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曼·罗兰 |
释义 | § 简介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罗曼·罗兰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 生平 1866年---1月29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出生。 1880年---定居巴黎。 1886----1889年----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就读。 1889----1891年----在罗马的法国学校就读。 189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职,教授艺术史。 1895年---完成主要博士论文:在吕里和斯卡拉第之前的歌剧起源。 1897年---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 1898年---发表第一部由查理-贝居公开出版的作品《狼》。 1899年---发表《理性的胜利》。 1901年---《丹东》首次在《半月刊》上发表。 1902年---发表《七月十四日》。 1903年---在巴黎《半月刊》上发表《贝多芬传》和《时机快到了》。 1904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章发表在巴黎《半月刊》上。 1905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前三章获得费米纳奖,取名为《幸福的生活》。 1905年---奥朗道夫书店开始出版这部作品,与《半月刊》竞争。 1906年---《米开朗基罗传》在巴黎的《半月刊》上发表。 1908年---发表《往昔与今日的音乐家》。 1910年---发表《亨德尔》。 1911年---在《巴黎杂志》发表《托尔斯泰传》。 1912年---在巴黎《半月刊》和奥朗道夫书店发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最后一章。 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 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旅居瑞士。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章,他的立场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 1914-----1916年---在日内瓦的国际战犯管理所工作。 1914年---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超然于纷争之上》。 1915年---在巴黎奥朗道夫书店出版文集《超然于纷争之上》。 191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放弃国际红十字会奖的奖金和其他文学奖金。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1918年---发表《阿格里让特城的恩培多克勒》。 1919年---1922年---反居法国。 1919年---发表《精神独立宣言》。 1919年---出版《科拉—伯勒尼翁》。 1919年---发表《对往昔作音乐之旅》。 1919年---发表《前驱者》。 1919年---发表《利吕里》。 1920年---发表《克勒朗博尔》。 1922年---1937年---旅居瑞士的维尔奈夫。 1922年---发表《战败者》。 1924年---发表《甘地传》。 1935年6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并与斯大林见了面。 1937年9月---罗曼·罗兰在故乡克拉木西小镇附近购买了一座房子,第二年5月底他从瑞士返回故乡定居。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曼·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密监视起来,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他才又见到了光明。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1] § 主要作品 罗曼·罗 主要作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 (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 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 后世影响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被成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但无论如何,即使罗曼·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 § 荣誉奖项 1916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罗曼罗兰。其在得知自己获奖以后,答复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法兰西人民的。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爱的各种思想,我感到幸福。” § 名人语录 罗曼·罗兰 1. 青年力量所表现的本能是反对另外的青年力量或者有选择地和他们结合。因为各种思想都具有吸引力。它们先是犹疑探索尝试在两三个目标间徘徊,然后作出决断,并互相选择朋友。 类别:青年 2. 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类别:信仰 3. 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类别:友情 4.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类别:读书 5.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类别:自由 6.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 类别:人生 7.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类别:人生 8.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类别:自由 9.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类别:人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