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紫苏叶
释义

§ 概述

紫苏叶

紫苏出自陶弘景: (紫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茬者,名野苏,不任用。《本草图经》:紫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苏有数种,有水苏、白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白苏方茎圆叶,不紫,亦甚香,实亦入药。鱼苏似菌陈,大叶而香,吴人以煮鱼者,一名鱼舒。生山石间着名山鱼苏,主休息痢,大小溪频数,干末米饮调服之,效。《纲目》: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圆而有尖,四围有锯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ZU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细如芥子而色黄赤,亦可取油如茬油。今有一种花紫苏;其叶细齿密纽如剪成之状,香色茎子并无异者,人称回回苏。紫苏在中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 (苏叶)、梗 (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紫苏有两种,其中一种叶背紫色,有芳香清甘之味,常用此种鲜紫苏叶和嫩姜捣烂加盐拌白切猪肉,白切鸭肉食用;或用鲜紫苏叶加大蒜头,食盐捣烂为凉拌菜食用。有行气健胃,帮助消化,发汗祛寒之作用。

民间常用鲜苏叶煎炒田螺,一方面取其芳香辟腥,使之可口,另一方面亦是取其解毒的作用。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食疗作用,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

药材:干燥完整的叶呈卵形或圆卵形,多数皱缩卷曲,或已破碎,两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绿色,下面棕紫色,两面均有稀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近圆形,有柄,质薄而脆。切碎品多混有细小茎枝。茎四方形,有槽,外皮黄紫色,有时剥落,木质部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气芳香,味微辛。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枝梗者为佳。[1]

§ 药品简述

紫苏叶

药名:紫苏叶

汉语拼音:zi su ye

英文名:Perilla Seed, Perilla Leaf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Var .crispa (Thumb.) Hand.-Mand .-Mazz.

2、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var.acuta (Thunb.) Kudo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处方用名:紫苏、紫苏叶。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脾经。

功能: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煎服,5~9克,不宜久煎。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生态环境:紫苏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排水良好,沙质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沟边地边,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为好。果树幼林下均能栽种。

资源分布:原产中国,如今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药材基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

采收储藏: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 用药禁忌

1、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2、食物相克:紫苏叶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

3、《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4、《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 化学成分

化学式

1、紫苏 叶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有紫苏醛(perillaldehyde),柠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香柑汕烯(α-bergamotene)及芳樟醇(linlaool)等。还含紫苏醇-β-D-吡喃葡萄糖甙(perillyl-β-D-glucopyranoside),紫苏甙(perilloside)B、C及1,2-亚甲二氧基-4-甲氧基-5-烯丙基-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methylenedioxy-4-methoxy-5-allyl-3-phenyl-β-D-glucopyranoside)[4]。地上部分含紫苏酮(perillaketone),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白苏烯酮(ego-maketone),紫苏烯(perillene),亚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r),亚麻酸(linolenic 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2、野紫苏 叶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ketone)即紫苏酮,2,4-二硝基苯腙(2,4-dini-trophenylhydrazone),左旋紫苏醛,二氯紫苏醇(dihydroperil-lalcoho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樟烯(camphene),右旋柠檬烯,左旋芳樟酸,薄荷酮(menthone),薄荷醇(menthol),丁香油酚(eugenol),莳萝油脑(dillapiol),榄香脂素(elemicin),β-丁香烯,香薷酮(elsholtziaketone),异白苏烯酮,紫苏酮,白苏酮(naginataketone),对-聚伞花素(p-cym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苯甲醛(benzaldehyde)[8],1-(3-呋喃基)-3-甲氧酸基)等。还含高山黄苓甙(scutellarin),新西兰牡荆甙Ⅱ(vicenin,vicenin-2),5,3,4-三羟基黄酮-7-(2-O-β-D-葡萄糖醛酸基)-β-D-葡萄糖醛酸甙[7-(2-O-β-D-glucuronyl)-β-D-glu-curonyloxy)-5,3,4-trihydroxyflavane],(R)-苯乙腈-2-2-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甙[(R)-2-(-2-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野樱甙(prunasin)[11],即(R)-苯乙腈-2-O-β-D-吡喃葡萄糖甙[(R)-2-O-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12],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Z,E)-2-(3,4-二羟基苯基)-乙烯咖啡酸酯[(Z,E)-2-(3,4-dihydroxyphenyl)-ethenylcaffe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sterol)及锌、铁、铜、铬、锰、钴、锡、钙等多种元机元素。

