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脂质 |
释义 | § 定义 脂质是低溶于水,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分子。在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是混合的甘油三酯,在食物中占脂肪的98%,在身体中占如%以上。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磷脂,它是细胞膜和血液中的结构物,在脑、神经、肝中含量特别高,卵磷脂是膳食和体内最丰富的磷脂之一。四种脂蛋白是血液中脂类的主要运输工具。 § 分类 油炸食物含脂质 根据其结构组成成分分为:①简单脂质。即脂肪酸与各种不同的醇类形成的酯。包括酰基甘油酯和蜡。②复合脂质。即含有其他化学基团的脂肪酸酯。包括磷脂、糖脂和其衍生物。③不皂化的脂质。即不含脂肪酸的脂质。包括类萜、类固醇等。除上述脂质外,还有脂蛋白和脂多糖等杂合分子。 脂质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物功能。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能源,它以三酰甘油(脂肪)的形式贮存能量,也是许多结构脂质的构件。皮下脂肪具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体内热量散失的保护作用。磷脂、少量糖脂和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组分。糖脂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表面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有密切关系。另外有两类重要的不皂化脂质(不含结合的脂肪酸, 不能被碱所皂化,即水解的物质):类萜和类固醇,它们分别具有激素、维生素、辅酶等多种生物功能。 按照化学组成可分为: 1.单纯脂质: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 2.复合脂质:主要有磷脂和糖脂; 3.衍生脂质:主要有取代烃,固醇类,萜和其他脂质。 按照极性可分为非极性脂质和4类极性脂质 非极性脂质:水不溶,不能形成单分子层.如胆甾烷,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形成的酯等. Ⅰ类极性脂质:能参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如三酰甘油,胆固醇等; Ⅱ类极性脂质:能形成膜,如磷脂和鞘糖脂; Ⅲ类极性脂质:具可溶性,如脂肪酸盐,胆质酸盐,皂苷等.ⅢA类有长链脂肪酸的盐;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去污剂;溶血磷脂酸;脂酰CoA等.ⅢB类有胆汁酸,皂苷等。 § 生物学作用 1.贮存能量; 2.构成体质; 3.生物活性物质. § 脂肪酸 饱含脂肪的食物(一) 脂肪酸的种类 其中棕榈酸(16:0),硬脂酸(18:0),棕榈油酸(16:1 ,△9 ),油酸(18:1 ,△9 ),芥子酸(22:1, △13 ),亚油酸(18:2),α-亚麻酸(18:3,△9,12,15 ),γ-亚麻酸(18:3,△6,9,12),花生四稀酸(18:3,△5,8,11,14), EPA(20:5 ,△5,8,11,14,17)和DHA (22:6,△4,7,10,13,16,19)等较重要。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碳原子数多为偶数; 2.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在第9位,第2和第3个双键多在第12和第15位; 3.双键多为顺式,少数为反式。 (三)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链长则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双键多则熔点低;顺式异构体的熔点比反式异构体低;可以发生氧化,加成等化学反应。 (四)脂肪酸盐和乳化作用 脂肪酸盐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可以使脂类形成小滴,分散到水中,可以作为去污剂使用,也可以用于生化实验,分离膜蛋白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五)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亚油酸是ω-6家族PUFA的原初成员,也是二十碳烷化合物的前体,α-亚麻酸是ω-3家族PUFA的原初成员, ω-6家族PUFA可降低血清胆固醇, ω-3家族PUFA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防治神经,视觉和心脏疾病,人类可能缺乏ω-3家族PUFA.EPA(20碳五稀酸)和DHA(22碳六稀酸)有保健价值。 (六)类二十碳烷 类二十碳烷是由20碳PUFA衍生而成的,包括前列腺素,凝血烷和白三烯等,合成的前体主要是花生四烯酸. 前列腺素存在广泛,种类较多,不同的前列腺素或同一前列腺素作用于不同的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如升高体温,促进炎症,控制跨膜转运,调整突触传递,诱导睡眠,扩张血管等。 