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肺原性心脏病 |
释义 | § 概述 § 主要种类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慢性为多见。 § 病因 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地区较南部地区发病率高、农村较城市高,4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冬季气候寒冷或感冒流行期间更易引起急性发作。 病因 (1)影响肺、气道和肺泡为主的疾病:如气管炎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重症结核、尘肺、肺脓肿、结节病、肺泡蛋白沉积症、放射性肺炎等。这些疾病是因为病变在细支气管、肺泡或肺实质,及气管阻塞或肺实质的损害,继发肺气肿、肺纤维化,导致血氧减低或累及肺血管,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大,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以至右心衰竭。 (2)以限制胸廓运动为主的疾病:如胸廓成形术后胸膜纤维化,类风湿性脊柱炎、胸廓畸型、神经肌肉病等。这类疾病由于反复肺部感染,支气管扭曲,排痰不畅,胸廓呼吸受限,引起肺不张,肺气肿,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 (3)以肺血管病变为主的疾病:如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肺血吸虫病,转移瘤细胞栓塞也可引起广泛的肺小血管栓塞,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展为肺心病。[1] § 病理 慢性缺氧血性肺原性心脏病主要病理如下: (1)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粘膜炎变、增厚、粘液腺增生、分泌亢进,腺泡扩张伴大量分泌物,支气管腔内炎症渗出物及粘液分泌物潴留,形成炎栓或粘液栓阻塞,支气管纤毛上皮遭受不同程度损害,涉及纤毛上皮净化功能。病变向下波及细支气管,可出现平滑肌肥厚,使管腔狭窄而不规则;又加上管壁痉挛、软骨破坏、呼吸气时管腔容易闭陷等改变,使细支气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塞。 (2)肺泡病变由于支气管发生上述病变,使排气管受阻肺泡内残气量增多,压力增高,肺泡过渡膨胀,使泡壁在弹力纤维受损基础上被动扩张,泡壁断裂,使几个小泡融合成一个大泡而形成肺气肿。 (3)肺血管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病常反复发作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炎,炎症波及支气管动脉和附近肺动脉分支,使支气管动脉呈不同程度增厚,出现肺细动脉肌化,中膜肌肥厚,Ⅰ及Ⅱ型胶原面积增多,肺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此外可有非特异性肺血管炎,肺血管内血栓形成等。约30%患者中出现扩张的交通支,可产生动-静脉分流。 (4)心脏病变右心室肥大、室壁增厚、心腔扩张、肺动脉圆锥膨隆、心肌纤维有肥大和萎缩等改变,间质水肿,灶型坏死,坏死灶后为纤维组织所替代。部分患者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 症状 (1)呼吸道症状:患者常有长时期的咳嗽、咯痰、气喘的病史。寒冷季节易出现急性发作,咳嗽加重,痰量增多且粘稠,颜色由白变黄。由于反复发作,逐渐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活动能力逐渐下降,轻微活动甚至安静时也觉心慌气短。 (2)呼吸衰竭症状:主要由于缺氧气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症状为口唇、鼻尖、指(趾)甲床、皮肤紫绀、胸闷、心慌、无力、头痛、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时谵妄和抽搐,甚至昏迷。 (3)肺性脑病症状:当PaCO2〉8KPa(60mmHg)或更高时,患者常出现头痛、头胀、多汗、白日嗜睡,夜间失眠,并有幻觉,神志恍惕,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搐。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患者主要死亡的原因。 (4)右心衰竭症状:早期为咳嗽、气短、心悸、下肢浮肿。病情重时,呼吸困难明显,紫绀加重,尿少,全身浮肿,腹水。常有颈静脉怒张,剑下可见明显心脏搏动。还可有心律失常、肝区不适、肝大、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症状。 (5)肺部体征:肺心病患者多有肺气肿,呈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早期心脏P2〉A2。 (6)胸部X线及心电图:X线早期表现肺纹理增多,肺气肿时为肺野透光度增强,横膈下降,胸廓增大,肋骨上抬,侧位呈前后径增大。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肺动脉段凸出,右心室增大。心电图表现为:右心肥厚、肺性P波。 § 诊断 肺心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体征、心电图、X线等检查。心电图发现右心室肥厚,肺性P波和X线胸片显示右心室增大是诊断本病重要依据。 § 治疗 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期要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是治疗的关键。缓解时防治原发病及急性呼吸道感染,促进心肺功能恢复,防止或者减少、减轻急性发作,延缓病情发展。 (1)休息:当患者心肺功能代偿情况良好时(缓解期),可嘱咐病人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如心肺功能失代偿时(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 (2)作好肺心病急性期的基础护理: ① 皮肤的护理。 ② 作好口腔护。如果发现霉菌感染可用2%NaHCO3清洗口腔并涂以制霉菌素甘油合剂。 ③ 饮食。应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饮食。浮肿、腹水、尿少的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多汗者应给含钾多的食物。 (3)控制感染的护理。 ① 促进痰液排除。 ② 正确留取痰标本: 清晨第一口痰不留作标本,用盐水或双氧水漱口后,刺激病人咳嗽,普液收集在消毒的容器内迅速送化验。昏迷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可用一个带塞的小瓶,瓶塞上左右各有一个连接管,一根接吸引瓶,一根接消毒吸痰管,将气道深部的普液吸进无菌小瓶中,封盖送检。 ③ 正确使用抗生素,根据临床表现及痰细菌培养,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4)控制给氧:对于严重缺氧的肺心病病人,纠正缺氧,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是抢救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关键。 (5)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治疗护理: ① 要绝对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输液量不可过多,速度不宜过快。 ② 利尿剂的应用,用药期间记录好入量和出量,排钾利尿剂应同时补钾。 ③ 强心剂的应用,用强心剂要慎重,并密切观察心率及节律的变化,有条件时可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发现心律异常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当患者主诉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与不适时,应警惕心律的异常。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慎用镇静剂:作好对生命体征、神志、紫绀程度、消化道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情况及心律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病人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视力、记忆力和判断力减退,应考虑肺性肺病的先兆,应及时配合医生协助抢救,禁用吗啡、杜冷丁、巴比妥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若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应按要求作好气道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详见呼吸窘迫综合征)。 (7)心理护理:对治疗信心不足,十分痛苦。护理人员在解除病人躯体疾病同时,要了解和掌握病人心理活动,要关心、体贴、理解病人,使其得到温暖,树立抗病信心,密切配合治疗。 § 急性病 肺原性心脏病本病主要由于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广泛栓塞,且并发广泛肺细小动作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所引起的右心室急剧性扩张和右心衰竭。 诊断要点: 病史 1、常有产生栓子的原发病史,如周围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慢性房颤、心肌病、骨折、手术、空气造影、恶性肿瘤、化脓性静脉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起病急,病人常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或窒息感,可有剧烈咳嗽或咳暗红色或鲜血痰,中度发热,胸痛。胸痛类似心绞痛。严重时,患者烦躁、焦虑、出汗、恶心、呕吐、昏厥、血压急剧下降甚至休克,大小便失禁,可迅速死亡。 体格检查 1、肺栓塞征:肺大块栓塞区叩浊,呼吸音减弱或伴干、湿性罗音。 2、心率增快,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心浊音界扩大,搏动增强,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有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杂音。 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增高,血沉增快。 2、心电图典型改变常示心电轴显著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和右束支传导阻滞,P波呈肺型P波。Ⅰ导联S波深,ST段压低,Ⅲ导联Q波显著和T波倒置,呈SⅠQⅢTⅢ型。上述变化可于起病5~24小时内出现,随病情好转大部分在数天后恢复。 3、X线示肺下叶卵圆形或三角形浸润影,其底部连及胸膜,亦可有胸腔积液影。严重病人可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心影增大及奇静脉与上腔静脉阴影增宽。如作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可准确地了解栓塞部位和范围,而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 本病危急,须积极抢救。 (一)卧床休息,吸氧。剧烈胸痛可用吗啡5~10mg、杜冷丁50~100mg或罂粟碱30~60mg肌肉或皮下注射。 (二)抗休克:异丙基肾上腺素、恢压敏、苄胺唑啉均有解除肺动脉痉挛作用,可供选用。亦可选用多巴胺或间羟胺静脉滴注。 (三)纠正右心功能不全可选毒毛旋花子苷K0.125~0.25mg或西地兰0.4~0.8mg,加入50%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缓注。 (四)重症病人可用肝素抗凝治疗,用尿激酶或链激酶溶解血栓治疗。有条件亦可将溶栓药通过右心导管直接注入栓塞的肺动脉内。 (五)手术治疗:对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内大块出血栓,经抗休克治疗无效,而又不能溶栓抗凝治疗时,应考虑外科手术取出血栓。 (六)应用抗生素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 § 食疗配方 肺原性心脏病⑴ 经霜白萝卜适量,水煎代茶饮。萝卜有下气、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心病痰多者。 ⑵ 生姜汁适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捣烂加蜜糖适量,炖服。