更使它气宇不凡。在川甘交界的岷迭大山中,有一个叫腊子的地方。腊子藏族博巴语意为山脊之意,腊子口为藏汉合音。这里山峦叠峰,沟壑纵横,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便是号称天险的岷、迭古道和川甘藏区通往内地惟一的关隘—“天险腊子口”。

§ 战役

战役1935年6月,两河口会议之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沿若尔盖巴西,班佑继续北上。蒋介石急调军阀进行围追堵截,并命甘肃地方军阀鲁大昌部在腊子口、岷州一带阻击,妄图把人困马乏的红军消灭在此。另外,它的另一侧则是卓尼藏族土司的2万武装。而正在此时,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却坚持南下川康,最后竟达到了以武力相威胁的地步。9月10日,毛泽东率8000余红军壮士孤军北上,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不打下天险腊子口,红军在政治、军事上将十分被动”。因此,俄界会议的另一议题,就是组织开展攻打天险腊子口的战役。尽管包座战役之后,红军的济养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但仍十分困难。在毛泽东的斡旋下,开明土司秘密撤走了把守岷、迭山间土司所辖险峡关口的武装,并为红军架桥修路,又打开了该地一座储藏四十万斤粮食的粮仓,支持了红军。 在旺藏一个叫茨日那的村庄,毛泽东下达了“以三天行程拿下腊子口”的命令。从茨日那到腊子口有几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不论走那一条不是过“悬空栈道”,便是过险桥,爬山涉水,穿原始森林,异常艰辛。在一个红军叫石门关(现叫九龙峡)的地方,红军的大队人马从下午至到深夜才过完。在到腊子口的途中,先头部队打了两仗,击溃了敌人两个营,并俘获了20名敌人。一部分敌人溃退,但一部分仍想凭借天险进行死守。

腊子口两边的山脊高约500米,陡峭的山势再加上生长其间的茂密的树林,连善于走山路的岩羊也难以行走。敌人在长30米,宽8米的口子内一座木桥边修筑了碉堡,很难接近口子,再不说入口了。在有关回忆录中也说,就是在腊子口前的草地上,未爆炸的手榴弹和弹柄铺了厚厚的一层,可见当时战斗激烈的程度。 一次又一次,红军的七、八次攻击都未能成功。从俘获的敌人口中得知,天亮之前还有从岷县方向增援的敌人赶到。情况十分严峻。"要智取,不能强攻"。一名叫云贵川的战士带领十几名红军从右侧的山脊上爬上去,另外两个连的兵力从左侧一条不起眼的山沟里向腊子口纵深山脊迂回成功。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的升空,一路从正面进攻,一路从山腰向下打,另一路则从腊子口约2里的纵深山脊上俯冲下来,进入腊子口内与敌人激战。上、下夹击,内外夹攻。“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红军会从悬崖峭壁上打下来,弹药库又被摧毁。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腊子口被智勇双全的红军攻克。成为长征途中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战例。

§ 发展

70年过去了,来到昔日的天险,只见一条宽广的柏油公路穿天险而过,在崎岖的山崖下向距腊子口十几里海拔3000多米的铁尺梁延伸。腊子口左边的岩石让人仰头才能看到它的顶部,这岩石凌空而起,又稳如泰山,形酷似一尊猛兽的雕像,而右边,从河谷底到三、四十米高的悬崖间全是裸露的岩石,巨大的岩面上,不是水蚀的凹凸不平的坳痕,就是岩石本身粗壮的纹理,山岩整体上看上去像一峰骆驼。传说早在古代,有只熊正在饮水,过来了一峰巨大的骆驼,熊立地而起,想看合格究竟。光阴飞逝,后来它们都成了化石。它是被大自然的神功雕刻而成的,又是被阳光雨露等滋润而成的,还是被滔滔不绝的腊子河水孕育而成的。而人民心中的腊子口则是长征精神和红军的血肉之驱筑成的。为了纪念在腊子口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甘肃省人民政府在腊子口前修建了纪念碑,后又进行了重建。大理石面琉璃瓦顶的纪念碑,耸立在腊子口河旁,掩映在青山峡谷中。如今,这里已成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甘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1] 腊子口 http://www.lazikou.com/parkjj.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