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肥城桃 |
释义 | 肥城桃肥城桃又名肥桃、佛桃、大桃,中国名优水果之一,其果实肥大、外形美观、肉质细嫩、汁多甘甜、营养丰富,被誉为“群桃之冠”。 肥桃有红果、白里、晚桃、柳叶、大尖、香桃、酸桃等7个品,以白里品质为最佳,红里居多,成熟期为八月底九月初。成熟后吴米黄色。 肥桃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200多年,明清时代(1622年)被定为皇室贡品。 § 性状特点 长期以来,肥城桃采用实生与嫁接繁殖并用的方法,类型相当复杂,主要的有红里大桃和白里大桃两个类型。 肥城桃红里大桃:果大,单果重250~300克,最大900克以上。果实圆形,果尖微突,缝合线过顶,深而明显,梗洼深广。果皮米黄色,少数果的阳面具片状红晕。果皮厚,茸毛极多。肉质细嫩,乳白色,近核处果肉微红,呈辐射状;汁多,甜酸适中,含糖量14.99%,酸0.3%,可溶性固形物14%~20%,最高达23%;香味浓郁,品质极佳,粘核;核红褐色。果实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单株坐果率高,丰产性能稳定,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达3000公斤以上,是目前深受欢迎的主栽品种,在现有栽培面积中,占80%以上。 红里大桃的优良单系主要有:黑牛山5号、黑牛山4号、玉皇山6号、玉皇山39号等。 白里大桃:果实圆形或心脏形,平均单果重150~250克,最大500克。果皮米黄色,中厚,不易剥离,茸毛多,阳面无红晕。果形对称,缝合线较深。果顶圆,果尖微凸,梗洼深广,外观美。果肉全白色,质细柔软,汁液略少于红里大桃,味甜无酸,香气浓,品质优。粘核;核小,可食率高。 主要优良单系有:玉皇山17号、玉皇山47号。树体性状树势强健,树冠直立,树干灰褐色有光泽,皮目中大,横生,二年生新梢红褐色,叶片长披针形,叶色浓绿。花型中大,多数花的雌、雄蕊等高。肥城桃中常出现不正常花,有的雌蕊败育或没有雌蕊,也有的无花丝,或无花药。常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多单花芽。肥城桃个大质优,汁多味美,外形美观,宜生食,适加工,丰产,耐贮运,为我国珍品。 § 功效 桃园 肥城桃作为一个品系,品种有十几个,其中以红里桃、白里桃、柳叶桃最有栽培价值。以红里桃为代表,品质最佳,最大者900克,一般300?500克,可溶性固形物达17%以上,汁多味美、外形美观,含有多种糖、果酸、维生素和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氮、磷、钾、钙、镁、铁等,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常食之有健脾肾、增食欲、活筋络、保肝养血之功能,特别所含的Vc和B17,具有很好的防癌作用。 § 栽培要点 肥桃适应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褐土中栽植,树形多采用三大主枝开心形。栽后二年见果、三年形成产量、五年进入盛果期,寿命可达30年。 异地栽培时,应注意选择良种、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高温多湿地区栽培,枝叶徒长,结果很少。在8~9月多雨地区栽培容易落果,品质也差。 § 荣誉 肥城桃园肥城桃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1583年(明代万历十一年)的《肥城县志》载:“果亦多品,惟桃最著名”。1726年的《山东通志》载:“桃产肥城者最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1815年(嘉庆二十年)的《肥城县志》中记载:“桃味美他境莫能及,唯吕店、风山、固留诸社出者最佳。”到1904年(光绪三十四年)清末最后一部《肥城乡土志》中这样记载:“惟桃最著名,近来东西洋诸国莫不知有肥桃者。”由此看来此时的肥城桃不仅驰名国内,而且已蜚声国外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肥城市委、市政府把肥桃生产作为农业的主要产品,引进良种,扩大种植规模。全市主栽肥城桃的乡镇已扩大到5个,面积10万亩,年产量2亿千克以上。