凝血烷最早从血小板分离获得,能引起动脉收缩,诱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拴形成。 白三烯最早从白细胞分离获得,能促进趋化性,炎症和变态反应。 阿司匹林消炎,镇痛,退热的原因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也抑制凝血烷合成,因而有抗凝血作用。 前列腺素 凝血烷 白三烯 § 三酰甘油和蜡 三酰甘油(一)甘油取代物的构型 以手性碳原子为中心,S(反时针)-原羟甲基(增加该基团优先性时,手性原中心为S-构型)为1位,R(顺时针)-原羟甲基(增加该基团优先性时,手性原中心为R-构型)为3位,称作立体专一编号系统(sn-系统)。 (二)三酰甘油的类型及二酰甘油,单酰甘油 三酰甘油的R1,R2,R3相同时,为简单三酰甘油, 若R1,R2,R3不同则为混合三酰甘油,大多数天然油脂是简单三酰甘油和混合三酰甘油的混合物。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在自然界存在不多,是合成反应的中间物,单酰甘油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乳化剂。 (三)烷醚酰基甘油 其分子结构与三酰甘油相似,但其中一个 -羟基以醚键与长链烷基相连.在自然界存在不多,但分布广泛。 (四)三酰甘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酰甘油能在酸,碱或酶作用下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碱水解称作皂化,皂化1g油脂所需的KOH mg数称作皂化价; 油脂中的双键氢化可制造人造黄油;油脂中的双键还可与碘反应,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作碘值; 油脂中的羟基可被乙酰化,中和1g油脂中乙酰基释放的乙酸所需的KOH mg数称作乙酰价; 油脂自动氧化生成挥发性醛,酮,酸称作酸败,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 mg数称作酸价; 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油脂酸败。 蜡(五)蜡 蜡是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天然蜡是多种蜡酯的混合物。 蜡分子含一个很弱的极性头和一个非极性尾,因此完全不溶于水,蜡的硬度由烃链的长度和饱和度决定。 蜂蜡存在于蜂巢;白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可用作涂料,润滑剂和其他化工原料;鲸蜡是抹香鲸头部鲸油冷却时析出的白色晶体;洗涤羊毛得到的羊毛蜡可用作药品和化妆品的底料;来源于棕榈树叶片的巴西棕榈蜡可用作高级抛光剂。 §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一)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链反应 1.自由基 定义:含有奇数价电子并因此在一个轨道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特征:有顺磁性;反应性强;寿命短。 产生:辐射诱导;热诱导;单电子氧化还原.。 2.活性氧 概念:含氧的高反应活性分子。 几种重要的活性氧: (1)普通氧:氧分子有顺磁性,是一种双自由基.基态氧反应活性较低。 (2)超氧阴离子: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有顺磁性,可由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如电离辐射生成,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可发生歧化反应,引起脂质过氧化,寿命较长,可促进其他氧自由基的生成。 (3)羟自由基:是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细胞成分进行抽氢,加成,电子转移等反应,反应速度极高.羟自由基寿命短,可由辐射和氧自由基转化生成,过渡金属对羟自由基生成有促进作用。 (4)过氧化氢:过氧键不稳定,见光均裂成羟自由基.可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生成,也可由酶促反应直接生成.过氧化氢通过生成羟自由基对细胞造成伤害。 (5)单线态氧:是普通氧的激发态,无顺磁性,虽不是自由基,但反应活性高,可在自由基反应中生成。 3.自由基链反应 引发:反应性足够强的起始自由基抽去脂质分子的氢原子,或高能辐射使脂质分子均裂,可生成起始脂质自由基。 增长:起始脂质自由基通过加成,抽氢,断裂等一种或几种方式生成更多的脂质自由基,这种反应反复进行,即成为链式反应。 终止:两个自由基之间可发生偶联或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使链式反应终止。 (二)脂质过氧化的化学过程 生物膜脂质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两个双键之间的亚甲基氢比较活泼,容易在自由基或辐射作用下被抽去,形成脂质自由基,有氧情况下还可生成脂质过氧自由基,进而引发链式反应,脂质过氧自由基可转化为丙二醛(malondialdechyde,MDA)等醛类,MDA可用于测定脂质过氧化的程度。 (三)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机体的损伤 1.