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约翰·卡斯帕尔·梅尔兹
释义 Johann Kaspar Mertz (约翰·卡斯帕尔·梅尔兹)

§ 简介

1806年8月17日生于匈牙利普雷斯堡

1856年10月14日卒于奥地利维也纳

§ 个人历程

1806年,普雷斯堡(现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发),发生了中欧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几个月前,新加冕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奥斯德立兹取得了对圣罗马皇帝和沙皇联军的一次决定性胜利。在随即在普雷斯堡签订的和平协议里,圣罗马皇帝对德国的千年统治不灭的神话破灭了,而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对德国的专制统治权就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就在这一年,几个月后的八月,约翰·卡斯帕尔·梅尔兹出生了,他的一生和他的世界,都注定受到他出生这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深深的影响。梅尔兹受洗时的教名为卡斯帕尔·约瑟夫,他是鞋匠约瑟夫和菲尔玛尔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小儿子既会弹吉他,又会演奏长笛,很快就成了一个家庭收入的稳定来源。

拿破仑时代见证了浪漫主义的繁荣。歌德,斯达尔夫人和她的沙龙,贝多芬,舒伯特和弗里德里希等艺术文学名人,不但是这新运动的先锋,也将欧洲文化的中心向东推进,移到德国各省和哈普斯堡王国。青年时代梅尔兹所在的普雷斯堡技术上是属于哈普斯堡王国统治下的匈牙利,但地理上,它离帝国首都维也纳只有很短的距离,沿多瑙河河谷顺流而下不久即到。1815年,正是维也纳,而不是巴黎或伦敦,成为欧洲的新都市。浪漫主义的走向都是由舒曼、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人的喜好而决定的。这就是梅尔兹的艺术品味形成的时代。

贝多芬时代的维也纳,曾经是一个吉他演奏家们聚集的中心,其中包括莫立特(Simon Franz Molitor)、卡尔(Leonhard von Call)、迪亚贝利(Anton Diabelli)、舒斯特尔(Vincenz Schuster)以及马蒂耶卡(Czech Matiegka)等一批名家。梅尔兹出生这年,如日中天的意大利吉他大师朱利亚尼也来到了维也纳。接下来的15年中,他吸引了一大批极有天赋的学生。据说,梅尔兹最初是自学了吉他,所以现在已经无法查证他何时在哪里学到了他非凡的技艺。但是考虑到他年幼时期吉他这种乐器的普及程度,还有那时吉他天才辈出的背景,他一定不缺乏这方面的资源和榜样。梅尔兹一定在什么地方受到了相当的音乐教育,因为他对长笛、大提琴、曼陀铃、奇特琴、钢琴等乐器都很熟悉,能够演奏和为之作曲。

从当时音乐会的广告和出版活动来判断,1840年前夕梅尔兹在维也纳名声鹊起之后,他对吉他的热情却不知怎么有所减退了。当然,这远不是完全丧失兴趣。梅尔兹似乎争取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使得这种乐器在他的音乐会里有一席之地。梅尔兹还建立了一套他自己的保留曲目,不同于莫立特的古典奏鸣曲风格,也不同于朱利亚尼的美声唱法的风格。相反,这些曲目模仿1830年代的钢琴演奏的风格。梅尔兹在德国各地巡演,足迹也远至波兰和俄国。他与维也纳古老而名声显赫的音乐出版机构Tobias and Carl Haslinger 建立了联系,在此后几十年间,这家出版公司几乎是一字未改的出版发行了他的几十部著作。这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对歌剧的分析和很多他改编的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作品。在德雷斯顿的一个音乐会上,他遇到了钢琴家约瑟芬·普兰汀(Josephine Plantyn),在她姐姐的陪同下,梅尔兹和这个少女一同出门旅游,很快就订婚了。1842年12月14日他们在布拉格结婚,后来的几年里他们定居维也纳。现在人们对于梅尔兹的了解,差不多都是来自他的这位遗孀1901年在81岁高龄时为慕尼黑国际吉他协会整理的一本回忆录。

1846年,因患严重的面部神经痛,梅尔兹不能登台演出。一个外科医生为了他治疗神经痛而开了一些叫做“的士宁”的药,而约瑟芬由于误解一次给梅尔兹服用了整份的计量,使梅尔兹遭受了严重的“的士宁”过量中毒,这个吉他艺术家差点被置于死地,经过一年的精心护理才差不多完全恢复。1847年前后开始出现的《吟游诗人之歌》大概就是这一漫长的恢复时期的产物。这是一个25部不同特征的作品组成的系列组曲,分为15集发表,这大概是到当时为止最具野心的吉他作品。这些音乐毫不掩饰赤裸裸的浪漫情爱主题,有的作品运用了和声或旋律手法,这在当时,是钢琴音乐的特色。人们可以设想,这也许是因为在他身体恢复期的几个月里,他每天都花几个小时听他妻子演奏钢琴。将钢琴的手法移植到吉他作品中,势必也需要创新演奏手法,因此《吟游诗人之歌》也可以看作是一本诠释吉他可以如何成功演绎最新的音乐种类的手册。

吟游诗人之歌这个名字,也暗示了另外一种浪漫主义传统:音乐和文学的联姻。梅尔兹的标题参考的是“伪吟游诗人”Ossian的颇有争议又很受欢迎的诗作。他的作品受到吸引了很多不同的听众,其中就有拿破仑。这些诗,虽然名义上是三世纪的一个盖耳语吟游诗人所作,实际上却是一个苏格兰考古学家James Macpherson(1736-1796)的创作。有一些批评家,像赛缪·约翰逊等,当这些诗作最初在《古诗拾遗》(1769)上出现时就已经怀疑了,但是这些朦胧诗营造了一种如薄雾笼罩般晦暗阴郁的气氛,人们喜欢这种感觉,其他的诗人也纷纷效仿。拜伦把这誉为可以和荷马史诗相媲美的杰作;毫无疑问,Walter Scott男爵的古老的叙事诗和瓦格纳的斯堪迪纳维亚游吟诗人和游吟歌手等,都受到了Ossian作品的切实的影响。1829年,门德尔松到苏格兰去旅行,也拜访了Scott的家。在那里门德尔松首先看到了Staffa岛,传说中Fingal洞穴的所在地,就是Ossian的作品Fingal里面的故事。这段经历后来给门德尔松灵感,他创作了作品26号,Die Hebriden,也就是芬格尔的山洞(Fingal's Cave),梅尔兹在他作品的第5集里有一个曲子也选择了同样的名字,这充分证明了这部作品的文学渊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