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腹鹦鹉
释义

§ 物种属性

红腹鹦鹉(左为公,右为母)

【物种名称】 红腹鹦鹉

【拉丁学名】 Poicephalus rufiventris

【英文名称】 Red-bellied Parrot

【科属分类】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 =>今鸟亚纲 =>突胸总目(今颚总目)=>鹦鹉科  =>鹦鹉亚科  =>红腹鹦鹉

【身长】:22公分(8.5吋)

【亚种】:目前有一种已知亚种为Somalia Red-bellied Parrot(Poicephalus r. pallidus)

【食物】:主要以种子、谷粒、水果(尤其是无花果和合欢属植物的果实)、浆果等为食。

§ 外型特征

公红腹鹦鹉头部、背部和翅膀为灰棕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分布著些许黄色羽毛;胸部和脸颊分布著不同程度的橘色羽毛;背部下方为黄绿色并带有蓝色,胸部下方和腹部以及翅膀内侧覆羽为橘色;尾巴内侧覆羽和大腿为蓝绿色;鸟喙黑色,虹膜红色。母鸟的翅膀内侧覆羽为灰色,胸部和腹部为绿色。幼鸟的体色则有两种可能,就是公母幼鸟的体色都比较浅,或是年幼的公鸟身上的橘红色羽毛颜色比较黯淡,且羽毛均带有浅\\绿色滚边,额头带有橘色,虹膜深色。幼鸟至少要等到12个月才能长成为成鸟那种体色。

红腹鹦鹉与大部分Poicephalus属的鹦鹉一样,是很安静的非洲鹦鹉,有别于其它Poicephalus属的鹦鹉,它们的性别可由外表轻易地判定,公鸟的腹部为橘色,母鸟则是灰绿色,手养鸟是不错的宠物鸟,红腹鹦鹉也是Poicephalus鹦鹉中说话能力较佳的种类,也比较外项一些,通常公鸟的学话及模仿能力优于母鸟,但一般来说,养鸟业对母鸟的需求较高,因为数量较少。

§ 栖息环境和习性

红腹鹦鹉主要栖息于平原地区、刺丛地区、生长合欢属植物的灌木林地;尤其偏好于1000米到1400米高,生长猴面包树的地区活动,有时候他们在7月到9月无花果树上的无花果成熟时,他们会前往2000米高的地区觅食活动。 母红腹鹦鹉他们平时大多成对或是小群体行动,很少聚集庞大的族群;个性胆小谨慎,平时无法接近观察,当他们在林间活动的时候,由于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因此相当难以察觉;平时喜欢栖息于枯死的树木上的外侧枝干上休憩,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尖锐的叫声,此时才会被人发现。

红腹鹦鹉也栖息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与干燥的林地,生活在草原的红腹鹦鹉,通常在6-9月时,通常成对或家族成员3到4只一起活动,不常有大量聚集的情形出现,常到水源地饮水,筑巢在离地2-3m的白蚁穴,或离地10m以上的树洞中,繁殖期约在10-7月,通常一窝有1至2颗蛋;手养幼鸟一开始十分容易害怕,但很快的就不怕生,而刚饲养的成鸟容易受惊吓,适应环境速度较慢,但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适应期间很敏感,刚进口的成鸟通常较偏食,可能只吃谷物种子饲料,但还是需要提供多样的蔬果等食物。

§ 生长繁 殖

与一般Poicephalus鹦鹉一样,多在3、4岁后开始繁殖,通常都在冬天开始繁殖,但全年都可能繁殖,如果是家里饲养建议使用的巢箱较塞内加尔的巢箱大些,约30 x 30 x 60cm 一次约产4颗卵,常于第2颗蛋生出后才开始孵蛋,孵化期约26-28天,天气温度高低会影响蛋孵化的速度,8-9星期后羽毛长成,12-14周后幼鸟开始会独立行动。

他们在野外的繁殖季为10月到隔年7月,会在高大的树上或是白蚁塔中筑巢;人工豢养的红腹鹦鹉大多於夏季开始繁殖,可以提供30*30*50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会产下3枚卵,孵化期为25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60天,等到幼鸟可以独立以後,亲鸟仍会再餵养幼鸟3星期左右。

§ 地理分布

红腹鹦鹉分布在东非,从坦桑尼亚的东北部、肯尼亚西部及北部到埃塞俄比亚的东部及南部与索马里的西部及北部。

§ 喂养

红腹鹦鹉1.喂食幼鸟时的错误:担心幼鸟饥饿而过量喂食。在自然界中,父母鸟必须轮流外出觅食来哺育雏鸟,所以雏鸟不可能被喂到素囊满胀,因此雏鸟的喂食应该采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喂食之前,应先确定上一次喂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毕,避免旧食物的积留、发酵而造成嗉囊炎。