同属植物回回苏 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紫苏醛,紫苏醇,紫苏酮,柠檬烯,樟烯,α-蒎烯,丁香烯,芳樟醇,薄荷醇,二氢紫苏醇,香薷酮,白苏酮,异白苏酮,槛香脂素,肉豆蔻醚,莳萝油脑及柠檬醛(citral)[16]等。花色甙:丙二酸单酰基反-紫苏宁(malonyl-trans-shisonin)[17],丙二酸单酰基-顺-紫苏宁(malonyl-cis-shisonin),咖啡酰基矢车菊双甙(caffeoylcyanin),咖啡酰基丙二酸单酰基矢车菊双甙(caffeoylmalonylcyanin)顺-紫苏宁(shisonin)[18]等;二葡萄糖醛酸黄酮甙: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diglucuronide),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diglucuronide)及高山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scutellarein-7-O-diglucuronide);其他:迷迭酸及磷糖蛋白(phosphoglycoprotein).

§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2、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紫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琼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3、升血糖作用: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4、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5、促进肠蠕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 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 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6、镇静作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 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 Dill apiole 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紫苏水煎剂1:2O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 药(毒)理学

毒性:紫苏的成分紫苏酮等酮类化合物均为3-取代呋喃类化合物,对小鼠、山羊、小母牛均显示毒性作用,尤其对肺部,可因肺水肿及胸膜渗出而死亡,但给药途径不同,毒性不同,紫苏酮10mg/kg静脉注射可使山羊致死,40mg/kg灌胃却无影响。紫苏醇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另雌山羊静脉注射紫苏酮10mg/kg可致死,若灌胃 40mg/kg仍可存活。

§ 植物形态

紫苏叶皱紫苏

又名赤苏(《补缺肘后方》),紫苏(《食疗本草》),红紫苏。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关节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节毛;叶片

紫苏叶皱,卵形或圆卵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

总状花序稍偏侧,顶生及腋生;苞卵形,全缘;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紫色,上唇2裂,裂片方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二侧裂片近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雄蕊4,2强,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4裂,花柱出自子房基部,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卵形,含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野生或栽培,分布全国。

尖紫苏

又名:野生紫苏。全体被疏柔毛。叶长卵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具粗圆齿,两面均平坦,不皱,紫色而被毛。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小坚果褐色至淡黄色。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3、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4、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 验方

1、治疗寻常疣:鲜紫苏叶外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3~5次可愈。

2、治疗子宫出血:将紫苏制成每ml相当于原生药2g之水提取液,分装成5ml安瓿。使用时以无菌棉球、纱布或擦镜头纸浸润紫苏液贴敷于出血处。

3、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治寒泻。

4、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可解食鱼、鳖中毒。

5、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对子宫下垂有疗效。

§ 方剂

紫苏散

组成:紫苏叶、 桑白皮、 青皮、 五味子、 杏仁、 麻黄、 炙甘草各5克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束肺 。证见咳嗽痰多,头痛,发热恶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

点评:

①本方证以发热恶寒,咳嗽,痰多,脉浮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杏苏散

组方:紫苏叶9克,半夏9克,茯苓9克,前胡9克,苦桔梗9克,枳壳6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枣3枚,杏仁9克,橘皮6克,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秋季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色白,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香苏散

组方:香附子120克炒香,去毛,紫苏叶120克,炙甘草30克,陈皮60克,上述四药共研成粗粉。每日三次,每次取药粉9克,水煎热服。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胸脘(胃)气滞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胃)部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香苏葱豉汤

组方:制香附4.5~6克,陈皮4.5~6克,鲜葱白(葱头)3枚,紫苏4.5~9克,炙甘草2~2.5克,淡豆豉9~12克,水煎服。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娠伤寒(孕妇感受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胸脘(胃)痞闷,苔薄白,脉浮。

苏姜汤

组方:紫苏叶22.5克,生姜2.5克,水煎成25%浓度的药汤(即两种药共25克,要煎成100毫升的药汤),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

