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翁文波
释义

§ 基本资料

姓名:翁文波(1912-)翁文波

职业:地球物理学家

籍贯:浙江鄞县人

§ 简历

1939年获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玉门油矿工程师。建国后,历任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勘探处副处长,石油工业部勘探司、石油科学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和方法。曾参加指导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对地震预报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撰有《地震的远期预报》等论文。

§ 人物介绍

1992年3月12日,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预测报告出现在美国有关方面的案头上,该报告称,美国旧金山近期将发生强烈地震。这是一位本着对科学预测的严谨态度和对生命和平热爱的中国政协委员以私人名义向美国通报的自己的预测结果。当时,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并未对这位中国人的科学预测引起重视。4月25日,旧金山果然发生了6.9级地震。事隔12天,5月7日,这位科学家在中国地球学会天灾预测事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再次提醒美国:“加州仍有发生大震可能。” 6月28日,这位中国政协委员的话再一次得到验证,美国加州发生了40年来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7.4级。美国人在巨大的震动中震惊了:这位中国人的预测竟然这么准确。恐惧之余来电向他询问:“这次,震完了吗?”当得到这位科学家:“今年算震完了”的肯定答案后,他们才松了一口气。这位料事如神的科学家就是被誉为预测科学宗师的翁文波。

翁文波地球物理学家。浙江鄞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40年来,总结、吸收先进经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了石油勘探工作。特别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参加指导了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和有关地震预报等方面的工作。1966年研究天灾预报的理论和方法。1984年出版《预测论基础》一书,用于推测自然现象研究,有一定学术价值。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翁文波的父亲翁厚甫曾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担任过宁波炮台司令。受父亲的影响,翁文波从小就接受民主教育的熏陶,埋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1930年,翁文波从宁波效实中学同时考取了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经过再三权衡,他决定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翁老后来对人说:“要不是当初的这个选择,我也不会有今天在预测科学方面的成就。”的确,清华大学4年的学习,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翁文波在清华园学习期间不啃书本,注重实验,不拘泥于前人所言,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他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创新道路。鉴于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他萌发了预报地震的设想,并于1934年以一篇《天然地震预报》的论文获学士学位。

1936年,翁文波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专攻应用物理,以自己设计制造的重力探矿仪获博士学位。1939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翁文波急于回国报效,谢绝了国外优厚待遇和友人再三挽留,毅然辗转取道法国、越南回到云南昆明。回到国内时,他才发现,随身所带的衣物已不知丢在哪个国家了,值得庆幸的是,惟有那台亲手设计制造的重力探矿仪完整无缺,而正是这台仪器开创了我国第一个重力队的勘探之路。

回国之后,28岁的翁文波出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被友人戏称为“娃娃教授”。1940年3月,为更多地开发石油以满足战时所需,翁文波提出一项地球物理探测玉门油矿的计划,随后,他辞去了中央大学的工作,奔赴边远的老君庙油矿,开始了石油勘测。翁文波和他的同事利用废旧的材料自制、改装了磁测、电测仪器,硬是在恶劣的条件下,闯出了一条新路,开创了我国磁法、电法勘测的先河。1940年冬,翁文波又参加了中央调查所的新疆油田考察队,继续从事他的石油勘探工作。1946年6月1日,中国石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翁文波被聘为勘探室主任,开始筹划台湾油气考察工作,到1949年2月,完成了二十万分之一的“台湾省重力异常图”。

新中国成立后,翁教授转入石油系统工作,先后担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总工程师、石油研究院副院长、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等职。受当时国际上“中国贫油论”舆论的影响,我国石油勘探工作举步维艰。翁教授采取迂回战术,用煤炭变质程度标志的定碳比的研究方法,从侧面探索了我国各地区的变质程度,从而划分出有石油希望的低变质区。他先后撰写发表了《从定碳比看中国含油远景》、《中国含油气藏希望的区域划分》等专著,并牵头编制了《中国含油气远景区划图》,为我国的油气勘探的战略布局,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及其他油田的发现作出了贡献,荣获了大庆油田发现科学奖和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称号。

