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约翰·福特 |
释义 | § 导演生涯 约翰·福特 约翰·马丁·非尼(JohnMartinFeeney,即后来的约翰·福特)1894年2月1日出生于缅因州的伊丽莎白角。 1913年高中毕业后,跟随大哥Francis进入好莱坞电影界。跟他大哥一样,他把名也改成福特。在好莱坞的初期,福特担任了许多打杂的工作,甚至在1917年格里菲斯的名片《一个国家的诞生》TheBirthofaNation中扮演一个三K党徒。然而他主要还是担任导演工作。他的早期影片大多是西部短片,其中许多影片又由他的终生朋友牛仔英雄HarryCarey主演。 1924年福特导演《铁骑》,这是他第一笔有大投资的电影,28万美元的投资仅在第一年就换来了200万美元的票房回报。福特由此一举成名。 30年代开始,福特开始为美国海军情报部门秘密工作(福特一生曾获得少校、上校等军衔,福特晚年获得由尼克松总统亲自授予的美国海军上将军衔。) 1935年福特用低成本把LiamO'Flaherty的小说《告密者》(TheInformer)拍摄成电影,影片仅用了18天完成,该片一举夺得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多项奥斯卡奖。 作为导演,福特在1935年时来运转。当时,他说服了雷电华公司的制作总监MerianC·Cooper,让他用低成本把LiamO'Flaherty的小说TheInformer《告密者》拍摄成电影。一部伟大的美国电影就这样诞生了。该片一举夺得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多项奥斯卡奖。福特也首次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导演。 1939年《关山飞渡》(Stagecoach)为西部类型片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部电影给福特的西部世界带来了两个最著名的元素:约翰·韦恩和纪念碑山谷(MonumentValley)。这两个元素实际上是福特风格的一种浓缩与定型。韦恩代表了他西部片中硬朗的西部英雄形象,纪念碑山谷则展现了永恒的西部风景。韦恩在这部电影中确定了他的西部英雄经典范式。这部电影使福特站到了美国电影工业的顶峰,也将西部类型片从B级片提升到了主流的地位。也是从这部影片开始,西部片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1939年《少年林肯》(YoungMr.Lincoln)这部作品被誉为“描述了美国成长的历史”,此片作为经典的“意识形态文本”一直被许多电影学院奉为必看的影片。 1940年《愤怒的葡萄》(GrapesofWrath)(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影片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揭露,《愤怒的葡萄》上映后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最好的电影,直到1958年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CitizenKane)再次发行时,人们才改变看法。不过奥逊·威尔斯从来不敢妄称自己比福特强,人们问他是怎么学会拍电影的,他只说:“向大师学习,向福特学习,约翰·福特!约翰·福特!”。 1941年《青山翠谷》HowGreenWasMyValley(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在当年打败《公民凯恩》获得奥斯卡的最佳影片。 1942—44年间,约翰·福特在美国海军服役,管理战地摄影部门,为军事计划提供一些纪录片,同时管理宣传工作。导演了纪录片《中途岛海战》(TheBattleOfMidway),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47年《逃亡者》遭受了评论和商业上的双重失败,使福特的制片公司陷入经济危机。“骑兵三部曲”成为经典作品 1948年《要塞风云》FortApache 1949年《黄巾骑兵队》SheWoreaYellowRibbon 1950年《边疆铁骑军》RioGrande 1952年《蓬门今始为君开》(TheQuietMan),在评论和票房上都收获颇丰。 1953年《红尘》(Mogambo)捧红了格蕾丝·凯丽,此片在美国赚了520万美元,这是福特最赚钱的一部电影。 1956年他导演了被认为是他最好的西部片《搜索者》(TheSearchers)。 1962年福特为米高梅公司拍摄了西部史诗巨片《西部开拓史》(HowtheWestWasWon)。 1962年福特电影生涯后期代表作《双虎屠龙》是所有福特电影中最诡异的一部,福特的西部片特征完全消失,拍摄手法也一改他以往西部片中的开阔视野,荒芜的沙漠与坚硬的岩石不见了,只剩下逼仄而破败的小镇。没有大片的天空,只有昏沉而狭窄的室内戏与夜戏。