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蜡蚧 |
释义 | § 简介 红蜡蚧 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又名脐状红蜡蚧、桔红蜡介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蚧科、蜡蚧属。国内分布于长江以南及河北、山东等省市、自治区。除危害茶、柑桔、梨等果树外,常见严重危害的园林花木有枸骨、木莲、白玉兰、紫玉兰、栀子花、桂花、月桂、蔷薇、火棘等。植株受害严重时不仅枝条,叶片布满虫体,大量汲取汁液,使植物生长势衰弱,而且该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菌的大量蘖生,枝叶表面形成黑色霉层,既使植株受病虫双重危害,又影响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从而加速植株衰弱,甚至枯死。严重影响绿化和观赏价值。[1] 一年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植物枝杆上越冬。虫卵孵化盛期在6月中旬,初孵若虫多在晴天中午爬离母体,如遇阴雨天会在母体介壳爬行半小时左右,后陆续固着在枝叶上危害。红蜡蚧的寄生性天敌较多,常见的有红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短尾)跳小蜂、赖食软蚧蚜小蜂等。 [1] § 形态特征 成虫 红蜡蚧 雌成虫体上盖有厚蜡壳,老熟时背面中央隆重起呈半球形,长3.72±0.50mm,高2.40±0.15mm,顶部凹陷成脐状,两侧边缘四角各有1条上狭下宽弯曲的白色蜡带,蜡壳最初为深玫瑰色,随着虫体的老熟,蜡壳变为红褐色。雌虫体紫红色,半球形,长2.5MM,触角6节,等于4、5、6节之和;雄虫蜡壳长椭圆形,暗紫红色,长3mm。宽1.2mm。成虫体长1mm,翅长2.4mm,体暗红色,口器及单眼黑色。触角淡黄色,细长,共10节,顶端有3-4根长毛,翅1对,白色透明。足及交尾器淡黄色。 卵 椭圆形,两端稍长,长0.3mm,宽0.65mm,淡紫红色。 若虫 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长0.4mm,前端略阔,红褐色。腹部末端有2根长毛。第3、5节各有1根长毛。单眼紫褐色。触角6节。2龄体广椭圆形,稍凸起。紫红色。周缘有细毛。3龄老熟若虫体长椭圆形。长0.9mm。宽0.6mm。红褐色至紫红色。触角增长,2龄老熟雄若虫体长椭圆形式,长1.5mm,宽0.6mm,紫红色。 蛹 蛹为雄虫所独有。前蛹、头、胸腹明显。触角9节,前蛹脱皮为蛹。触角、足、翅均紧贴于体上,尾针较长,紫红色,近纺锤形,长约1mm。[1] § 生物学特点 生活史 各地1年均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寄主1-2年生枝条上越冬。越冬后翌年3月中、下旬继续危害迅速发育。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为盛期;若虫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期。雄若虫8月中、下旬老熟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两性成虫出现,并交尾。雄虫寿命0.5–1天,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成虫则取食到11月上、中旬越冬。寿命长达240–260天。[1] § 生活习性 成虫 红蜡蚧 雄成虫羽化大多在8–10时,羽化后爬行寻找雌虫,于13–16时弯曲腹部,将交尾器插入雌虫体内交尾,历时5–8分钟。雌成虫产卵时将腹板向背板拱起,形成腹下空间容纳产下的卵粒。随卵量的增加,拱起越高。产卵结束时,几乎腹板紧贴于背板。雌虫个体产卵期10–15天,一般开始产卵后的5–7天为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群体产卵期长达30天左右。产卵量因寄主和寄主被害程度不同有异,一般428±155粒。最少200粒,最多可达3000余粒。 若虫 卵经15–20天,若虫孵化,孵化后在母体下停留1–2天,于睛天的10时左右爬出母体。初脱离母体的若虫活泼善爬。都爬向光线较强的外侧枝叶固定。雌若虫大都固定在嫩枝和叶正面,雄若虫固定于叶柄和叶背面,在叶片上固定的雌、雄若虫,大都沿叶柄两侧分布。固定后2-3天,在虫体背面和胸部两侧分泌白色蜡质物,随着虫体的生长发育,蜡壳不断加厚、增大。直至雌虫老熟或雄虫化为前蛹为止。颜色也由最初的白色转为淡紫色、紫红色到紫褐色。雌若虫为3龄。1龄18–23天,2龄23–27天,3龄28–33天。在叶面上固定的雌若虫每脱皮1次即有部分转移到1–2年生枝条上,到3龄末脱皮为成虫时,全部转移到枝条上。雄虫只有2龄,1龄为25–28天,2龄为40–50天,前蛹期为2–4天,蛹期为3–5天。雄若虫老熟后,从腹部分泌一层白色蜡质薄膜,使之与蚧壳粘连,若虫便脱皮为前蛹,雌雄比为1:1.5-2.0.。[1] § 天敌考察 经饲养观察,红蜡蚧天敌有红蜡蚧扁角跳小蜂、单带巨角跳小蜂、黑色软蚜蚧小蜂、日本蚧蚜小蜂、啮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红点瓢虫、异色瓢虫。 § 为害情况 白玉兰红蜡蚧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雌虫多在植物枝杆上和叶柄上危害,雄虫多在叶柄和叶片上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为害症状 成虫和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雌虫多在植物枝杆上和叶柄上危害,雄虫多在叶柄和叶片上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1] §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红蜡蚧 结合冬季修剪,可将虫口较多的枝条疏剪,结合焚烧;虫口数不多时,用手剥除。 化学防治 在若虫孵化盛期的6月中、下旬用40%速扑杀乳油1: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800倍液喷雾,10-15天再喷一次,杀虫率可达90%以上。 农业防治 及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将减轻危害。 检疫防治 加强苗木引入及输出时的检疫工作。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红蜡蚧的寄生性天敌较多,常见的有红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短尾)跳小蜂、赖食软蚧蚜小蜂等。 [1] § 分布情况 在亚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 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在青海、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等北方各省常见为害温室木本植物。寄生植物全世界记载有35科64种。在中国主要为害柑橘、茉莉、苏铁、松、杉、木莲、木兰、鹅掌揪、茶树、柿、桑、梨、枇杷、蔷薇、冬青、水团花、鸡仔木、粗叶木、山矾等植物,是中国常见害虫之一。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