石油科学是地学中的一个综合分支,为了能在总体上得以把握,翁教授在地球科学的宏观研究领域,又先后发表了基础理论性的《地球形态的发展》、《纬度和地极变化》、《地球的化学成因》和《地球科学中的原子核问题》等论著,为石油科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宏观背景和理论支持。

1966年,邢台大地震,受周恩来总理之命,翁教授与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分头研究探索地震预测这一难度很大的前沿科学领域。由于李四光的不幸早逝,加重了翁教授的负担。为完成总理交给的任务,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潜心钻研这一科学难题。翁教授在研究了现有国际国内在这一方面的所取得的成果后发现,虽然各种先进的仪器、方法不少,但效果并不突出。能不能探索一条新的路子来呢?他首先想到了理论探索。经过十年多的摸索,他先后发表了《频率信息的保真》、《可公度性》、《预测率基础》以及《关于地支纪历与预测》等以信息预测为中心的预测理论,并把理论付诸实践。据统计,1992年底以前根据这些理论所作的200多项预测中,以地震预测为例,预测与实际发生时间误差在40天以内的占63%,地点误差在200千米以内的占46%,震级误差+0.5级的约占50%。这些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及舆论界的关注,为当代的科学预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表明,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处于国际前沿地位。

以他地震预测的成绩为例:翁文波

1982-1992年国内地震预测:

预测次数:60次,实际发生52此,错报8次,准确率86.67%;时间平均误差 41.75天;地点平均误差399.71km;震级平均误差0.72级。

1986-1992年国外地震预测:

预测次数:70次,实际发生58次,错报12次,准确率82.85%;时间平均误差48.35天;地点平均误差692.10km;震级平均误差0.61级。

有的预测之精确,令人惊叹,如测1989年4月26日墨西哥7级地震,实际时间仅提前一天,地点完全准确,实际震级为7.3级,仅差0.3级。他的研究成果使得我国在天灾预测这一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地位。

翁文波先生主要是用由可公度性理论而建立的可公度性公式来预测天灾的发生时间的,常用的公式有三个:

公式[1]:N=A+(B-C)

公式[2]:N=A+B+(C-D)

公式[3]:N=A+(B-D)+(C-E)

公式中A、B、C、D、E为以前的重要历史数据,N为预测的未来时间。

在翁老的一生中,还有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他的夫人冯平毅女士。她给了翁老的事业以极大的支持,给了翁老以信心。1941年夏,冯平毅女士毅然中断了她在上海复旦大学的学业,先回天津老家,复又折返上海,取道香港、重庆、酒泉,只身辗转来到老君庙,一路风尘险阻。同年10月,就在荒漠一片的老君庙,翁教授和冯平毅女士举行了隆重而又简朴的婚礼。从此,她为翁老挑起了家庭的负担,并成为他事业中真诚的支持者和鼓励者。1987年月6日,冯平毅女士因积劳成疾,过早地离翁老而去,临终前创作完成的《春风初度玉门关》,伴随翁老度过余生。翁文波院士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 研究启示

其一、我国主流易学研究方向早就应该改弦更张了。我国的易学还是一座远远未曾开发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种哲理的说教,而是另一种有别于西方科学的东方技术理论体系。其实,中国的中医、道学中的丹学等等,早就为我们正确研究易学开辟了道路,翁老又在预测学方面作了精彩的示范。易学研究的道路何其宽广。

