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缂丝八仙祝寿图
释义

§ 简介

缂丝八仙祝寿图

年代:南宋

馆藏地:辽宁博物馆

南宋缂丝中难得的珍品,对研究南宋的缂丝工艺和水平有重要意义。

这件缂丝《八仙祝寿图》轴,纵38.3厘米,宽22.8厘米,为南宋缂丝中的精品。此缂丝在牙白色的底色上,缂织了八仙仰面迎接寿星的生动画面。上面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等四个印款。

画面上方有一个乘着一只飞翔的仙鹤的老人,面带微笑,拱手向下张望;下方有八位仙人在迎接。仙人中以赤着双脚的铁拐李最为显眼,他背向侧身,昂首仰视,嘴角露出一股笑意,双手高举着硕大的酒壶,仿佛要为寿星献酒。其余各仙有的微笑拱手相迎,有的手持礼物准备献给老寿星,虽姿态各异但都表情和气。

八仙形态表情都栩栩如生,特别是胡须和眉毛明显下了一番苦功。画面故意突出了张果老的渔鼓,以及何仙姑的荷花,从而给人一种喧闹的感觉,突出了当时的热烈的氛围。在缂织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齐缂、抢缂和套缂,同时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齿状构缂和线纹构缂,从而使缂丝完美地表现了画面内容,绘绣合一。

缂丝缂织精细,色彩明快多变,构图巧妙,确实是南宋缂丝中的珍品。

§ 传说

有关八仙过海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道教神话故事了,几乎是老幼皆知。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关于他们的完整说法始于元朝,到明朝才正式定形。

而关于他们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八仙过海”,故事说:有一位神仙邀请八仙去他那里参加宴会并观赏牡丹花,回来时,他们遭到东海龙王的阻挠,结果双方以及他们的盟友分成两大集团,展开一场斗法较量,最后八仙和他们的朋友分别拿出自己的法宝,获得胜利,顺利地越过大海。

八仙过海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最动人的传说之一,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和典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由此而来。在民间,它的影响是很广泛的,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些风俗习惯,甚至流传到日本的沿海地区。

缂丝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它起源于7世纪中叶,隋唐较盛行,到了宋代应用已相当广泛。缂丝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其织物是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经克纬,图案上只看到彩色的纬线,不露经线,纬丝并不贯穿整个画面,花纹与地纹的交接处形成了明显的空隙,称为“水路”。视其整幅图画,具有雕纹镂刻的立体效果,所以缂丝也叫克丝或刻丝。缂丝的编织法不同于刺绣,刺绣是在丝织品上用针穿引花线,绣出的纹饰高于织物表面,而缂丝织出的图案与底子完全平齐。缂丝织品的主要产地为苏州。

缂丝技法至明清两代仍继续发展创新,特别是清代的作品在工艺上除了沿用宋代通经断纬的技法外,又在一定范围内线的组织数比宋代增加了密度,每平方寸经线120支、纬线300支,非常细密。

此件佚名缂丝群仙祝寿图轴是清代的传世作品,它的主题为八仙及寿星等共祝西王母寿辰。作品的上方以绛红色调为主,缂织出西天王母跨彩凤,众仙女姿态婀娜手捧寿桃掌麾扇紧随左右,腾云驾雾,飘然而至的情景。图中右上方隐约可见透露于云端的玉楼琼宇,掩映在远山深处,福海碧波荡漾,麻姑与仙女乘槎而来,满载蟠桃前来祝寿。瑶台之上鹤发童颜的寿星老人身穿道袍,手拄寿杖,神采奕奕。地面上正行走的八仙人形态各异,各持宝物。

传说中宝物法力无边,具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作用,它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被广泛应用在艺术品的装饰上。与八仙同行的东方朔肩扛蟠桃笑容满面,表情生动逼真,尤其是胡须眉毛纤细入微。作品下方“和合二仙”

手持莲花圆盒(取和谐好合之意)手指瑶台意欲前往。仙桃累累的树枝、苍松翠柏、寿山福海、仙鹤、灵芝、蟠桃等象征长寿的景物贯穿整幅画面,突出了祝寿的主题。

这幅精雕细刻的群仙祝寿图轴虽为缂丝织品,却具有水墨山水画的章法。作者以梭代笔,采用高、平、远、深相结合的技法,赋予作品极强的立体感。其中运用了齐缂、抢缂、套缂、缂鳞等多种技法,使缂制的人物肌肤、服饰以及相配的饰件形象逼真,人物神态惟妙惟肖。

海水、祥云、凤凰、仙鹤等都具有绰约的动感。同时,又具有水墨画中皴、擦、点、染的艺术效果,视之犹如一幅花纹图案热烈繁茂的设色山水画,其精湛的技艺堪称清代缂丝品中的上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8: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