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紫竹调
释义

词赋紫竹调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后成为上海沪剧曲牌。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乐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竖琴的晶莹琶音与之相和,颇具江南丝竹的风格。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的版本,这也是最原生状态的民歌的特点。

§ 简介

概况沪剧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剧种,起源玉吴淞江和黄浦江两岸的山歌俚曲,约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作为上海戏曲文化的“土特产”,仍是上海市民,特别是郊区农民逢年过节首选的欣赏、娱乐形式之一。而沪剧中的“紫竹调”。它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后成为上海沪剧曲牌。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乐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竖琴的晶莹琶音与之相和,颇具江南丝竹的风格。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的版本,这也是能代表上海最原生状态民歌的特点。因为它传唱广,影响大,而且旋律明朗优美、欢快流畅,富有浓郁的上海特色,堪称为是能代表上海形象的作品。周恩来总理生前非常喜欢“紫竹调”。1959年,党的八届七中全会在沪召开。会议期间的一次联欢会上,周总理就点唱了“紫竹调”,在场的两位沪剧名家丁是娥、筱爱琴便演唱了《罗汉钱•燕燕做媒》 。周总理闻声起舞,很是高兴。

§ 起源

紫竹调紫竹调原是一首具有山清水秀、鱼米盛产地江南地方色彩的民歌。它的旋律起伏爽朗,情绪乐观亲切,一句一顿的曲调,活泼明快的节奏,富有江南人民朴素勤劳的性格。

紫竹调最初在沪剧“同场戏” 《双脱花》 中为磨豆腐劳动时所演唱的一支曲牌。演员在演唱时,双手摇曳做滤豆浆的动作。这过滤豆浆的布兜时用两根斑纹竹杆支撑,演员演唱时就是握着这两根斑纹竹杆摇曳,这种斑纹竹杆叫做“紫竹”,自此这首民歌被叫作紫竹调了。

§ 特色

紫竹调 李玲玉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紫竹调也是由起承转合四句组成。但在第三句(转的部位)前有两个五字“垛句”,这就是所谓“转前加垛”,第四句是一个重复句,这是许多民歌小调中加强结束感所常有的。

紫竹调通常用于叙事、抒情、交流思想等场合,可用独唱、对唱的形式,女声独唱犹为适宜,唱正调(C或D),男声唱反调(F或G),但较少运用。

§ 乐评

意境《紫竹调》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小调。“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乐曲以六个乐句为一乐段,调式有规律地进行转换,旋律柔美流利。乐曲生动地表现了一对小儿女两情相悦的情景,富有感染力和生活情趣。民乐中不仅有二胡、古筝、笛子版的《紫竹调》,还有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

不过,说《紫竹调》的源头就在苏州并不准确,因为《紫竹调》的版本并非只有上面这一种。

里光以“紫竹调”命名的就有苏州、常州、江苏三种版本,歌词、曲调各有不同。其中一首以江苏为采集地的《紫竹调》演唱的对象将苏州版中的“哥哥”换成了“宝宝”:“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宝宝做根箫,箫儿对准口,口儿对准箫,箫中吹出新时调,小宝宝,‘吁哩吁哩’学会了,小宝宝,‘吁哩吁哩’学会了。”这个小调在苏北地区又被称为“八段锦”,显然已经遍布到整个江苏地区。而另外一首的常州《紫竹调》,歌词中只有开头一句与苏州版的相似:“一根紫竹瘦苗条,早早起来豆腐搅,豆腐水涝涝,百叶薄枵枵,盐卤点化滋味实在好,问嫂嫂,豆腐百叶好不好?春季天,王孙公子到处摇,叫嫂嫂,腰儿弯,手儿操,豆腐水涝涝,百叶薄枵枵,手儿酸,磨子牵得折断腰。”很显然,歌曲反映的是劳动时的场景。