脂质过氧化的中间产物脂质自由基,脂质过氧自由基作为引发剂通过抽氢使蛋白质分子变成自由基,引起链式反应,导致蛋白质聚合。 2.丙二醛导致蛋白质交联。 3.脂质过氧化导致生物膜功能异常。 4.脂质过氧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5.脂质过氧化导致衰老,使脂褐素含量增加。 6.脂质过氧化导致DNA损伤。 但一定量的自由基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 1.基本概念 具有还原性,能抑制自由基链式反应的物质称抗氧化剂。 能将自由基还原为非自由基的抗氧化剂称自由基清除剂。 可消除链式反应引发剂的称预防型抗氧化剂. 可消除链式反应产生的自由基,中断或延缓链式反应的称阻断型抗氧化剂。 有一些抗氧化剂为酶类,另一些为小分子,有一些是天然的,另一些是人工合成的。 2.常见的抗氧化剂 (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存在广泛,可清除超氧阴离子; (2)过氧化氢酶(catalase):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可将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和氧; (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存在广泛,可还原脂质氢过氧化物或将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同时将谷胱甘肽转化为氧化型; (4)维生素E:可清除生物膜中活性氧自由基,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5)某些中药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和某些苷类化合物. (6)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主要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 Anisol,BHA),二丁基羟基甲苯(Dibutyl Hydroxy Toleuene,BHT)和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主要用于防止油脂的腐败.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1] § 磷脂 甘油磷脂(一)甘油磷脂的结构 甘油磷脂是由sn-甘油-3-磷酸衍生而来的,甘油骨架的C1和C2被脂肪酸酯化,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甘油,磷脂磷脂酰甘油等极性头与磷酸连接。 (二)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属于两亲分子,在水中能形成双分子微囊,可构成生物膜. 用碱或酶可水解成脂肪酸,甘油和含氮碱,酶水解的一些中间物如溶血甘油磷脂是强表面活性剂,可使细胞膜溶解。 磷脂酶作为工具酶与薄层层析一起用于磷脂的结构分析。 (三)几种常见的甘油磷脂 1.磷脂酰胆碱:又称卵磷脂,在细胞膜中含量高,胆碱属季胺盐,碱性极强,是甲基供体,可防止脂肪肝,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磷脂酰胆碱在蛋黄和大豆中含量丰富。 2.磷脂酰乙醇胺:又称脑磷脂,在细胞膜中含量高。 3.磷脂酰丝氨酸:在血小板膜中含量高,血小板被激活时,磷脂酰丝氨酸转向膜外侧,参与凝血酶原活化。 4.磷脂酰肌醇: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细胞膜含有磷脂酰肌醇-4-单磷酸和-4,5-双磷酸,后者可转化为细胞内信使肌醇-1,4,5-三磷酸和1,2-二酰甘油。 5.磷脂酰甘油:在细菌细胞膜中含量高,是心磷脂的头基部分。 6.双磷脂酰甘油:由两个磷脂分子通过一个甘油分子共价连接而成.在心线粒体中含量丰富。 (四)醚甘油磷脂 其甘油骨架sn-1位碳连接的是烃基而不是酰基. 血小板活化因子:甘油骨架sn-2位碳被乙酰化,典型的烷基是十六烷基,头基部分是胆碱 缩醛磷脂:其头基分别是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脊椎动物的心脏富含缩醛磷脂。 (五)鞘磷脂 即鞘氨醇磷脂,在脑髓鞘和红细胞膜中含量丰富.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组成。 鞘氨醇:已发现六十多种,结构如p107所示。 神经酰胺: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相连,即为神经酰胺。 鞘磷脂:即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酯化形成的化合物。 § 糖脂 即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 (一)鞘糖脂 即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成的化合物,主要分两类: 中性鞘糖脂:最先从脑中获得,又称脑苷脂.糖基为半乳糖,葡萄糖等,其糖基在细胞表面,参与细胞识别。 酸性鞘糖脂:糖基被硫酸化的称硫酸鞘糖脂或硫苷脂,有几十种,在脑中含量丰富.糖基含唾液酸的称唾液酸鞘糖脂,又称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系统特别是神经末梢中含量丰富.可能与神经冲动传递有关。 