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背腹性
释义

§ 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把对向物的面叫腹,其相对的游离面叫背,背腹方向显有极性时称为背腹性。另外把对背腹方向的假定轴称为背腹轴。背、腹一词原系用于动物,但在植物方面把在叶等器宫所见到的同样关系亦称为背腹性,不过这是从对作为主轴的茎的关系而言,即向轴侧为腹,背轴侧为背,所以一般所说的叶上面实为腹,叶下面应为背。根据脊椎动物的研究,背腹性在发生上具有本质的意义。背腹轴在受精后不久便可发现(如灰新月的出现),在原肠形成时,它决定着形态形成运动的方向性。例如中胚层的预定背部区域就是形态形成运动最强烈的区域,但此区域以后分化为脊索、节体等中轴器官。中胚层虽在不同背腹轴水平对不同的组织具有自体分化能力,但它并不是镶嵌固定在各水平上,在发生早期作实验性的改变是可能的。种种实验表明,在这些水平之间具有阶段的相关性。在腹侧水平上,对本身具有腹侧发生方式倾向的中胚层区域,如果施以氨、硫代氰酸盐、乳酸等的处理,结果可随着处理的破坏而采取背侧的发生方式(背部化)。虽然在外胚层间的背区产生中轴器官的神经管,侧区产生神经嵴(外胚层性中胚层),腹区产生表皮,但这种分化区也是由来自中胚层背区的诱导下引起的。种种实验表明,在来自中胚层影响较强的地方产生神经管,弱的地方产生外胚层性中胚层,而在完全没有影响的地方产生表皮。对高等植物的茎稍,如果将叶原基的预定区与周边,尤其与生长点的中心进行实验性隔离,结果从叶原基产生的叶将变为失去背腹性的棒状叶(centric leaf),因此有形成诱导来自生长点中心之说。

§ 相关连接

生物  科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