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绿脚山鹧鸪 |
释义 | § 科学分类 绿脚山鹧鸪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属: 山鹧鸪属 Arborophila 种: 绿脚山鹧鸪 A. chloropus § 基本资料 绿脚山鹧鸪 中文名:绿脚山鹧鸪 拉丁名:Arborophila chloropus 英文名:Green-legged Hill Partridge 分布范围: 中国国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的橄榄坝、普文和勐养一带。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西部。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描述:中等体型(29厘米)的橄榄褐色山鹧鸪。脚暗绿色至浅绿色,眉线及喉略白,头部无黑色。与褐胸山鹧鸪的区别在于黑色横纹较细,胸部具宽的褐色带,两胁无醒目的白色斑纹。有暗铅色眼周裸皮。 虹膜-红褐;嘴-角质黄;脚-绿色。 叫声:响亮的哨声包括一连串单音,越叫越快;然后是一连串较平的升降变调;最后是一连串狂乱升变调并突然终止。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种(Collar et al., 1994)。中国地方性留鸟,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习性:具本属特性。栖居于森林、次生林及竹林,高至海拔1000米。 其它:绿脚山鹧鸪仅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50年代末,这块雨林已被大量开垦种植橡胶树,原来自然景观已面目全非,加之大批种植工人迁入、盖房、种菜、砍柴烧饭等又进一步毁林,因此,绿脚山鹧鸪的栖息地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如今,几乎看不到该珍禽的踪迹。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简介 绿脚山鹧鸪 全长约27cm。上体及胸大部棕褐色,而杂以黑纹;颏、喉和头的两侧白色具黑点;颈部有锈黄色项圈;腹部深锈黄色,向后渐淡;腋羽簇白色。脚绿色。 绿脚山鸪生活在海拔900~1500m山地的稠密常绿灌丛中,在燕麦地、稀疏的落叶林亦常遇见。性极怯懦,平时隐匿在树林下,难以发现。觅食时常成对或结成小群游荡,在灌丛地面上扒开地上落叶层寻觅昆虫和种子为食。通常仅作短距离的跑动,而后蹲伏在一些覆盖物下面。受惊时则骤然起飞,飞不远就降落着地。据在西双版纳的观察,它们多生活于山地常绿密林中,曾见2、3只成群,叫声急促而高。以植物种子和昆虫(白蚁、甲虫、螽斯等)为食。营巢和其他繁殖习性不详。 绿脚山鹧鸪仅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50年代末,这块雨林已被大量开垦种植橡胶树,原来自然景观已面目全非。加之,大批种植工人迁入,盖房、种菜、砍柴烧饭等又进一步毁林。因此,绿脚山鹧鸪的栖息地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如今,几乎看不到该珍禽的踪迹。[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