本方具有温中化痰、补肾纳气作用。肺肾气虚者适宜用本方。 ⑶ 黑芝麻15克,生姜15克,瓜蒌12克。水煎服,日服1剂。该方具有润肺清肺、温中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老年慢性肺心病人常食。 ⑷ 炒白芥子6克,炒萝卜子9克,橘皮6克,甘草6克。水煎服。适用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时服用。 ⑸ 紫菜15克,牡蛎50克,远志15克。水煎服。本方有祛痰、清热、安神之功。适用于夜间咳嗽重的病人。 ⑹ 牛肺150~200克切块,糯米适量。文火焖熟,起锅时加入生姜汁10~15毫升,拌匀调味服用。牛肺乃血肉有情之物,以脏养脏,适用于肺虚咳嗽的病人。 ⑺ 人参3~6克,核桃5枚。加水适量,煎汤服用。本方有健脾益气、补益肺肾之功效。用于咳而少气、自汗、乏力、食少纳呆者。 ⑻ 苏子12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先将苏子洗净,捣碎,与粳米、冰糖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改为文火煮成粥,每日分早晚二次温服。本方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纳呆者。 ⑼ 款冬花12克,冰糖10克,放入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去渣饮糖水。本方可起到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者。 ⑽ 冬虫夏草10克,鲜胎盘1个,放入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之。具有温补脾肾之功效,适用于喘咳遇冷加重,四肢不温者。 § 心理护理 肺原性心脏病 患者的心理状态 (1) 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种种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本身疾病,有时是工作忙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一时不能彻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占病人总数的70%。 (2) 多疑和敏感:多疑有2种情况,一种是不相信自己患的病,另一种则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得更严重,此心理多在发作缓解后出现,别人在低声说话,自认为是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等。约占30%。 (3) 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即依赖心理增强),老年患者较明显,往往由于疾病发作、病情危重、生死难测,患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见和信心,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同情,并且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约占60%。 (4) 疑老心理:因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他们认为此时患病是否意味着衰老,疑老实质上是怕老,是心理上的衰老表现。 (5) 病人角色减退或缺如。对疾病满不在乎即自持心理。他们在急性发作过后往往急于任意活动,不听从指导,擅自增加活动量。 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心理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 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语和表情。 (3) 要有把病人当亲人的同情心。依赖心理增强的病人,急需得到亲人照料与医护人员的关怀,然而亲人照料只能在病人心理上起一定的安慰作用,而医护人员的关怀同情,却可减轻或消除痛苦。为其欢乐而高兴,为其痛苦而忧愁,为其怀恋而追思。 (4) 对有自持心理的病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发挥病人对治疗的主观积极性。 (5) 发现病人角色减退或缺如时,则耐心向病人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以争取病人合作,保证他们安全与顺利康复。发现行为减退或角色过度时,则恰当地向其介绍病情,鼓励其循序渐进地活动,并讲明不活动的危害。同时应言语亲切、态度和蔼,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动是在护士的监护下进行的,绝对安全。 被动依赖 病人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都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状态。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了病,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同志的关心照顾,即使往常在家中或单位地位不高的成员,现在也突然升为被人关照的中心。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变得软绵绵的不象以往那样生气勃勃,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去;一向意志独立性很强的人变得没有主见;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有信心;即使做惯了领导工作和处于支配地位的人,现在对医务人员的嘱咐也百依百顺。这时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到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坚强的意志是病人同疾病作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护人员一方面要使病人感到医院、医务工作者是可以信赖的,另一方面也要帮助病人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否则,一旦他们觉得失去同情,得不到足够的照顾时,就会变得心情沮丧,以至加重病情。 