2.只喂食葵瓜子:一般而言,鹦鹉类都喜爱享用葵瓜子,然多数鸟友却以此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为会减少鹦鹉采食的乐趣与能力,而且只喂食葵瓜子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质,容易导致肥胖方面的疾病。

3.饲料保存的问题:饲料保存不当而导致食物变质,甚至产生毒素,鸟友不察觉而继续喂食,爱鸟当然会出问题。所以建议依照自己所饲养的数量来选择饲料,大包装当然会较便宜,然饲料的保存期限不长,只以此点做考量反而会因小失大。除了饲料应储存于干燥、甚至冷藏的环境之外,邀请几个同好一起共享会是个好方法,不但成本较低,风险也较低,还可以尝试多种类的产品。

4.了解它的最爱(作用:在饲养上其实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诸如药品给予的媒介(将其喜爱的食物剁碎或处理成泥状,再将所需添加之药品拌于其中,即可轻松完成给药),另外还可作为奖励之用、拉近人与鸟的距离,要介绍友人给你的爱鸟认识时的选择食物等等。)市面上有相当多的鹦鹉商品,读者皆可多多尝试,若碍于预算,可联合几个鸟友一起选购,毕竟每只鸟喜爱的食物不见得相同。在此仅介绍几种常见而且容易取得的食物供读者参考:

水果类:如苹果(绝大多数的鸟都喜爱)、柳橙、番石榴、木瓜、莲雾等。

蔬菜类:叶菜类蔬菜可尝试,另红萝卜也是不错的选择。

处理过的食物,如煮熟的米饭、土司、面包。可以先给予这些容易取得的食物做测试,最好将这些测试的结果纪录下来(尤其是每只鸟的最爱不尽相同)。

5.窝雏的喂养方法:

灌窝雏鹦鹉并不麻烦,只要做好食团每天灌它4—5次,每次灌下4—5个食团即可。食团的做法有几种类型,一是纯素食即以玉米粉为主,加蛋黄、钙粉和维生素类,搓成两头尖中间稍圆的小团块,团块的大小可较大花生米大一点即可,视它的生长情况而决定喂多少:才出羽毛,要灌5—6次/天;已到半尾,可减到3—4次/天,并在笼内放上嫩玉米棒,让它自己去嘴,观察它的进食情况再进一步减少灌喂次数,逐步过渡到水发干苞谷碎粒,最后到全干食料。二是荤素食配搭类,这种灌喂法是以肉汤(熬得稠些)拌玉米面,甚至加入一定量的肉在食团内,灌法和上面的相同。据有经验的鸟友讲如灌荤食,幼鸟发育较快,也长得身胚较大,死亡率低;而用素食喂,一是长得慢,二是死亡的可能性要大些。作者未实践过荤食灌喂,不敢妄加评论。

无论哪种方法,反正尾巴长到6—7cm左右时它便要自己动嘴啃食,此时笼内勿忘了放嫩玉米,让它学会自己进食的最佳食物就是嫩玉米。

红腹鹦鹉6.成鸟的喂养方法

自己能进食的幼鸟要吃很长时期的湿玉米碎粒(最好是2—3个月),目的是让它的消化功能充分成熟后再进干食以免弄伤肠胃,今后麻烦。待换干玉米后,鹦鹉的喂养就十分简单了。以玉米碎粒为主食,间或换成谷子(水稻)或高粱,偶尔给几粒葵花籽,或1—2粒花生,每天给一小块苹果(3—4g即可),夏天每天喂1次清水,冬天2—3天喂1次水即可(没有喂水的1天多加1片苹果),这就是 鹦鹉的全部喂养。

注意的两类食物要慎重,一是含脂肪高的食物如花生、葵花籽、核桃仁等,它极喜进食这些东西,但在换毛时千万不可多喂,脂肪一多,换出的毛色不这且羽丝不细,看起来又黑又粗十分难看。二是含盐的食物不能喂,鹦鹉极易盐中毒,有时几粒盐瓜籽就可收命,所以喂养中要切忌生人给它们食物,否则别人一片好心竟成了收命的毒药!夏天可视情况给它喷此水让它水浴,冬天不必多此一举。平时的照料一定要包括检查足链。鹦鹉嘴力量大,常常将较软的铁扣咬开,加之它诧生时飞扑的力量也很大,销不注意便容易飞走。因为架养鹦鹉没有经过技艺的训练,一旦脱链它便会远走高飞,老成都历来便有这么两句话来形容它:“鹦鹉无情,子无义”,说的便是无论你养它多年,一旦脱链,它会决不留情地远走高飞了。