其二、我国易学预测的研究,时间最长,理论最丰富,流派最多,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但是,传统预测也有其重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缺乏真正的现代化预测理论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沿袭古人,照本宣科的阶段;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易学预测理论怎能产生质的飞跃?2、过多地局限于个人命运的测算,缺乏更宽阔的视野。例如,翁老的天灾预测和琐琐碎碎的个人八字测算,谁更能改善人类的命运?当然,个人命运的预测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一个有志于弘扬中国文化的易学研究者,同时应当有更宽阔的研究领域。3、易学预测之长是简易性,直接性,全息性,易学预测之短是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克服和超越易学预测的不足,还应当从理论到实践下更大的苦功夫。例如,伟华先生在地震预测上是下了功夫的,可他那种模模糊糊的预测,对于我们预防地震可有半点实质性的帮助?(请注意,这里绝对不是说伟华先生无能,而是说明传统易学预测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似乎从理论上澄清研究方向要更加重要。

其三、象、数、理是易学得以鼎立的三足,而以往的易学在“数”的研究上,还是一段苍白的历史。正如列奥纳多.达芬奇所说:“人类的任何研究活动,假如不能够用数学证明,便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科学。”可以断言,易学中的数学体系,远比我们目前所知的知识要丰富深邃得多,翁文波从易学得到启发,通过计算得出如此令人惊叹的预测,就是最好的说明。版主在易数方面的研究,是否完全正确姑且不论,可他们倡导的研究方向值得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 业绩垂青史

八旬院士操微机,博采众长图创新。身体力行勤科研,开创现代预测基。翁文波

谈到我国现代的天灾预测,首先应当记述翁文波先生(1912——1994),他是著名的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早在1934年就曾以《天然地震预测》论文毕业于清华大学,荣膺理学士学位。1936年,他又考入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地球物理系深造。1939年9月,他谢绝师友挽留,买上“重力探矿仪”,穿过地中海惊涛,跨越印度洋骇浪,毅然回到祖国,先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被同事戏称为“福尔摩斯”(侦探)教授,一年多后,在日机的轰炸声中,这位“福尔摩斯”教授历尽艰辛闯到了玉门关探矿。他的前半生是以石油勘探创业为主,为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以及石油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从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后,翁文波遵照周总理的要求于第二天赶赴灾区,调研一个多月。4月27日下午,他和李四光被周总理请进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希望他们:对地震形成和发展趋势找出规律,总结经验,加强研究,做到准确及时预报。从此翁文波不避风险开始研究地震预报。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后,翁文波又受周总理单独召见,总理鼓励他“石油已放光彩,地震方面也要放光彩。”

他接受周总理的号召和重托,翁文波28年如一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从事天灾预测的理论探索和信息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他把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地球科学和天文科学、以及有关历史资料等结合起来进行潜心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信息预测科学理论。他提出了认识世界的三个体系:抽象体系(基础是集合、公理、关系);物理体系(承认时间、空间、物质的存在);建立在物理体系之上的是信息体系(承认信息、知识、智能的存在,又承认人或生物和机器的存在)。在他本人提出的“翁氏猜想”(从2起所有实数都是其他两个质数的平均值;从3起任何质数可以用无穷个方式表示为其他两个质数之和减去另一个质数)的基础上,突破以二元关系为基础的现代数学的限制,建立了三元关系的理论,为预测论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为了方便进行数据演算,他古稀之年努力学习应用计算机。1979年,他写出《初级数据分布》,提出用可公度性办法对旱涝实例进行分析研究。1980年,他提出了浮动频率的概念,并将它作为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1982年,他指出在复杂的群体系统中提取信息的新问题,并提出了更加广义和理论化的可公度性理论(有的事物既不属于随机性也不属于周期性,但它是有序的,称之可公度性)。在看似无序的天灾中,找到一把用来衡量其有序的“尺子”。

翁文波经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预测理论。该理论包括:可公度性原理;WENG旋回模型(用数学语言描述“生命旋回”—发生、发展、衰亡过程);“醉汉游走”老课题的新发现(当“醉汉”走步越来越多时,会离原地越来越远,甚至无穷远,可成为否定随机性确认信息的重要依据);中国“干支”周期(可推导出数学经验公式)等。