福特在这部电影里把自己的“西部”推翻,也让他一生的电影缓缓降下了幕布。福特赞美了美国的历史与价值,但也清楚的表达了这价值与已逝去西部的矛盾,这种矛盾无可奈何的导致了悲观主义的色彩。 1966年福特最后一部故事片《七个女人》(SevenWomen)惨遭失败。 60年代福特继续为米高梅公司拍摄了西部史诗巨片《西部开拓史》HowtheWestWasWon(1962)。此后,因为健康原因逐步减少导演影片。 1973年获得AFI的第一个终生成就奖。 1973年8月31日因癌症在加州去世。 § 作品集 约翰·福特导演作品: 《7 Women 》(1966) 《鹃血忠魂》Young Cassidy (1965) 《安邦定国志》 Cheyenne Autumn (1964) 《双虎屠龙》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The (1962) 《西部开拓史》 How the West Was Won (1962) 《雷克军曹》 The Trial of Sergeant Rutledge (1960) 《骑兵队》 Horse Soldiers, The (1959) 《最后的欢呼》 The Last Hurrah (1958) 《玉女怀春》 Gideon's Day (1958) 《碧血溅长空》 Wings of Eagles, The (1957) 《搜索者》 Searchers, The (1956) 约翰·福特《西点军魂》 Long Gray Line, The (1955) 《罗伯茨先生 》Mister Roberts (1955) 《阳光普照》 Sun Shines Bright, The (1953) 《红尘》 Mogambo (1953) 《蓬门今始为君开》 Quiet Man, The (1952) 《光荣何价》 What Price Glory (1952) 《南北韩大战史》 This Is Korea! (1951) 《边疆铁骑军》 Rio Grande (1950) 《原野神驹》 Wagon Master (1950) 《威利还乡记》 When Willie Comes Marching Home (1950) 《荡姬血泪》 Pinky (1949) 《骑士与女郎》 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1949) 《要塞风云》 Fort Apache (1948) 《侠骨柔情》 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 《菲律宾浴血战》 They Were Expendable (1945) 《烟草路》 Tobacco Road (1941) 《青山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1941) 《天涯路》 The Long Voyage Home (1940) 《愤怒的葡萄》 Grapes of Wrath, The (1940) 约翰·福特《关山飞渡》 Stagecoach (1939) 《威莉·温基》 Wee Willie Winkie (1937) 《飓风》 Hurricane (1937) 《告密者》 Informer, The (1935) 《最后的巡罗兵》 Lost Patrol, The (1934) 《Arrowsmith 》(1931) 编剧作品: 《原野神驹》 Wagon Master (1950) § 导演风格 约翰·福特商业化: 福特的电影很重视观众的感受,很注重叙事的节奏和影像的观赏性;同时福特又很注重效率,他的拍片周期都很短。他把商业规律作为一个导演最应看重的部分。为此,福特获得了很多机会,例如《青山翠谷》制片人本来要交给WilliamWyler导演,但是考虑到制片周期,最后决定让拍片神速的福特执导。 题材: 福特的影片中几乎包含了美国西部历史中的各个重要时期,早期的殖民年代、美国内战、印第安人种族灭绝政策等等,而福特总是诗意地描述着普通人在这些特殊时期的故事,并将普通人与这块土地联系起来。 影像: 令人兴奋的西部景色,远方地平线上骑马飞驰的牛仔,从运动的马车上向远处射击的画面。福特影片的固定机位用得比较多,全景拍得都很有气势。在故事中,福特还发展出一些很具观赏性的奇观动作,例如马车追逐、紧张的决斗场面、潇洒的出枪和射击姿势等。福特开创了具有个人影像标签的“门框取景”。那些开向西部蛮荒之地的门框,象征着文明与野蛮的交界。例如,福特常常让约翰·韦恩走出一个门框,并在片中重复着这个意象。这个意象表达出影片的主题与冲突:门内是人们希望怀有的文明,门外刺眼阳光之下是充满暴力血腥的野蛮屠场,充满了威胁。 人物: 福特的电影被很多观众视为“男人必看的电影”,因为在他的影片里,主人公多是硬汉,彪悍刚毅的男性成为福特镜头下、在文明与野蛮的夹缝中争扎的西部英雄。他们一般都是坚强、沉默、正直的,但又不完美,带着些叛逆,因此会受到误解;他们疾恶如仇,同时又富有幽默感。他们以恶制恶,对待敌人冷酷无情。 思想: 福特不断挖掘西部的元素,并且不断的思考西部的社会问题,并将这些思考反映到电影中去。所以,随着西部的变化,福特的电影也在改变,特别是到了后期,对西部社会矛盾的思索使他的电影带上了深深的反思色彩。