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仁奎
释义

§ 概述

胡仁奎(1900-1966),又名梅亭,山西定襄县蒋村人。民国14年(1925)夏考入北京大学,次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暑假还乡,因第二次北伐战争阻断交通,与党失去联系,辗转于西安、运城、临汾、青岛、北平等地中学执教。民国26年在北平五三中学任教,利用其合法社会地位,掩护营救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有抗日救亡活动。是年秋,经中共北方局批准,恢复了组织关系。

§ 历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仁奎返回太原,进行公开的抗日活动,并恢复中共组织关系。

1937年9月,被山西省政府委任为盂县县长。10月下旬,又任晋东北第一行政区指导员。

1938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胡仁奎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协助宋劭文主任工作,分管民政工作,兼任银行监督。同年,根据中共晋察冀分局指示,加入国民党,以利抗日斗争需要。

1939年2月,胡仁奎参加阎锡山召开的军政民高级会议。其间,蒋介石得知边区军民抗战业绩,邀胡仁奎、刘奠基赴渝,经与薄一波商量并请示八路军驻二战区主任王世英,胡仁奎、刘奠基到达重庆,在中央训练团受训。其间,曾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受到董必武、叶剑英接见。训练结束后,国民党委任他为河北省党部委员兼冀西党务指导员,并要他带人再回边区。

胡仁奎向叶剑英请示同意后,于I940年带着国民党特务和电台回到边区,遵照晋察冀分局的指示,机智地工作,并取得特务信任。

1942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来电催他去渝述职,经中共晋察冀分局研究同意,胡仁奎再赴重庆。11月路经延安,拜访了毛泽东、叶剑英、彭真等,次年到达重庆,被蒋介石召见。

1943年10月,胡仁奎离开重庆,次年4月回到延安,以国民党中央客人的身份住在延安交际处,并受到毛泽东接见。

1945年2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调他回重庆,胡仁奎与彭真交谈,表示不愿意去。

3月20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召集彭真、聂荣臻、刘澜涛、胡仁奎在延安杨家岭专门研究,决定让胡仁奎三赴重庆,指示他去渝后要广交朋友,深人中统局搞情报。胡仁奎说:“既然党需要我去,我就去。不过我留句遗言,如果我牺牲了,请党中央登报或立碑,声明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5年9月儿日,胡仁奎见到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汇报了工作情况。毛泽东嘱咐他做桥梁,安排拜访了朱家骅、陈立夫等人。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迁都南京,胡仁奎同往。不久,国民党中央党部正式安排胡仁奎为党部设计委员。他常到中共中央办事处看望周恩来、董必武。11月国民党破坏和谈,周恩来离开南京,胡仁奎找到董必武,请求回延安,董指示他继续留在南京。中共办事处撤走后,胡仁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47年胡设法回到北平,按中共中央指示,仍留在党外工作。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胡仁奎公开了身份,先后担任华北对外贸易局副局长、中央贸易部办公厅主任、对外贸易管理总局局长、海关总署副署长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诬陷迫害,于1966年12月29日含冤病故。[1]

§ 记事一

1937年9月,胡仁奎随薄一波带领的决死一纵队到达五台地区,配合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薄一波同志的推动下,10月9日,山西省政府委任胡仁奎为盂县县长。10月下旬,省府又委任他为第一政治区(晋东北)第一行政区行政指导员,负责指导盂县、平定、寿阳、榆次、昔阳5县的抗日工作。

这时,国民党大批部队溃退南逃,八路军则活跃于晋东北和冀西广大抗日前线。11月中旬,胡仁奎给第一政治区主任宋劭文写信,建议宋劭文与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同志商议,把正太铁路北、京汉铁路西、同蒲铁路东的晋冀两省各县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府。过了几天,胡仁奎调回政治公署。宋劭文告诉他,党中央已指示成立晋察冀边区政府,并已组成边区政府筹委会。宋劭文还说,他曾给阎锡山发去电报,说成立边区政府对坚持抗战有利,要求批准。阎回电说:“河北省境内不管哪里的县长离职了,宋劭文均可迳自委派县长。”但对成立边区政府一事却只字不提。胡仁奎对宋劭文说:“不是边区政府委员中将有三个牺盟会员吗?你可以及早告知阎锡山,并说此外还有刘奠基、胡仁奎,都是山西人,9个委员中靠在他这一边的可以有5人,而宋劭文是主任,能够掌握得住。这样,他就会热心起来的。”于是,宋劭文又给阎锡山打了电报。不久就得到了阎锡山的同意。

1938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分管民政处,兼银行监督。当时,这个地区的绝大多数群众曾是纸币频频贬值的受害者,对货币的作用非常敏感。胡仁奎生怕小不忍而乱大谋,经过精心研究,他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坚持边币发行量少于准备金;二是发行边币实行无限兑现,来多少兑多少;三是教育所有公立企业在交易中欢迎收用边币。经过半年多努力,边币赢得了信誉,成为一种通用钞票,群众称之为抗日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要抗日就用抗日票(边币),要逃跑就用逃跑票(法币)。”[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