同时,他又以科学家胸有成竹的自信和大无畏的勇气,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敢为天下先,带头进行灾前预测、实践检验,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据统计,他先后作过252次各类天灾预测,其中实际发生的有211次,基本测准的占预测总次数的83。73%。其中不乏非常成功的事例。如:

1983年2月13日,新疆乌恰6。7级地震;1983年11月7日,山东荷泽5。9级地震;1985年8月20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1984年他出版《预测论基础》,预测1988年中南地区、1991年华中一带可能发生水灾,结果都被证实。1989年10月14日,他在致美国HGS驻北京办事处的备忘录中,预测加利福尼亚近期将发生地震,三天后那里果然发生了6。9级地震。1990年3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研讨会上,预测世界范围内将发生15次较强地震,结果得到证实的有13次。1990年9月初,他与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专家李均之教授等会商后预测:亚运会召开期间,北京小汤山一带将发生4级左右地震,结果是亚运会开幕式前4小时,小汤山发生4。2级有感地震。

1992年1月,他应美国地球物理学家格林的要求,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向格林提出预测:1992年6月19日美国旧金山大区域内将发生6。8级地震,结果是1992年4月23日加州北部发生6。1级地震,4月25日加州北部发生6。9级地震,6月28日加州南部发生7。4级地震;事后格林来信对翁老表示高度赞扬和由衷的敬佩。1992年5月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101会议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翁文波院士亲自主持会议,宣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及1992年天灾预测会议召开,他亲自担任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翁老庄重宣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任务是:向有关单位提供预测意见,以减少天灾造成的损失。”“我们和其他的减灾组织不同,在于‘突出预测’。”

他建议每年举办两次学术会议,一是春季的天灾预测研讨会,一是秋末冬初的天灾预测总结及学术讨论会。每年出版两项成果:一为年度天灾预测报告(内部文件,称为“黄皮书”);一为年度天灾预测研究总结(公开发行,称为“蓝皮书”),他还亲自设计并打印出用于“黄皮书”的《天灾年度预测报告简表(内部文件)》的具体格式。

1993年7月12日,日本北海道7。8级大地震发生前,翁老曾4次函电告知日方有关人员,可惜未能引起日方注意。1994年7月4日,翁老又预测加州南部将于9月3日发生7级地震;实际结果是1994年9月2日加州发生了6。9级地震。翁老针对社会上只关心救灾,而忽视预测的倾向,多次呼吁加强预测工作。为使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有个依托,有个支持,他曾积极创办“北京文波经济与灾害预测研究所”,并积极筹办“翁文波天灾预测基金会”。他多次表示:“翁文波预测研究所”是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后盾。

翁老82岁高龄重病住院的最后53天,靠输液支持生命的日子里,仍恳求把电脑搬进病房里,不分昼夜地忍受着癌痛的折磨,抱病上机交接工作。他对看望他的有关领导说:“我死不足惜,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如何把《预测论》研究告一段落。我要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交给党、交给国家,希望找到可靠的人接我的班,使预测论的研究继续下去。我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这点有限的时间,把工作交代好。”他还亲授提纲,委托吕牛顿、张清整理其研究成果、案例、论文等。

翁老的事业和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和赞誉,被大家奉为“当代预测宗师”,他虽然走了,可是人们哀思不息,天地为之动容!2004年11月18日,翁老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原石油工业系统的老部长、老院士、老专家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许多同志都来了,大家深切缅怀翁老一生热爱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66篇天灾信息预测论文,表达了大家共继翁老“信息科学产业”,同做预测学“热心抚养人”的信心和决心,我应邀参加了此会,无限感慨!心情久久未能平静!

§ 参考资料

http://dkxy.cug.edu.cn/ReadNews.asp?NewsID=525

http://www.gushiba.com/kejiao/kexuejia/32574.shtml

http://news.ju690.com/story/122077/

http://i.cn.yahoo.com/qf1941/blog/p_3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