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二)甘油糖脂 由二酰甘油sn-3位的羟基被糖基化形成的化合物(结构式见p110),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在动物的睾丸,精子和神经系统也含量丰富 。 § 萜和类固醇 由两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可头尾相连,亦可尾尾相连.两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称单萜,许多是植物精油的成分;三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倍半萜存在于某些中草药;双萜是叶绿素分子的成分;三萜是固醇类的前体;四萜可形成多种色素;多萜可形成天然橡胶。 (一)萜 柠檬烯 香茅醛 薄荷醇 防风根烯 叶绿醇 赤霉酸 莰烯 蒎烯 视黄醛 鲨烯 羊毛固醇 番茄红素 多萜醇磷酸酯 十一萜醇(细菌萜醇) (二) 类固醇 由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的化合物,分子为扁平状,平面上的取代基直立时较稳定,但也有平伏状的。 (三)胆固醇和非动物固醇 胆固醇在脑,肝,肾和蛋黄中含量很高,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属于两性分子,可转化为多种活性物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植物固醇存在于谷物中,能抑制胆固醇吸收。 微生物固醇如麦角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2。 (四)固醇衍生物 胆固醇可转化为雄激素,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 胆固醇在肝脏中可转化为胆汁酸,能使油脂乳化,以促进吸收。 皮质醇 睾酮 黄体酮 雌二醇 胆汁酸 脱氧胆汁酸 § 脂蛋白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各类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如表2-7所示 (二)_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血浆脂蛋白的功能 1.乳糜微粒由小肠上皮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从小肠转运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其它脂质到血浆和其他组织; 2.VLDL在肝细胞的内质网中合成,主要功能是从肝脏运载内源性三酰甘油和胆固醇至各组织; 3.LDL的主要功能是转运胆固醇至外围组织,并调节这些部位胆固醇的从头合成; 4.HDL新生的前体形式在肝和小肠中合成,改型中吸收死细胞和其它脂蛋白,将胆固醇酯化后快速往复地转送到VLDL或LDL; 5.血浆中LDL水平高而HDL水平低的个体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 分离与分析 脂质(一)脂质的有机溶剂提取 非极性脂质(三酰甘油,蜡和色素等)可用乙醚,氯仿和苯等提取,膜脂可用乙醇或甲醇提取,组织用氯仿:甲醇:水(1:2:0.8)匀浆,再加入过量水,离心后脂质存在于下相氯仿层。 (二)脂质的色谱分离 可用硅胶柱层析将脂质分为非极性(氯仿),极性(丙酮),荷电(甲醇)等多个组分,也可以用HPLC或TLC分离(罗丹明或碘蒸汽显色)。 (三)混合脂肪酸的气液色谱分析 混合脂肪酸转化为其甲酯混合物,降低沸点后,用气液色谱分析其成分。 (四)脂质结构的测定 脂质结构可用专一性水解和色谱法研究。 § 相关疾病 一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脂原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当血浆脂蛋白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蛋白血症。由于大部分脂质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转运全身,故高脂血症常反映了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临床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罕见,属遗传性脂质代谢紊乱疾病;后者多为未控制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胆汁性肝硬化等病所伴发的并发症。 根据超迷离心及纸上电泳或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析可将脂蛋白分为四类: ①高密度脂蛋白(HDL)即。脂蛋白; ②低密度脂蛋白(LDL)即p脂蛋白; ③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前p旨蛋白; ④乳糜微粒(cM)。临床根据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情况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三型:①高胆固醇血症;②高甘油三脂血症;③高胆固醇、高甘抽三脂血症。根据WHO标准,可把高脂蛋白血症分成I、Ⅱ、Ⅲ、Ⅳ、V五种类型。 [临床表现] I型;极罕见,属遗传性。