《紫竹调》是一个曲调,如果真要探究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像苏北《紫竹调》乐曲比较简单,符合当地人民直爽的性格,而苏州《紫竹调》则较为复杂,花音、装饰音很多,体现出了苏州人细腻的特点。上海、无锡同样也有《紫竹调》,后来被吸收到沪剧、锡剧中,就形成了戏曲中的唱段。其中最为熟悉的大概就是沪剧《罗汉钱》中的“燕燕做媒”唱段。在《罗汉钱》 之前,沪剧已经用到了这一曲调,只是因为没有“燕燕做媒”有名,所以不为人知。作为民间小调,各地都有自己的版本,所以要确定到底哪儿的“紫竹调”才是老祖宗,的确有些困难。不过应该承认,《紫竹调》正是因为沪剧的传唱,才被更多的人所熟悉。

与“紫竹调”类似的,一些姑苏小调,如《四季相思》、 《虞美人》 在全国各地也有不同版本。不过有些是可以确定苏州是其源头的,有些则如《紫竹调》一样,很难认定。民间传说就讲到孟姜女要去看丈夫范杞梁,但苏州浒墅关的兵卒不让她进关,于是孟姜女便按节令的花名作引,编成十二段歌曲,感动了兵卒,得以过关。所以据此基本可以确定 《孟姜女》 的发源地是苏州,而《紫竹调》则有些牵强了。

§ 歌词

歌词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著口,口儿对著箫,箫中吹出开花调。问哥哥,这管箫儿好不好。”

李玲玉版:“紫竹开花七月天 小妹妹呀采花走得欢  手拿紫竹篮 身穿紫竹衫  美丽的紫竹花戴胸前  采了一山又一 山  好象彩蝶飞花间 采了一山又一山  好象彩蝶飞花间。”

CCTV同一首歌版紫竹调歌词(降E调,2/4拍 ):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也吾郎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问郎君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问郎君呀,这管箫儿好不好?小小鲤鱼粉红鳃,上江游到下江来,  头摇尾巴摆,头摇尾巴摆,手执钓杆钓将起来。吾格小乖乖,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吾格小乖乖,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沪剧版《罗汉钱•燕燕做媒》:“燕燕也许太鲁莽 , 有话对婶婶讲我来做个媒  ,保侬称心肠 ,人才相配门户相当  问婶婶呀, 做媒人可象样 , 问婶婶呀 。做媒人可稳当,  燕燕侬是个小姑娘,  侬做媒人不象样 。 只要做得对管啥象不象  ,来试试也何妨 ? 燕姑娘就听侬讲一讲 , 艾艾许配哪家年轻郎,  婶婶啊侬听着 。 就是东村的李小玩 (男小玩=男孩子)  ,迭份亲事勿稳当  ,配了迭门亲村里相有人讲,  年轻姑娘太荒唐 , 叫婶婶呀。  婚姻只要配相当 , 配相当啊 。哪怕人家背后讲,  也来学一学五婶娘 , 迭门亲事世无双,  小玩人才生得好,  村里哪个比得上,  放了镰就是镐。  劳动生产好榜样,  而况且小玩艾艾早相爱,  正好一对配成双”。

§ 简谱

江苏的民间小调,广泛传播于吴语区的传统小调歌曲。严格地说,是江浙民间小调。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

全首歌的唱词共两段,每段六句,词格为“7 7 5 5 7 7”,句首采用“赋”的直陈手法,由此开始,直到下段末句尾,充满了恋人间的柔情蜜意,而且是江南水乡特有的那种柔情蜜意。

在句式词格方面,它与 《无锡景》 相反,前两句七言,中间两句五言,最后又是两句七言,首尾呼应,中段变化,同中求异,自成一体。

§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曲网 http://www.guqu.net/zizhudiao/

[2] 中国乐谱网 http://www.cnscore.com/number/view_tab_egcv3i33jfv.html

[3] 上海沪剧院 http://www.jfdaily.com/gb/hjy/node7/node8/userobject1ai12.html

[4] 聚缘文学 http://yuan.migart.com/dispbbs.asp?boardid=15&id=367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