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
释义

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 内容简介

新生代艺术是九十年中国代画坛引人瞩目、影响甚大的美术现象。本书针对这一美术现象展开系统的学术梳理和探讨。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理论视角对新生代艺术的文化背景、艺术倾向、创作方法和特色,进行宏观、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下编结合新生代艺术的学术立场对十几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创作逐一作扼要的评述,勾划出他们各自独特面貌。作者通过逻辑思辩的整体把握和贴近作品的个案分析,阐明自己对新生代艺术价值取向及其具体创作实践的直率之见,并提出一些与当代社会思潮和文化建设相关的学术问题。

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 本书前言

常读到书上描写的绿林英雄,每每吼一声"来日还是条汉子"笑傲刑场,视死如归。这等气冲霄汉的壮美,概与古典循环时间观有关。

如今,尽管钟表的指针不停地转圈,但它指示的时间观却不是循环的。死去的不再复生,过去的就永远过去,钟表记述关线性时间的铁律。本世纪的改历事件,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国从此卷入西历线性时间,以致在中国人意识中,时间永久地以一条直线从过去经由现在向未来"延伸",如离弦之箭急若流星、不可逆转。"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古典内涵被代之以现代意义,时间不仅是物质价值的来源,还是精神价值的来源。它的要命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深入人心,迅猛地在中国地平线上激起"只争朝夕"的文化景观。

谁抓住了时间,谁就能有空间!

坚信这个现代信条的现代人,莫不焦急地拥挤在机会的起跑线上,希望一马当先夺得胜利的空间,于是北京电报大楼的钟声和中央广播电台的"刚才最后一响",听上去既庄严神圣又让人怦然心动,宛如当年伟大领袖的革命召唤,报时的最后一响尚在空气中振荡,"深圳速度"已腾然而起,"超越"呼声此起彼伏,这边意念刚动,那边即有"率先"捷报传来。

好一个激动的中国!好一个竞新竞先的中国!

在这个时代,"保守"或"传统"一类的评价,如同文革时期的让人躲之不及,惟恐戴上了就断了前程,"宁左勿右"的戒律,适时地改换成"宁新勿旧"。由而,一个世纪末,有"新时期"还有"后新时期",每个新阶段都在匆匆告别旧意义。风气之中,言必称"新":新人、新秀、新星、新款、新方式、新举措、新长征、新去处、新市场、新消费、新口味、 新感觉、新格调、新时尚、新动态、新概念、新观念、新思维等等,等等。无论是真是假,文艺现象也一概"新"字打头:新表象、新状态、新古典、新写实、新表现、新象征、新抽象、新具象、新达达、新架上、新水墨、亲邀请认画、新学院派、新现实主义……真可谓"新"潮滚滚。

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 本书目录

上篇 理想与综合

第一章 漫游--文化状态

一 理想主义的黄昏

二 精神大撒把

第二章 回归--艺术倾向

一 透入工作态的休闲意识

二 现象与现时的把握

第三章 片断化--技术的解决

一 逼近与敛迹

二 心中真实的呈现

三 无限的形象

下编 现实的分析

第四章 完整的瞬间

一 关切的疏离

二 倏然心迹

三 空心的深度

第五章 汇流的碎片

一 重复的片断

二 即景的旁观

三 打散的构成

第六章 错综的格局

一 悬浮的建构

二 茫然的思寻

三 清晰的浮现

余绪

附录一 新生代艺术活动事记

附录二 新生代艺术家简历

附录三 新生代艺术家谈艺术

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 文章节选

精神大撤把

这一切与其说是援者的失败,不如说是受者的主动拒绝。他们看透了伪崇高的假面,识破了理想主义教育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不过"像个垃圾场","人们像虫子一样/你争我抢/吃的是良心,拉的是思想"(何勇《垃圾场》)。因此"这里没有什么谁比谁利害/我就那么兴奋,我就那么嚎陶/这里面没有什么谁比谁有学问/我如今就是我,你现在就是你……哦--实际上都没有什么"(杨长勇《实际上没什么》)。出于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的不信任,出于对世界上原有价值的否定,新生代毫不掩饰地拒绝一切拯救、教育他们的企图:

王八蛋才上了一百次当之后还要上当。我们宁愿被称作失落的、无聊的、危机的、泼皮的、迷茫的,却再也不能被欺骗的。别再用老方法教育我们,任何教条都会被打上一万个问号,然后被否定,被扔到垃圾堆里去。出自后崔健摇滚歌手和新生代画家的这些泼皮牛二式的言辞,显得"痞性"十足,以致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班主任》中的那个宋宝倚。然而即便后者被视作"小流氓",也只不过是个有失社会束的顽劣无知、懵懂一时的顽童。他与80年代后期走上社会舞台的新青年,实在不能相提并论。事实上,这会儿的新生代已经受了"救救孩子"的"教育",并在这种"教育"中反而增强了把自我从整体化中撤离出来的意愿,他们学会了用知识和技能拒绝关乎"意义"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有力的方式。拒绝了父辈试图让他们继承和接受的"文化身分",以非中心性、边缘化和无主体的方式抗拒一切拯救和启蒙的努力,执意表现一种"顽劣无知"的文化姿态--一种叛逆性或逃逸性的"反文化"姿态。他们似乎竭力要求退回到社会人格的"儿童期",不想像成人那样活得"太累",只想在边缘地带"一点正经没有"地"玩玩"。

根据中国父亲们的意义体系和逻辑推理,没有"文化身分"就等于没有文化生命,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个绝对让人痛苦的事情。然而,新生代绝不这么以为,他们似乎表现出一种安适自得的坦然。《顽主》中,于观和赵克舜的一段对话可作如是观:

"我要大声疾呼,让全社会部来关心你们……这些天,我一想到你、马青、杨重这些可爱的青年,我就不能自已,就睡不着觉。"

"你说我们内心痛苦?"

"当然这太明显不过了,你不说我也能感觉到。"

"要是我们内心并不痛苦呢?"

"这不可能--这不合逻辑,你们应该痛苦,于吗不痛苦?痛苦才有救。"

"那我告诉你,我们不痛苦。"

"真的?"

"真的。"

"那只能让我感到可悲,那只能说明你们麻木不仁到了何等程度。这不是苏生而是沉沦!你们应该哭你们自己。"

"可我们不哭,我们乐着呢。"

"无产者挣脱的只是锁链……"

"听着,我们可以忍受种种不便并安适得多,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完美无缺的玩意儿,哪儿都一样。我们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就是我们生活有不如意我们也不想怪别人,实际上也怪不着别人何况我们并没有觉得受了亏待情世嫉俗无由而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不足以成事我们宁愿安静地等到地老天荒。"

显然,无论作为官方意义体系的象征,或是作为反抗性精英文化的代表,"赵克舜"都无法博得"顽主们"的信赖。对"他"的那一套,年青人已经彻底不相信。处身已然破碎的精神世界,他们既不可能凭藉任何整合性依据来避免自我零散化于对实在的碎片式瞬间感觉;也根本不想做出任何为自我"正名"的努力。"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的他们,其实并不在乎所谓"自我的沉沦",哪怕它意味着自我因游离于社会整体化和脱出于体现文化规定性的"自我"而"失名"。甚至如王朔所声称的"千万别把我当人",他们从内心中拒绝接受老一套的"命名",拒绝被统一到主流文化或某种意识形态的整体性话研中_他们宁愿在"失名"中被父辈视作失落的、无聊的。危机的、泼皮的或迷茫的一代,也不愿破"名"所指称的欺骗性意义体系继续纠缠。

"失名",意味着新生代自我拆除了"文化包装",而裸露出"反文化"、"反意义"的真实状态。这是为怀疑和拒绝的基本人生姿态而"一无所有"的"新自我"。

新生代怀疑并排斥原有一切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竭力摆脱"历史--自我"的相互生成性的关系,摆脱理性和合目的性的限制,从而自我地消解了精神世界的"万有引力"。"新自我"因此成为"失重"的主体,成为一种无所"牵挂"、无所"顾虑"的现时性的瞬间存在。……

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 作者介绍

吕品田:1959年3月生于江西上饶。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美术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王朝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先后参与《中国美术史》、《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等国家重点科研目的编撰工作。出版的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和《社火卷》、《中国传统工艺》《东方美术》等。专著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成果特别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