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今古文学
释义

§ 经今古文学

西汉末期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汉初的经学原无所谓今﹑古文的区别﹐哀帝﹑平帝之际﹐刘歆争立古文经传于学官﹐才有派别含义的“古文”名称。“今文”则是由于古文家独树一帜﹐迫使原有经师结成一派之后﹐到东汉时才出现的名称。它是古文经师对立于学官的经书﹑经说和经师的别称。

战国以来儒生传经﹐大都是师徒﹑父子口耳相传。到汉代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着于竹帛﹐故称为今文经。汉代的今文经学﹐《诗》有鲁﹑齐﹑韩三家﹐鲁始于申公﹐齐始于辕固生﹐韩始于韩婴﹔鲁﹑韩二家文帝时立博士﹐齐诗则于景帝时立博士。《书》有欧阳氏﹑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家﹐同出于伏生﹔欧阳氏武帝时立博士。大﹑小夏侯宣帝时立博士。《礼》有大戴(德)﹑小戴(圣)﹑庆普三家﹐同出于高堂生﹔武帝时立《礼》经博士﹐宣帝时分立大戴﹑小戴为博士﹐一说庆普也立博士。《易》有施氏()﹑孟氏(喜)﹑梁丘氏(贺)﹑京氏(房)四家﹐同出于田何。武帝时立《易经》博士﹐宣帝时分立施﹑孟﹑梁丘为博士﹐元帝时又立京氏为博士﹐一说京氏未立博士。《春秋》有《公羊传》和《谷梁传》(崔适《春秋复始》以为《谷梁传》是古文)﹐《公羊》有严氏(彭祖)﹑颜氏(安乐)二家﹐同出于胡毋生和董仲舒﹔武帝时立《春秋公羊》博士﹐宣帝时分立严氏﹑颜氏为博士﹔《谷梁传》出于瑕丘江公﹐宣帝时立为博士﹐一说未立。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着重章句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份等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的公羊学最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有特别尊显的地位。元帝以后﹐君权衰落﹐今文经学也随着式微。哀帝﹑平帝之际﹐谶纬盛行﹐今文经学又与之结合﹐经说的内容更为空疏荒诞。

汉代出现的先秦经籍﹐相传或出于孔壁﹐或发自中秘﹐或献自民间﹐经文都用秦以前的古文字书写﹐故称为古文经﹐其中《易》有《费氏(直)易》﹐《书》有《古文尚书》﹐《诗》有《毛诗》﹐《礼》有《逸礼》和《周官》﹐《春秋》有《左氏传》。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在理论上没有重大发挥。但在认辨解释先秦文字的过程中﹐建立了系统的训诂方法﹐有一定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尔雅》和《说文解字》。

哀帝建平时﹐刘歆提出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和《古文尚书》于学官﹐以与今文博士相抗衡。哀帝命他与五经博士讨论﹐但博士们多不赞成﹐或不肯表示意见﹐或说《尚书》二十九篇已完备﹐或说左氏不传《春秋》。刘歆写了著名的《让太常博士书》﹐指出今文经传残缺﹐古文经传可靠﹐正可补充今文的残缺。措词激烈﹐遭到今文家们的怨恨和猛烈攻击﹐其主张没有实现。此后﹐经学出现了今文和古文两个派别﹐双方争论前后延续了近两百年。王莽当权时﹐由于托古改制的需要﹐刘歆借机把《左氏春秋》﹑《古文尚书》﹑《逸礼》﹑《毛诗》立于学官﹐后又立《乐经》为博士﹐《周官经》六篇也立为博士。东汉光武帝时﹐取消古文经博士﹐复立今文经博士﹐共十四博士。建武年间﹐韩歆又提出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又引起一场争论﹐最后由光武帝决定立《左氏春秋》为博士﹐遭到今文家的激烈反对﹐不久废去。终汉之世﹐古文经没有再立于学官。可是由于古文经学在内容上胜过今文﹐再加上章帝于建初元年(公元76)令贾逵自选《公羊》严﹑颜的高才生二十人教授《左氏》﹐八年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业《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又任贾逵的弟子为郎官﹐学者都欣欣向慕﹐古文经学的传播日益广泛。东汉最有名的学者﹐如贾逵﹑服虔﹑马融﹑郑玄都是古文家﹐或兼通今古。在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注经的影响下﹐今古文渐趋于混同。东汉中叶以后﹐博士人选﹐亦不如西汉严格﹐古文家可以任今文学博士﹐如周防以治《古文尚书》为博士﹐卢植通经今古文学为博士。汉末﹐董卓之乱以后﹐博士失职守近三十年﹐今文学遂日益衰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