§ 教育

1.矫正拨食物的习惯

爱鸟对食物挑三拣四,将饲料拨洒一地。此种情况并不是浪费饲料以及清扫工作的问题,而是爱鸟是否养成好的习惯的问题。常使用的方法是:在固定时间给予固定的食物量,这食物量远较之前的量为少,让爱鸟学习了解此时的食物就是这么多,如拨掉了,就得等下餐,渐渐地会比较珍惜食物而改变其行为,这需要家人一起配合;如果是脾气很大的鹦鹉,建议不要一下子将量减少太多,循序渐进才好,或是选用开口有内缩的饲料盆。

红腹鹦鹉2.教它说话

鹦鹉能言是众所周知的。能学人语的鸟首先是善于仿效它鸟的鸣声,自己又善鸣叫的种类,其次是口腔较大且舌多肉、柔软而呈短圆形。除此之外还具备性情温顺易驯、不羞涩的特点。

幼鸟开始教话的时间是不一致的:窝雏在齐毛之后,野幼鸟在驯纯之后(大约上架2—3个月之后),教话的顺序是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少后多。教话的场所一定要清静,不可在嘈杂的环境中进行。环境嘈杂,它不专心,白教了;环境嘈杂,它还可能学上一些骂人的脏话,让它失去价值。

教鹦鹉学话,童声最佳,尤其是小女孩发声清脆简洁,到了学语期的鹦鹉鸟,小女孩教它,有时几天就可学会一句话,如果是老人教它,可能一个月或几个月都学不会,如果是老人教它,可能一个月或几个月都学不会,这可能与它对童声的接受能力要强些有关,也可能与它内耳对声波分贝的分辨范围有关。有经验的养鹦鹉专家,常常请小女孩录下音来,每天上午、下午各放一个时段(每次半小时即可)给它听,聪明的鸟很快便可学会简单的“你好”、“鹦哥”等话语,但这是不牢固的,边学边丢,所以一定要反复地重复,教语期大约是出壳后3个月左右开始,直到嘴壳全红完为止。最佳的学语期是变嘴期,此时聪明鸟的瞳孔使劲地眨动,看上去可能呈全“白眼”状态,瞳孔收得很小,这就是鹦鹉的最佳学语期。一只鹦鹉的好坏,决定它是否话多而清楚,而学会这些话的时间大约只有半年左右,一旦失去,它便终生少话,所以养鹦鹉的朋友千万不可放弃这么一段教语时期。

(1)教学前准备

a.驯化:准备教学的鸟要选取当年羽毛已长齐的幼鸟,老鸟因反应迟钝一般不作教学对象。在教学前要使鸟在笼内或架上能安定的生活,不易受惊并很驯服,愿意接近人。鹦鹉要能驯服到人的手能抚摸它的头或背,放开脚链它也不飞走,达到这样程度的鹦鹉教学效果最好.

b.捻舌:能学人语的鸟中,八哥需捻舌后才能教以人语。有的采用修舌方法,用剪刀修剔舌尖成圆形,但没有捻舌效果好而安全。鹦鹉不必捻舌,驯服后即可教学人语。

红腹鹦鹉(2)、教学方法

a.时间:以清晨最好,因鸟的鸣叫在清晨最为活跃,这时鸟尚未饱食,教学效果效好。

b.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嘈杂声和谈话声,否则易分散鸟的注意力,也会学到不应该学的声音。因此最好选择在安静的室内进行教学。

c.内容:开始时要选择简单的短句,如"你好"、"欢迎--欢迎"等,教时发音口齿要清晰,不能含糊,且发音要缓慢些,不能太急。每日要反复对鸟教同一语句,不应该有变换,如用录音机播放效果会更好些,也比较省力。一般一句话教一周左右即能学说,能学说后再巩固几天,再教第二句,如秋后开始教学至翌年3 -4月间已能学成一组语句,如果反应比较灵敏的鸟,还可教以简单的歌谣。 在教学期间的鸟,不能让它听到无聊或不适当的语句。鸟的学语有一短暂时间特别敏感,这时对外界的各种声音极易仿效。一旦发现这一敏感期,应及时抓住,好好利用! 鹦鹉都是上架饲养,教学时一面对它说话,一面将鸟架作左右摇晃,使鸟养成摇晃时说话的条件反射,待学成后,只要轻推鸟架,鸟架左右摇晃,鸟即能咿呀学语,十分有趣。已经教会说人语的鸟,平时要经常逗引它学说,当它在学说时,不要去惊动它,避免打断它的学说,影响成绩的巩固。

