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纸老虎
释义

§ 基本概述

纸老虎关于“纸老虎”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是毛泽东同志首先使用,如《新词新语词典》 收“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毛泽东在延安与安娜·路易丝·斯特朗谈话时最先使用这一词。后来 paper tiger(~)一词也进入英语。如:~没有什么可怕,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 字面解释

此词典在“内容提要”中说:“《新词新语词典》汇集和收录了1949年至今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新词和新语5300余条,是一部中型的语文词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由此可见,此词典是把“纸老虎”当作是1949-1989年间产生的新词来收录。韩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词典》2 也收“纸老虎”:“比喻貌似强大、实际虚弱的人或集团。”例子如:

(1)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解放军报》1958年10月21日)(见第622页)

此词典在“前言”中说:“选收新语、新词7900目,凡145万字。我们理解的新语词,是指新社会产生的新语和词。具体地说,它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大跃进’时期。三年困难和四清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文革后新时期中产生,我国人民普遍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重要短语和词汇。”在“凡例”中又说:“收抗战胜利迄今(1945-1990年)40余年间产生的新语新词。”由此可见,此词典是把“纸老虎”当作是1945-1990年间产生的新词来收录。

§ 词条渊源

纸老虎纸老虎一词其实并不是李鸿章发明的。因为早在明朝人施耐庵写的《水浒传》里,就有了纸老虎的踪迹了。武大捉奸,西门庆慌作一团,潘金莲不禁大怒道:“见个纸虎,也吓一交!”那么,施耐庵是否就是纸老虎的发明人呢?我看也不是。施耐庵不过是用了当时的民间口语。而这民间口语又起于何时呢?我想这大概已很难稽考了。

是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英文: Paper-Tiger

纸老虎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

§ 领袖语录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All the reactionaries are the Papertiger.

1946年8月6日下午5时,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当时,大家围坐在窑洞前半山坡平台上的一个小石桌旁,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格局和中国的战局。毛主席在这次谈话中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当时《解放日报》的总编辑余光生同志是这次谈话的英文翻译。据当时《解放日报》的编辑黎辛的回忆,此次谈话的第二天,余光生便在报社的全体会议上传达了谈话的情况; 在这个会议上,他向大家介绍了此次谈话的一些具体细节。

余光生同志说毛主席在谈话中提到了纸老虎,但英语的习惯用法中没有这个组合词,因此他翻译时用了英语中类似的习惯用语“稻草人”来代替。由于毛主席在和余光生同志研习英文和国外文化的过程中,接触过“纸(paper)”和“老虎(tiger)”这两个单词,而在这个翻译的译文中没有听到,于是他就像余光生同志询问。 当他了解后说:“不行,我的意思是纸糊的老虎,是paper-tiger。”

就这样,Paper-Tiger这个组合词,随着毛主席的著名论断,在世界广泛流传了。

§ 运用技巧

纸老虎

“纸老虎”(与之近似的还有“纸头老虎”、“纸糊老虎”、“纸虎”等说法)的本意无非是指纸扎的老虎,因为纸扎的老虎只能吓唬人而不会吃人,并且容易被戳破,所以人们经常用“纸老虎”来比喻那些看起来强大而实际上虚弱无力的人或集团。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给吴永的一封信中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把自己创办的淮军、海军视为“纸糊的老虎”,把自己视为“裱糊匠”,可以看出,他对晚清政局的认识既清醒又无奈。

有趣的是,晚清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慈禧太后也使用过“纸老虎”这个比喻。不过,李鸿章用“纸老虎”来比喻军队,而慈禧太后则用“纸老虎”来比喻皇权。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帝后西逃,途中慈禧太后针对义和团说了一番实在话:“我若不是多方委曲,一面稍稍的迁就他们(义和团),稳住了众心,一方又大段的制住他们,使他们对着我还有几分瞻顾;那时纸老虎穿破了,更不知道闹出什么大乱子,连皇帝都担着很大的危险。”慈禧太后一开始利用义和团,后来见他们“不中用、靠不住”,“瞧着不像个事”,决定采用两面的手法,一手拉,一手压,算是维持住了满清皇权这只“纸老虎”。 纸老虎

