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式轻武器 |
释义 | § 简介 § 67式木柄手榴弹 67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改进是:改进了发火机构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改进了全弹的密封包装。如63式手榴弹发火机构采用的是铅拉火管与雷管直接卡合的结构,容易产生窜火造成早炸,67式木柄手榴弹的发火机构在拉火管和雷管之间增加了一节导火索,导火索一端与拉火管卡合,另一端与雷管卡合,结合部涂密封胶防潮隔火,发火头药剂用硫氰酸铅取代雷汞,同时严格控制生产工艺,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早炸和易受潮的问题。此弹60年代末开始装备我军,现在仍是我军的制式装备。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缺点是全弹质量过大,体积过大,破片数量较少。 67式木柄手榴弹采用铸铁弹体,全弹质量600g,弹径48mm,全弹长204mm,主装药为38gTNT,可产生70~110个破片,杀伤半径7m,破片离炸点80m以外仍有杀伤威力 § 79式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是前苏联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枪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射击精度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减小了瞄准误差,提高了射击命中率。本枪采用导气式复进,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只能行单发射击,具有射击精度良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等特点。本枪除配有弧形表尺与圆柱形准星的机械式瞄准系统外,还配有光学瞄准镜,从而减少射击时的误差,提高第一发命中率。半自动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便於抓住机会,命中目标。装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和锯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 实施半自动射击,战斗射速较高。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 性能: 口径:7.62mm 初速:830m/s 配用弹药:7.62x54mm 有效射程:1000m 射速:30发/min 全枪重:(枪自重)3.8kg (带镜,垫)4.4kg 全枪长:带刺刀1368mm 不带刺刀1220mm 全枪宽:170mm 全枪高:178mm 瞄准镜: 重量:0.5kg 放大率:4倍 视角:6度 § 三八式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ction) 弹匣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表尺照门,山字形准星 口径:6.5x50mmSR 枪管长度:79.7cm 枪重:3.95Kg. 相容性:三八式短铳、三八式骑铳、四四式骑铳。 制造厂:名古屋造兵厂 制造年代:1935年~1938年间 三八式步枪是由有(土反)(Arisaka)成章上校领导下,在东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厂,由南部(Nambu)骐次郎少校设计完成。其设计改良自毛瑟步枪,但是其枪栓及节套均大为简化。其正式名称为三十八年式步兵铳。后来稍事更改,在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最大的差异为改用7.7mm无底缘子弹,但基本设计仍然相同,是日本军队近四十年的主要步兵武器。 子弹为日本自行发展的6.5x50mm、半有边子弹,定型于明治30年,称为30年铳弹。其刺刀也是明治30年定型,称为30年式铳剑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并不陌生,除了侵华日军使用之外,在清末民初便大量由日本进口,山西军人实习工厂并大量生产。抗日时期,也是敌后的中共游击队的主要武器。由于中共宣传游击队抗日的功绩,因此三八式也水涨船高,几乎达到神话的地步。 三八式的优点在于其构造简单,容易维护。子弹后座力小,因此不易使射击者心生恐惧。其出膛初速用139grain的全包裹子弹为762m/s,中正式使用154grain的全包裹子弹为810m/s,其杀伤力、抗风性能均较差。至于其精准的程度,与中正式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后座力大小在缺少训练和经验的士兵身上,可能是射击好坏的一个决定因素。 除了中国之外,泰国、芬兰、甚至英国都曾经或多或少的采购过三八步枪。中国在二次大战大战结束后,接收了大批在华日军的武器,因此在国共战争中,仍是一项主要武器。中共并在韩战中大量使用,后来配备给了民兵。台湾在70年代末期,高中军训课仍有使用三八式的。 本枪为名古屋(Nagoya)造兵厂在1930年代中期生产,其天皇徽记并未被磨去,但是印上了一个小圈,这表示不再属于日本皇军,可能是学校训练用枪。本枪的前一主人将全枪重新烤蓝,因此虽大失收藏价值,却有如新枪一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