功用: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支气管炎。

§ 常用配方

1、用於感冒:紫苏叶 10 克,葱白 5 根,生姜 3 片,水煎温服。

2、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 10 克,桂皮 6 克,葱白 5 根,水煎服。

3、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 10 克,藿香 10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4、用於胸膈痞闷、呃逆:紫苏梗 15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5、用於孕妇胎动不安。麻根 30 克,紫苏梗 10 克,水煎服。

6、用於妊振呕吐:紫苏茎叶 15 克,黄连 3 克,水煎服。

7、用於水肿:紫苏梗 20 克,蒜头连皮 1 个,老姜皮 15 克,冬瓜皮 15 克,水煎服。

8、用於食蟹中毒:紫苏叶 30 克,生姜 3 片,煎汤频饮。

9、用於阴囊湿疹: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2]

§ 文献论述

《本草汇言》

1、《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3、《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4、《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5、《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6、《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7、《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8、《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9、《本草汇言》《纲目》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穷、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本草正义》10、《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者所用不同,法当详之。

11、《药品化义》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头痛身热,脊强目痛,鼻干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风,发汗解肌,其病如扫。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入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神妙。如寒滞腹痛,火滞痢疾,湿滞泄泻,少佐二、三分,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方中一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

12、《本草正义》(紫苏)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叶则偏于宣散,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今人恒以茎、叶、子三者分主个症。盖此物产地不同,形状亦别,多叶者其茎亦细,而茎杆大者,则叶又少,故分析辨治,尤为精切。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者径寸,则开泄里气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又是别有意味。此今人选药之密,已与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谓非药物学之进境者。

13、《长沙药解》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紫苏)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叶则偏于宣散,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

§ 选方

1、治伤风发热 《海上仙方》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2、治卒得寒冷上气 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3、治咳逆短气 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4、治伤寒啘不止 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5、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 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7、治乳痈肿痛 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8、治金疮出血 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9、治攧扑伤损 《金匮要略》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10、治蛇虺伤人 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11、治食蟹中毒 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12、治寒泻 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

13、解食鱼、鳖中毒 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14、子宫下垂 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15、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3天。

16、治疗寻常疣 将疣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17、进食鱼蟹中毒(包括过敏)而出现腹痛、呕吐,或遍身风疹瘙痒者。古医书《金匮要略》载食鱼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经验上常用鲜苏叶60克、生姜20克,加清水二碗半,煮至二碗,一日分2~3次口服。此法对于解除腹痛,呕吐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若上方中再加入厚朴5克、生甘草5克,则效果更好。民间常用鲜苏叶煎炒田螺,一方面取其芳香辟腥,使之可口,另一方面亦是取其解毒的作用。[3]

§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紫苏叶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5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滞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2、野紫苏叶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长4-7cm,宽2.5-5cm;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边缘具圆锯齿。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

1、紫苏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壁角质层纹理呈断续波状;下表皮细胞较小,垂周壁波状弯曲,角质层纹理不明显。两面均有腺鳞和腺毛,以下表面为多,腺鳞的腺头扁圆形,4-8细胸,直径44-106μm,柄单细胞;腺毛腺头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7细胞,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980μm,基部直径30-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皮较多。

2、野紫苏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角质层纹理不甚至明显。其余与紫苏相似。

理化鉴别

1、本品作叶的表面制片,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滴加10%盐酸溶液,立即显红色;或滴加5%氢氧化钾溶液,即显鲜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混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再加石油醚(60-90℃)1.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h,放冷,分取石汕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

① 以苯-乙酸乙酯(95:5)为展开剂,用蓄谋樟醇和紫苏醛作对照品;

② 以已烷作展开剂,用L-柠檬烯和α-蒎烯作对照品,展开,展距16.5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后,于80℃烘烤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药物种植

生物学特性

紫苏喜温暖、湿润气候,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以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法。采种时,应选留叶片两面均量紫色的作种。

直播法,北方4月中、下旬;南方3月下旬播种。条播、穴播均可。

条播行距50cm,开0.5-1cm浅沟,每1hm2用种量11.25kg左右,穴播行距30cm×50cm。

育苗移栽法;南方3月;北方4月播种育苗,5月上旬移栽。

田间管理

生长期注意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3株。中耕除草,追肥2-3次,干旱时浇水,雨季则应排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70%胶悬剂干粉喷粉防治。虫害有银纹夜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倍液,亦可用5%西维因粉剂喷粉防治。[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