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济核算制
释义

§ 主要内容

自主经营权

自主经营权是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前提和首要内容,包括:

①经营决策权。企业在服从国家计划和管理的前提下,有权根据市场需要安排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活动,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本企业产品的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只要企业不违反国家计划(见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国家机关就不能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如果上级机关根据市场需要,认为有必要改变企业的经营决策,就要承担经济责任,弥补企业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②相对独立的财权。企业有权支配自留资金,处理不合用或多余的原材料,出售不需要或不适用的机器设备,减少资金占用,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同时,企业有权支配税后利润或利润留成,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用于改进生产技术、开拓新产品、增加职工工资和福利。国家除了按照有偿使用原则向企业收取资金利息和征税以外,不能干预企业使用资金的自主权。经济核算制③相对独立的用人权。企业在遵守国家劳动政策的前提下,有权决定用工办法、用工人数和工资奖励方式,国家不能强制企业接受企业不需要的职工。

自负盈亏

企业及其职工的实际收入以企业盈亏为转移。包括:

①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以企业盈利多少为转移,盈利多的企业,集体福利可以多些;

②职工个人的实际收入(包括工资和奖金)要受企业盈利水平制约,盈利水平高的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可以高一些;

③亏损的企业要由职工负责弥补;

④企业本身的发展要以盈利多少为转移,盈利多的企业可以提取较多的发展基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就使企业及其职工的物质利益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发生直接联系,使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互相依存,使企业及其职工在提高个人与企业利益的过程中同时为国家作出贡献。

经济责任

企业作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在取得盈利的过程中要承担一切经济责任。主要有:

①企业要对国家财产承担经济责任,保证国家财产价值不受损失,保证固定资产的技术更新,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支付银行的利息;

②要对它所签定的经济合同承担经济责任,负责赔偿因企业的过失造成的经济损失;

③要对本企业的盈亏承担经济责任,负责补偿由于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亏损。

§ 客观必要性

经济核算制是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客观必要性是:经济核算制①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它必须按照社会分工和经济原则组织社会生产,把公有的生产资料交给各个不同的企业(社会生产单位)去使用,由各个企业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而把公有生产资料交给各个企业使用的结果,就引起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从整体来看,企业是公有制的组成部分,企业及其职工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和职工个人都不是生产资料的直接所有者,只能使用公有的生产资料为社会需要进行生产,行使经营权。为了使企业能够有效地使用公有的生产资料,就要使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单独核算生产资料的消耗及其补偿过程,用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支出,保证生产资料的合理使用。

②在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内部还存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差别,需要严格核算集体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正确处理三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使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提高人们为社会劳动的自觉性。这就需要各个企业分别核算它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

③在商品经济中,企业的产品都要作为商品出售,要按照等价补偿原则与其他企业进行经济联系,这就需要企业全面核算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形式计算企业的收入与支出,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盈利与亏损。

§ 核算特点

经济核算制有三个特点:

①直接目标是增加盈利。社会主义企业的盈利是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

②以计划调节为前提。国家计划是实行经济核算制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主要依据。企业的生产方向、规模和经营范围,都要体现国家计划的要求。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能超越国家计划允许的范围。计划调节可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

③要求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与能源消耗、改善产品质量的办法来提高经济效果,增加剩余产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盈利。不允许用以次充好、变相涨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办法获取不正当的盈利。

§ 核算意义

实行经济核算制的意义主要是:

①企业以真正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身份进行经济活动,能够使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密切结合起来,使企业与职工从关心个人物质利益出发关心社会的发展,有效地调动企业与职工改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可以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好地适合市场需要。

③把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盈利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可以推动企业不断地节约生产消耗,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为社会多作贡献。

§ 管理条例

单位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由院(所)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分级管理和考核是指如下内容:

经济核算制

(一)科研单位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院(所)长要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负完全责任。

(二)总会计师(主管财务工作的院(所)长)的职责是协助院(所)长组织领导本单位经济核算,认真执行项目成本核算,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审查签署经济合同,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并对本单位经济效益负责。

(三)科研单位要在财务管理部门配备核算人员,具体负责在研课题包括开发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以及科技服务项目、在制产品等费用的经济核算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按项目进行成本核算。

(四)科研单位要在科技管理部门配备项目预算、审核人员,具体负责在研课题项目的经费分配,项目鉴定后应对成果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结算;如项目中途终止,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结算,同时还要会同物资管理部门,对鉴定完成项目或中途停止项目的结余器材进行清理,办理退库或转入固定资产帐等手续。科技部门要对项目成本开支情况进行严格控制。

(五)科研单位在研课题项目经费要落实到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严格控制费用预算和经费开支,项目成本核算实行院(所)、室、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分极核算。课题负责人应对直接成本支出负责,院(所),室应对管理费的支出负责。

§ 厂内核算

厂内经济核算制是指工业企业在全厂统一核算的前提下,对厂内各单位或各责任中心实行的分口分级管理制度。具体做法大体有:

1.确定厂内核算单位。厂内核算单位可以是车间、工段、班组,也可以是各部门、各科室。

2.分解指标。为保证完成整个企业的各项指标,取得企业的最佳效益。要将指标分解,层层落实到各个核算单位。

3.核定资金。对各车间、科室核定一定的资金,各车间、科室有相对独立的支配资金的权力。

4.内部结算。厂内各车间、科室的经济往来,按照厂内结算价值进行结算。

5.自计盈亏。各车间自己核算成本,以收抵支,结算内部利润。

6.物质奖励。根据指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经济核算制

工业企业在全厂统一核算的前提下,对厂内各单位(各责任中心)实行的分口分级管理制度。它是工业企业经济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厂内经济核算制的具体做法

(1)确定厂内核算单位。厂内核算单位可以是车间、工段、班组,也可以是各科室、部门。

(2)进行指标分解。为保证完成整个企业的各项指标,取得企业的最佳效益。要将指标分解,层层落实到各个单位(责任中心)。

(3)核定资金。对各车间、科室核定一定的资金,各车间、科室有相对独立的支配资金的权力。

(4)内部结算。厂内各车间、科室的经济往来,按照厂内结算价值进行结算。

(5)自计盈亏。各车间自己核算成本,以收抵支,结算内部利润。

(6)物质奖励。根据指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厂内经济核算制分析:厂内经济核算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在改开放以前,中国曾在许多企业推行内部核算制度,出现了一级核算、二级核算以及一些特定的内部核算方式。如资金本票、内部支票、内部委托收款、厂币结算、内部银行等结算方式。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厂内核算方式。如引入了西方的内部结算价格、企业集团的内部经济核算、联营企业内部的经济核算,特别在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更加强调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强高速企业内部的经济核算,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内部核算体系。[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