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脂质代谢紊乱 |
释义 | 脂质代谢紊乱 § 内容 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造成的血液及其他组织器官中脂质(脂类)及其代谢产物质和量的异常。脂质的代谢包括脂类在小肠内消化、吸收,由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通过脂蛋白转运),经肝脏转化,储存于脂肪组织,需要时被组织利用。脂质在体内的主要功用是氧化供能,脂肪组织是机体的能量仓库,脂肪也能协同皮肤、骨骼、肌肉保护内脏,防止体温散发和帮助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磷脂是所有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胆固醇是胆酸和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的前体。脂类代谢受遗传、神经体液、激素、酶以及肝脏等组织器官的调节。当这些因素有异常时,可造成脂代谢紊乱和有关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如高脂蛋白血症、脂质贮积病及其造成的临床综合征、肥胖症、酮症酸中毒、脂肪肝和新生儿硬肿症等。 高脂蛋白血症 血浆脂质如甘油三脂(TG)、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脂(CE)和磷脂等很少溶于水,只有与载脂蛋白(APO)组成巨分子复合物(脂蛋白),才能在血中溶解、运转和代谢。血中脂蛋白过高即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中占重要地位。 脂质贮积病 由于脂质代谢的某些先天性障碍,脂质在血和组织中不正常堆积,并伴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见脂质贮积病)。 肥胖症 分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单纯性肥胖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肥胖。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及获得性肥胖两种。体质性肥胖有家族遗传史,患者自幼进食丰富,入量过剩,从小肥胖,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治疗较为困难。获得性肥胖大多由于营养过度和(或)体力活动减少所致,如人到中年后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疾病恢复和休养充分、产后停止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等。脂肪细胞呈肥大变化,没有增生现象,治疗效果较好。 继发性肥胖主要为神经内分泌疾病所致。神经内分泌对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①下丘脑有调节食欲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后遗症、创伤、肿瘤等均可引起下丘脑功能异常,使食欲旺盛而造成肥胖。②胰岛素分泌增多,如早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过多胰岛素,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B细胞瘤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这都使脂肪合成增加,引起肥胖。③垂体功能低减,特别是促性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引起性腺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可发生肥胖症。④经产妇或口服女性避孕药者易发生肥胖,这提示雌激素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⑤皮质醇增多症常伴有向心性肥胖。⑥甲状腺功能减退,由于代谢率低下,脂肪堆积,且伴粘液水肿。⑦性腺低下也可肥胖,如肥胖性生殖无能症(脑性肥胖症,弗洛利克氏综合征,外伤、脑炎、垂体瘤、颅咽管瘤等损伤下丘脑所致,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伴尿崩症及性发育迟缓)。 脂肪肝 肝脏在脂质代谢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能合成脂蛋白,有利于脂质运输,也是脂肪酸氧化和酮体形成的主要场所。正常时肝含脂质量不多,约为4%,其中主要是磷脂。若肝脏不能及时将脂肪运出,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即形成脂肪肝。在肝脏堆积的脂肪,可影响肝细胞功能,破坏肝细胞,使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变。 酮症 长链脂肪酸在肝脏中经β-氧化作用产生大量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除直接参加三羧酸循环进一步氧化外,又能在肝脏中缩合形成乙酰乙酰辅酶A。肝细胞中有活性很强的酶,能催化乙酰乙酰辅酶A转变为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还原成β-羟丁酸和脱羧生成丙酮,这三种物质总称酮体。肝外组织氧化酮体的速度很快,能及时除去血中的酮体。但在患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胰高血糖素及血中其他抗胰岛素作用物质──儿茶酚胺、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水平升高,脂肪分解剧增,肝脏形成大量酮体,肝外组织清除酮体能力下降,则可发生酮症,甚至酸中毒。饥饿可引起饥饿性酮症,这是由于较多的脂肪分解所致(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缺乏使饱和脂肪酸变成不饱和脂肪酸的酶,故其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成人多。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在温度低时容易凝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窒息并感染的新生儿,在体温过低(31~35℃,尤其在寒冷季节)时可出现皮下组织变硬,伴水肿,并见哭声低弱、吸奶差、全身冰冷、脉弱、呼吸困难。 脂蛋白减少症 多数继发于营养不良、严重的肝病或胃肠道疾病,只有少数为原发性。遗传性脂蛋白缺乏状态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主要影响含有载脂蛋白B的血浆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和VLDL;另一种类型主要影响含有载脂蛋白A的脂蛋白,即HDL。但由于基因异常所致的脂蛋白减少症在临床上极为少见。遗传性脂蛋白减少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家族聚集性,纯合子症状明显,而杂合子则很少发病。根据血脂蛋白减少的类型不同,可分为三种,即无β-脂蛋白血症、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和家族性HDL缺乏症。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脂肪吸收不良,新生儿期可出现食欲差、呕吐、腹泻、体重不增。消化道 X射线造影表现为造影剂的分块聚积,少数有肝肿大、转氨酶升高。神经系统早期表现为新生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出现伸张反射,腱反射减弱,多数病人出现共济失调、视网膜色素瘤或视网膜变性。血液系统中出现棘形红细胞、贫血、凝血机制异常。丹吉尔病则主要表现为胆固醇酯在全身组织中大量沉积,肝、脾、淋巴结、直肠粘膜、皮肤、子宫、心瓣膜等部位出现泡沫样组织细胞的灶性积聚。任何患者出现棘形红细胞、视网膜变性、神经肌肉病变(特别是脊髓小脑后索受损)及吸收不良时,均应考虑有无脂蛋白减少症。根据患者自发出现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极度减少,血浆载脂蛋白B或A-、A-的减少或缺乏,除外继发原因后可诊断为原发性脂蛋白减少症。 限制脂肪摄入及补充脂溶l">配图 § 所属分类 代谢病 现代医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