除肥城果树站进行技术指导外,肥城市政府还成立了肥城桃研究所,并与中科院联合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了耐贮、红色的能城桃新品系。为保持肥城桃的声誉,肥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培优措施,如科学施氮,增施磷肥,果实套袋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86年全县已发展肥城桃2.6万亩,并被国家农业部列为肥城桃名优特产基地县。1994年,肥桃在全国名成稀物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95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国佛桃之乡”。96年注册了“仙乐”牌商品商标。97年在全省林副产品评优会上被评为“金奖”。99年在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大奖”。2000年创世界吉尼斯记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桃园”。2001年在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上又被评为名牌产品。 § 历史 桃花肥桃栽培历史悠久,虽当地群众亦未能道其详,只知此为祖传良种。肥桃究竟源于何代,传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考文字记载,并无如此久远。最早始见于1726年(清雍正四年)的《山东通志》记载:“桃产肥城者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但在同一时期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收集了全国六十一个产桃县份和若干个种类名称,而肥桃尚未列入该书,这证明那时的肥桃还不甚出名。时隔89年后的1815年(嘉庆二十六年),《肥城县志》载:“桃味美,他境莫能及,惟吕店、凤山、固留诸社出者尤佳”。至此,桃誉渐高。又隔了93年,至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肥城县乡土志》载:“远近千里外莫不知有肥桃者”,“东西洋诸国亦莫不知有肥桃者”。是时的肥桃已成为皇室贡品,不仅国内驰名,且蜚声海外。肥桃作为皇室贡品,使桃业生产遭受了挫折,据1934年的《肥城桃调查报告》记载:“其时(光绪年间)县知事因作为贡品,或馈赠上峰,差役于成熟之前,至各桃园查封贡品,凡栽培较佳,结果丰盛之园,多被封禁,不准他售,但能向差役纳贿,则可以免封。否则只能听之。其被封之园,届成熟期,差役持粗目之网摘果,凡不漏网之大果为贡品,其落网者则差役取为已有,无须给价。即作贡品者,给价与否,亦只能任差役之好恶,农民何敢与争。是以彼时农民种桃,反易招祸,多有伐去之者。” 民国初年,肥桃又称蜜桃,据1921年的《山东劝业报》载:“当时的分布区域,全县共九个区,产肥桃者为一、二、四、五区,八、九两区不产桃,三、六、七各区所产者俗称毛桃。肥桃以康河两旁所产者最为称著。面积长约三十余里,宽约十余里,共为四十四村,有七十四家桃园,八千二百二十株,年产约十四万余枚,折合七十万斤。”至1934年,肥桃生产发展甚微,据山东农学院吴耕民教授的《肥城桃调查报告》载:“肥城县共分九区。桃之栽培以城西南第五区之东里村、西里村、顾家庄、李家小庄、黑牛山、小顾家庄、辛庄、井同玉、北老僧台、张家拔头、尹家山庄、营里庄、聂家庄等处为最多;第四区之后里留、上固留、韩家庄等处次之;第六区之纸房庄、南王上等处更次之;第一区域内及城之附近亦有之。各处桃园概互相分离,不集中一处。每园面积以二三亩者为最多,最大者亦不过十余亩。”同年七月二十三日的山东《民国日报》登载了肥桃的面积和产量。 (一)出产地点四十八村(多在一、二、四、五区); (二)共有桃园七十四个(一亩左右者不计); (三)共有桃树八千二百株(纯系肥桃株数,毛桃等不计); 中国桃都—肥城(四)共有园地四百一十亩; (五)每年产桃一百六十四万个,其内次等桃占三分之一,劣等桃占十分之一。 据此最低限度之统计,则每年可出上等桃约九十万个,照时价每个两角计,值十八万元;次等桃约五十万个,每个以一角计,值五万元,共计值二十三万元,再加一亩左右之小桃园所产,则至少每年值三十万元。 1935年,隐居在泰山脚下的冯玉祥曾不断到肥城巡察。甘美的大肥桃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亲自派人到肥城北仪仙村购地建桃园,作为肥桃栽培的实验基地。