在西部片中,文明与蛮荒就是一个潜在的冲突主题,西部英雄作为开拓时期的进步形象,用暴力护卫着一方平安。但暴力本身是属于过去西部的主题,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西部英雄失去了他们的价值和魅力,这种失落感在福特晚期影片中表露无疑。 § 导演语录 约翰·福特“格利菲斯影响了我们所有的人。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还在电影的幼稚时期。” “跟我扯艺术没有用,我拍电影只是为了付房租。” “对导演来说,最要服从的是电影的商业规律。在我们这行里,艺术失败算不了什么,商业失败才是致命的。这里面的秘密是,拍电影既要讨好大众,同时让导演展示自己的个性。” “我喜欢拍电影,但我不喜欢讨论电影。” “只要懂了基本原则,谁都能拍电影。导演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不是艺术。导演主要的工作就是——拍人物的眼睛。” “我前三次奥斯卡颁奖晚会都没到场领奖。有一次我去钓鱼了,还有一次我去打仗了,最后一次,我记得我是喝醉了。”(约翰·福特3次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均未出席颁奖,这是第四次获奖时的感言。) § 佳片赏析 约翰·福特《告密者》TheInformer(1935) 福特第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影片。故事过程只发生在一个阴郁的夜里。使用光与影来揭示人物内心的斗争,也是福特善用的技巧。主演维克多的精彩表演多少也是靠了福特的特殊用光。从这部电影我们就能看出福特不仅仅在西部片中才有高超的导演技巧。 《关山飞渡》Stagecoach(1939) 直到今天,此片还被认为是所有后来西部片所仰望的一个标准。影评家宝琳·凯尔说,“从1939年以来,所有好看的西部片多少都是在模仿《关山飞渡》,或者是从中学到了什么。”这部电影也是福特摄影技巧上的一次突破,其中的明暗光线用法以及低天花板镜头深深吸引了著名导演奥逊·威尔斯,他说,在准备拍摄《公民凯恩》之前,曾一遍又一遍地看了《关山飞渡》,受益匪浅。 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曾经赞赏道:“《关山飞渡》是达到了经典性的、风格臻至成熟的、相当完美的代表作。约翰·福特把西部片中的社会传奇、历史再现、心理真实和传统的场面调度格局糅合在一起,做到了完美的均衡。它犹如一个造工优美的圆轮,转到任何位置上轴的运动都是均匀平稳的。” 《搜索者》TheSearchers(1956) 约翰·福特晚年的代表作。《搜索者》在当年上映的时候,尽管很受观众欢迎,却被评论界忽视。直到十年后,才被视为大师的不朽作品,对后来的新好莱坞导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导演包括马丁·西科塞斯、保罗·施埃德、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甚至在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中,也可以看到一代西部宗师的影子。在《杀死比尔》中,昆汀有一个从阴暗的教堂内部向外拍摄的镜头,门口站着乌玛·瑟曼,门外是阳光照射的有些晃眼的西部风光。这个镜头几乎完全是福特《搜寻者》结尾镜头的翻版。 《搜索者》是福特有着最复杂情绪与深奥意义的影片,它既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历险电影,同时又是在情感上极其忧郁的诗意电影。在这部影片中,福特实际上不是要尽力展现种族冲突,而是反省了这种冲突的根源,是一部美国的种族寓言。 《西部开拓史》HowtheWestWasWon(1962) 美国西部片之中的史诗巨作,宣扬了崇尚自由、乐观、积极向上的美国精神,由GeorgeMarshall、HenryHathaway和JohnFord三位导演联合执导。电影获得了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录音三项金像奖。 全片以三段故事绍白人开拓美国西部的历史,用一个家庭的西部寻梦经历,串连起了美国西部的开发历史,拓荒,淘金,欲望的释放和弱肉强食的规则,和印第安人的争夺,南北战争,铁路建设,城镇的兴起,道德和秩序的重建都在影片里都得到了展现。 超大银幕:影片采用三台摄影机拍摄,三台放映机放映,画幅是普通银幕的三倍。 明星阵容:汇集了数十位美国大牌明星演出,包括: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詹姆斯·斯图尔特等,史宾沙屈赛则充任旁白主讲员。 电影音乐:由AlfredNewman制作,风格浑厚雄伟,相当有史诗气质,此片的电影原声大碟成为很多电影音乐爱好者的珍藏。[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