在肘、背和臂部可见疹状黄色瘤¨甘油三脂很高(》2000mg/dl)时,眼底可出现脂血症视网膜;肝脾肿大,其大小程度随甘油三脂含量而改变;腹痛反复发作。 Ⅱ型:高叫旨蛋白血症,显性遗传,本型比较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睑部有黄色瘤、肌腱黄色瘤及皮下结节状黄色瘤;早发动脉硬化,约60%以上病例在40岁以前即有心绞痛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Ⅲ型:较少见,家族性,隐性遗传。病人常在30—40岁时出现扁平状黄色瘤、结节性疹状黄色瘤和肌腱黄色瘤,早发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疾病,常伴肥胖和血尿酸增高,约40%患者可有异常葡萄糖耐量。 Ⅳ型;临床上非常多见,常于20岁后发病,可为家族性,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内源性甘油三脂异常增高,有肌腱黄色瘤;皮下结节状黄色瘤;皮疹样黄色瘤及眼睑黄斑瘤;视网膜脂血症;进展迅速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伴胰腺炎、血尿酸增高;多数有异常的糖耐量。 V型:为工和Ⅳ型的混合型,可同时具有两型的特征:常于凹岁以后发病,常继发于急性代谢紊乱,也可为遗传性。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化验,检查方法包括血清外观、血脂测定、纸上电泳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其中以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为常规测定。 I型:高乳糜微粒血症,空腹血浆中存在乳糜微粒,VLDL正常或轻度增高。 n型:高pg9蛋白血症,LDL异常增高。Ⅱ:型VLDL正常,Ⅱb型VLDL增高。 Ⅲ型:血浆中存在异常高的胆固醇含量和异常电泳迁移串的VLDL。 Ⅳ型:高前—pg9蛋白血症,VLDL增高,LDL不增高且无乳糜微粒存在。 V型:高前—p叫旨蛋白血症和乳糜微粒血症,VLDL增高,存在乳糜微粒。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菸酸:主要抑制VLDL及LDL合成,首用100mg口服,1日3次,维持量200mg口服,1日3次。本药副作用为皮肤痒、潮红,胃部不适,肝毒性反应,溃疡病;孕妇慎用。 (2)烟酸肌醇脂:作用与菸酸相似,药效和缓持久,0·2-0.4日口服,每日3次。 (3)消胆胺:适用于Ⅱ型。首剂4s口服,1日3-4次,维持量4~8e,1日3-4次。副作用为便秘、腹胀、恶心。孕妇慎用。 (4)非诺贝特:加强VLDL清除,主要用于Ⅲ、Ⅳ、V型。每次0.18口服,1日3次,疗程3-4个月。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孕妇慎用。 (5)新安妥明:每次25-50mg,每日3次。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6)右旋甲状腺素:适用于Ⅱ型和Ⅲ型,每日I—2mg。本药对冠心病患者可诱发加重心绞痛,长期应用可出现甲亢。 (7)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复方制剂:亚油酸丸、益寿宁、脉通、血脂平等。 2.中医药治疗 (1)脾虚湿盛:体型丰满,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滑。 治法:燥湿健脾。 方药:苍术、厚朴、白蔻仁各12克,藿香、泽泻各9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陈皮、桂枝、石菖蒲各10克。 (2)湿热童滞:烦渴,发热尿少,身重,腹大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金银花15克、荷叶9克、连翘12克、泽泻10克、茯苓20克、草决明12克、虎杖12克。 (3)肝火炽热:口苦烦躁,面红目赤,胸胁胀满,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于12克、柴胡9克、木通6克、车前子15克、泽泻IO克、石决明15克。 (4)阴虚阳亢:头晕耳鸣,少寐多梦,肝体麻木,口渴,舌红苔黄,脉弦细。 治法:育阴抑阳。 方药:天麻、钩藤、栀于各10克,生地18克、生决明15克,桑寄生、川牛膝、玄参、白芍、麦冬各11克。 (5)气血淤滞:胸闷气短,或胸痹心痛,痛有定处,舌紫暗有淤点或淤斑,弦。 治法:行气活血化淤。 方药:当归、桃仁、红花、赤芍、桔梗、牛膝各12克,川芎、枳壳、柴胡各10克,甘草6克,生地18克。 (6)肝肾阴亏: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舌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益肾填精。 方药:何首乌、麦冬、沙参、菟丝子、桑寄生各12克,生地18克、枸杞子;黄精、杜仲各15克,黑芝麻20克。 [预防与调护] 饮食控制是本病治疗的基本措施,总原则是注意限制总热量,使体重正常。I型一般只需低脂饮食;对内源性高甘油三脂即Ⅲ、Ⅳ、V型要重点限制总热量及糖,减轻体重;n型宜采用低胆固醇饮食、低饱和脂肪酸饮食并加用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 另外还要精神放松愉快,增强运动和体力活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