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翁新华 |
释义 | 翁新华 - 简介 历任民办教师,电影放映员,区乡文化站辅导员,岳阳县文化馆文学专干,岳阳市郊区知青场秘书,洞庭苎麻纺织染厂秘书、工会干事,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岳阳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 翁新华 - 经历 翁新华,当代作家。湖南岳阳县梅溪乡金凤桥村人,15岁因“文革”失学,16岁开始务农,之后是小学民办教师、乡村电影放映员、公社文化站辅导员、农场秘书、县区文化馆文学专干、纺织厂工会干事,现在岳阳市群众艺术馆从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工作。1984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获副研究员职称,1998年获文学创作一级职称。省作协理事、省长篇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岳阳市文联副主席,岳阳市作协副主席。省文学、群文系统高评委。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系列中篇小说《再生屋》、《空屋》、《黄金屋》和长篇处女作《蓝太阳》略赚名气,忝列“文学湘军七小虎”,并引起冯牧、李国文、刘再复、雷达、丛维熙、鲍昌、王朝垠、章仲锷、吴泰昌、何永康、谭谈、颜家文等文学前辈错爱。南京师大中文系主任、著名红学家何永康将《再生屋》列为江苏高校中文系重点辅导教材。 新时期以来在《青春》、《湘江文学》、《花溪》、《芳草》、《作品》、《当代作家》、《芙蓉》、《长江》、《小说界》、《莽原》、《人民文学》、《当代》等数十家刊物发表中篇小说《再生屋》、《黄金屋》、《空屋》、《沧浪之水》、《哀兵阿满》、《明年有桔收》、《水平面上下》、《痴虎》、《五十年前的蝴蝶标本》、《超越尴尬》、《挂在树上的死猫》、《日曝》、《村眼》、《昙花灿烂》、《芦苇青,芦苇黄》、《鸡蜈之搏》、《牙齿》、《盘歌》、《最后一声杭育》等64篇,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学评论300余篇,累计550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羊城晚报》、《美洲文汇周刊》、《纽约侨报》等多家国内外刊物报纸转载,入选14种文集、年选、年鉴。 已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台湾新世纪出版社、西南师大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等七家出版社出版小说集、长篇传记文学、长篇小说《再生屋》(文学新星丛书第七辑)、《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翁新华卷》、《翁新华文集》(4卷)、《蓝太阳》、《风雨兼程》(与人合作)、《毛远明、毛远春之死》、《激浪轻舟》、《痴虎三部曲》、《香木》、《淫羊藿》、《女人的麦哲伦航线》、《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城市木马》等18种。 中篇《再生屋》被河北省话剧团改编为七场大型话剧,《痴虎》被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成同名宽银幕电影。长篇《痴虎三部曲》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由重庆京剧院改编为京剧,《淫羊藿》等四部长篇分别被美国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国内外名校图书馆收藏。《女人的麦哲伦航线》被中国教育网列为大学美学专业考研重点参考图书,并入选《中国解放60年以来长篇小说500部》。 翁新华 - 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蓝太阳》、《香木》、《汨水之魂》、《痴虎三部曲》等6部,长篇纪实文学《风雨兼程》、《激浪轻舟》等3部,小说集《再生屋》(由河北省话剧团改编成7幕话剧),中篇小说《空屋》、《黄金屋》、《一个父亲的童话》、《野蓼》、《黑泥》、《村眼·日曝》、《痴虎》(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鸡娱之搏》、《明年有桔收》、《沧浪之水》、《哀兵阿满》、《水平面上下》等40余部,另有短篇作品300余篇等。[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