为此,他曾赋诗一首:“肥城桃,肥城桃,不独供给富人食,劳苦大众也要吃个饱。”如今这块肥桃基地仍就果实累累。当地群众常缅怀冯将军的功德。 肥桃生产不能发展的原因,除为项品所致,还有其他原因,据一九二一年的《肥城蜜桃产销调查报告》记载:“经营桃业之困难情形有三点: 1、桃株未达结果前之困难 查该县植桃,系直接播种于田亩中,须于砧木成长三年后,以芽接法行接木,又桃于结果后三年内,不能令其留果,以免损耗树势,致植桃者于最初六七年中,绝无收益。 2、桃株达结果之困难 查该县植桃,每亩桃园约年须人工百余,施肥四次。前三次每株各为厩肥一小车,第四次为豆饼或麻油渣十余斤,则工费与肥料费每亩一年开支,约需五十至六十元。故多数须贷款经营,于桃收获后归还。倘遇隔年结果时,则桃户所负之债,不能清偿。又往往有隔二年不结果者,则桃户每将桃园伐除,而改种粮食,实属可悯。承应从速改善其栽培技术,以资维持及发展者也。 3、销售上之困难 查肥城县桃之销售价格,全由集中点之果行从中向客商商定,故桃户率仰果行鼻息,欲略提高桃价之维持其损失几不可能。销售方法即未经讲求,桃户损失自非成鲜。” 除上述困难影响桃业发展外,还有栽培技术上的问题,据同一份调查报告记载: “A•该县植桃,永不行剪枝。故桃树枝条悉生长过密,日光透射困难,空气不甚流通,又因不行剪枝之故,结果枝距树之中心甚远,虚耗养液,树力不能集中,致结果困难。 B•该县植桃施用肥料中,淡气质量实过于丰富,而磷酸肥料及加里质肥料又过于缺乏,故枝势过旺,料内营养液稀簿,易生芽叶,难成花芽。查磷酸肥料,为促进结果作用之要素,加里肥料为强壮枝条之必需品,故宜减少厩肥及豆饼之施用量,于每株桃,补施以小米糠或骨粉及草木灰等富于磷酸及甲里性质之肥料,脾健全其枝条,减除病害,并促进其结果能力。 桃子C•虫害蔓延,妨碍桃树之同化作用。树最易受伤,因之于第二年或延之第三年尚无力结果。” 1937年,当地政府曾以“肥桃本为著名特产,徒以性易腐烂,不便运销,难期推广”为由,呈文请求“筹设制造肥桃罐头工厂”,以期开发肥桃资源。呈文未获批准,当时省主席韩复榘、建设厅长张鸿烈批示:“所请筹设制造肥桃罐头工厂脾利畅销一节,尚有见地。惟以肥桃产量太少,势难作大规模制造,成熟期间太短,工厂久闲,亦不合经济原理。又肥桃为粘核性,制罐工作甚感困难,且届成熟时期,其果肉多液化,若加水加热,势必溶解。有此数端,制造罐头,实属不易。” 1937年之后,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桃农多将桃树伐去改种粮食,肥桃生产大幅度下降。至1949年全县植桃面积仅存80余亩,2500余株,为战前的四分之一,产量十三万斤,不及战前的五分之一。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肥桃的发展,1956年首建肥城园艺场,经营面积240亩。1957年全县植桃树11万株,年产30万斤。1959年发展到99万株,年产104万斤。以后逐年有所增加,至1982年果树资源清查统计,全县肥桃种植面积5989亩,159787株,年产量为二百余万斤。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1985年增至两万五千亩,六十六万余株,年产约四百万斤。1986年肥城被确定为全国名优特产肥城桃基地县。9月2日,肥城县委 、县政府在北京首次举办了肥城桃品尝会。1992、1993年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肥城桃节。1992年8月,田纪云为中国首届肥城桃节开幕题词。为了进一步宣传肥桃,促进肥桃发展,为振兴肥城服务。在全国政协和省、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写了《肥桃史话》一书,本书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中国名产——肥桃的栽培历史,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及桃文化、肥桃轶事轶文等。同时,本书还收入了首届中国肥城桃节的有关资料。2002年4月举办首届肥城桃花旅游节。 § 参考资料 1、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6-08/28/content_7893754.htm 2、http://www.chinafeitao.com/pages/1.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