当前护理学新的理论观点认为,病人患病后所产生的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故提出“健康自控”说,主张发挥病人在病程转归当中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认为,医院都喜欢病人照医嘱办事,唯命是从,并以为这就是好病人,而坚持“自理权”者往往受批评。实际上,后者比前者的疾病恢复快、效果好。因此,他们主张不应迁就姑息病人的依赖心理,而应尽量鼓舞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自理。 否认 在临床上还可以看到有的病人怀疑或否认自己患病。尤其是对癌瘤等预后不痕的疾病,否认心理更为常见。例如,有位主任医师,明知自己患有癌症,却矢口否认,当她看到病历上写的诊断时,还说经治医生写错了。有的医护人员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正是某些病人应付危害情境的一种自我防卫方式。大量研究证明,一定程度的否认,对缓解心理应激是可取的。否认犹如瞳孔对光的反射,一旦遇到外界的强光刺激,瞳孔就自行收缩,以此来防视网膜免受过分的刺激。病人的否认也有类似作用,当难以承受的恶劣病情袭来时,自我否认可以避免过分的焦虑与恐惧。严重烧伤病人,急性小儿麻痹病人以及癌症病人易于出现否认反应。在一项对冠心病病人的研究中,发现有明显的否认反应者,死亡率较无此反应者要低。 否认虽在一定程度上起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又起贻误病情的消极作用。例如,有位女青年身患肺癌,自己却矢口否认,拒绝治疗,半年时间就因脑转移而死亡。有人对乳腺癌的女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那些延误诊治的人,大都是带有否认倾向的人。 同情相怜 人都有同情心、怜悯心和亲和的需要。国外有位心理学家以女大学生做被试,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发现人越在危难之时,具有共同命运的人亲和力越强。这一实验结果也可以在病人身上得到验证。医务人员都能看到,病人一旦住在一起,很快就能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他们很容易团结,而且这种团结大都不讲究职位高低、年龄大小等,只要是病人,就能一律平等、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他们关心病友的病情变化,乐于向医务人员介绍病友的痛苦症状,并乐于帮助病友克服困难。例如,有位年过花甲的老教授,因冠心病住进了一个有七位病友的病室。其中有工人、农民、干部,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仅有21岁,他们很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一个病友出院,他们都依依惜别,相互嘱咐、安慰并留下地址,愿保持永久联系。病友之间这种相互怜悯与亲和,可以免除大家的孤独感,增强安全感,还有助于活跃病房空气,调节病人心境,对治疗疾病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这种同病相怜有时也起消极作用。例如,一个病友的病情恶化了,全病室立即变得死寂可怕,人人心头上笼罩着一片乌云。一旦有的病友因抢救无效而去世,他们就更加恐怖和伤感。另外,病友之间的消极暗示也往往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的互相介绍治病的偏方和所谓经验,干扰医生的正确治疗等。 侥幸 病人大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侥幸心理。例如,疾病初期不少人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总希望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尤其那些对病感不敏感的人,侥幸心理尤为严重。有些已经明确诊断的人。也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对自己疾病的诊断仍在半信半疑,因而,有时不按医嘱行事; 二是缺乏医学知识又缺乏科学态度的人,说什么“别听大夫吓唬人,上帝不一定和我过不去”。其实,这样贻误病情和导致不良后果的病人是经常有的。因此,医务人员应当针对病人的具体心理,仔细解释,耐心说服,尽量使病人树立对疾病的科学态度,克服侥幸心理。 § 预后 肺原性心脏病最常见为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其他尚有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及肺性脑病,少见的有自发性气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后者病死率高。 本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1973年前肺心病住院病死率在30%左右,以后加强了对本病的防治,1983年已降到15%以下,近12年来仍在15左右,这与肺心病发病高峰年龄向高龄推移,多脏器合并症,感染菌群的改变,绿脓杆菌感染增多等多层因素有关。 主要死因依次为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衰竭等。本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肺功能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发生心力衰竭并不表示心肌已丧失收缩力。 § 预防常识 肺原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肺心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 本病易反复发作,使病情日益加重,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如能及时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对病情的转归具有积极的意义。缓解期间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如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锻炼,耐寒锻炼,提倡戒烟等,防止或减少、减轻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提倡家庭长期氧疗,能改善预后。[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