慈禧太后和李鸿章这两个晚清重要人物,一个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说:皇权是只“纸老虎”;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则说:军队是只“纸老虎”。两相对比,煞是有趣。

上述两段话都出自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录的《庚子西狩丛谈》。该书在1928年由广华印刷局铅印出版。我不知道胡适是否读过该书,但他日记中的一段话和慈禧太后、李鸿章的说法颇为一致。在1930年8月23日的日记中,胡适评论了当时的“中原大战”(即蒋介石、桂系、冯玉祥、阎锡山四系军阀的大混战),说战事的起因,是“蒋介石逼成(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的战事,遂重开内战之局,那表面的统一都破坏了。”接着胡适说道:“要知政府之为物,本是一种纸老虎,经不起戳穿,全靠政治家之能运用耳。纸老虎不戳穿,故雍正帝一纸诏书可使年羹尧来京受戮。纸老虎一戳穿了,故蔡锷、陈宦一举兵而袁世凯震恐而死。十七年至十八年(1928年-1929年)的统一局面是个纸老虎,留得住才可以弄假成真,留不住则兵戎四起了。”在这里,胡适指出,政府(以及一个国家统一的局面)无非是纸老虎,需要政治家的小心保护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避免被戳穿。胡适的这种思想很独特,也很有深度,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了政府合法性的脆弱和维系政府合法性的重要。

§ 例举

纸老虎

(1)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解放军报》1958年10月21日)(见第622页)

此词典在“前言”中说:“选收新语、新词7900目,凡145万字。我们理解的新语词,是指新社会产生的新语和新词。具体地说,它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大跃进’时期。三年困难和四清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文革后新时期中产生,我国人民普遍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重要短语和词汇。”在“凡例”中又说:“收抗战胜利迄今(1945-1990年)40余年间产生的新语新词。”由此可见,此词典是把“纸老虎”当作是1945-1990年间产生的新词来收录。

(2)童自大接着说道:“……至今我的老爷是个纸老虎,原是个假的,只好吓小孩子同乡下人,……”(第十五回)

“纸老虎”的意思是:“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语见《现代汉语词典》)再看上面的例子,“纸老虎”确实就是“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同现在意义的“纸老虎”是一样的意思。 纸老虎

(3)薛孝哥又念道:“‘一位假老虎,一位纸老虎,一位死老虎,一位小老虎。’猜四书四句四处。我先请问头一句可是‘望之俨然?’”(第三十五回)

“叙”中有这样的话:“嘉庆甲戌之秋七月既望,嬛山樵识于梦花轩。”“嘉庆甲戌”是公元1814年,也比1828年早14年。

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在汉语史的发展中,确实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语法如此,词汇更是如此。在“纸老虎”前,《水浒传》中就已经有“纸虎”的说法,

(4)远远望见那假虎丘,一只斑斓猛虎张牙舞爪,似有吃人的意思。走至近身,那里晓得老虎弗吃人,形象怕杀人,身体也不动一动,只道在那里打瞌铳。这是千年难得,却原来是一只纸头老虎。(《常言道》第六回)

(5)走至近身,哪里晓得老虎弗吃人,形像怕杀人,身也不动一动,只道在那里打嗑睡,这是千年难得,却原来是一只纸糊老虎。(《富翁醒世录》第六回)

(6)“原来是一只纸糊的老虎,经不起一戳就破了。”(《张文祥刺马案》第三十一回)

不过以上例子的“纸虎”等大多用的是本义,并不是比喻用法。但比喻用法是以这些本义用法为基础的。重要的是,例(2)的“纸老虎”用的也是比喻用法。

(7)太太道:“……要论才具资格,省里人多着哩,难道没一个及得上你的么?”伍琼芳听见把他纸老虎戳破,心上大不高兴。(《糊涂世界》第二回)

《黑籍冤魂》是清代白话长篇社会谴责小说,全称《醒世小说黑籍冤魂》 ,三编二十四回,题“长洲彭养鸥著”,但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见《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8 下册第1627页介绍)。《糊涂世界》成书年代不详。以上两例的“纸糊老虎”和“纸老虎”倒是比喻用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3: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