§ 学舌的奥秘

红腹鹦鹉为什么具有较佳的学舌本领呢?原来这与它生有特殊结构的鸣管和舌头有关。

红腹鹦鹉人和哺乳动物的发声是用声带,它位于气管上端的喉头处。鸟类则不然,其发声器叫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一般由最下部的几个(多为3~6个)气管环膨大变形,并与相邻三对(左右)变形的支气管环共同构成。鸣管的分叉部分,其内外两侧管壁均变薄,可随气流的振动而发声,称为鸣膜。鸣管的第一气管环的底部、鸣管分叉处的中央,有一从背面垂直伸向腹面的细骨棒──鸣骨,起支撑鸣管和内鸣膜的作用。沿鸣骨正中伸出的薄膜叫半月膜亦能随气流的迸出震动发声。鸣骨下方有气室,锁间气囊的分支伸入其内,气囊内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内鸣膜的紧张程度及鸣管的管径。在构成鸣管的第二支气管半环的内侧,有一向内呈拱状隆起的唇状皱壁,称为外唇,它在鸣肌的作用下可调节流经鸣管的气流压力和大小,从而发出不同的音频。

鸣肌是调节鸣管管径、曲率、鸣膜张力的特殊的小型肌肉,分为内鸣肌和外鸣肌两大类。因鸣管左、右两侧的鸣肌属不同的神经支配:左侧鸣肌受迷走神经支配,右侧鸣肌受舌下神经支配,故鸟类可同时发出两种频率完全不同的谐波,使其叫声更富颤率和多变。

鹦鹉的发声器官──鸣管比较发达和完善,有四、五对鸣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使鸣管中的半月膜收缩或松弛,回旋振动发出鸣声。鹦鹉的发声器的上、下长度及与体轴构成的夹角均与人的相似。人的发声器从喉门的声带开始,直到舌端为止,其前后总长度约有20厘米,与体轴形成的角度呈直角。部分大、中型鹦鹉的鸣管到舌端的总长约为15厘米,与体轴形成的角度也近似直角。其它哺乳动物的发声器与体轴则不能形成直角,而是呈钝角,喉头部与气管形成的屈度较平坦。发声器与体轴成直角,形成了有折节的腔,从而可以发出分节性的音,这种发声的分节化就是语言音和发展语言音的基础。

它的舌根非常发达,舌头富于肉质,特别圆滑,肥厚柔软,前端细长呈月形,犹如人舌,转动灵活。由于这些优越的生理条件,所以鹦鹉能维妙维肖地模仿人语,发出一些简单、准确、清晰的音节。在鸟类学话前,对它们施行小手术,如用剪刀将舌内的舌骨剪断,或进行捻舌等,这样,可以使鸟类更多地学些较为复杂的语言。

红腹鹦鹉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不管多么能言善辩,都只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机械地模仿而已。这种仿效行为,在科学上也叫效鸣。由于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鸣叫的中枢位于比较低级的纹状体组织中,因而它们没有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也不可能处处十分正确运用这些语言,所以有时甚至会不分场合,乱说一气,令人哭笑不得。

在英国也曾经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鹦鹉学话比赛,参赛的鹦鹉只需要讲一句话便可,由裁判员根据这句话的内容和发音来进行打分。其中有一只不起眼的非洲灰鹦鹉所讲的一句话,受到了裁判和观众的特别赞赏,因而战胜其他选手,获得冠军。当揭开罩在鸟笼上的布以后,这只灰鹦鹉先是向前后左右瞧了瞧,然后惊奇地叫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几天以后,兴奋异常的主人请了许多贵客到家中庆贺,为了在客人面前再次显示这只灰鹦鹉的“天才”,便又当众揭开罩在鸟笼上的布,满以为它能说出:“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贵客!”以博得大家的喝彩,不料灰鹦鹉见了云集的贵客,却仍然说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使大家哭笑不得,也让主人失尽了颜面、狼狈不堪。由此可见,鹦鹉学说话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且只能学会一些有限的词汇。

因人类和鹦鹉不是一开始便说着相同的语言﹐我们有必要学习借着观察〝身体语言〞去了解彼此意图。人类很大程度依赖文字和语言沟通﹐鸟类却天生惯以姿势去解释和沟通。故此,宠物鹦鹉往往比人类更懂得从身体语言去了解和认识对方。

§ 其他相关之身体语言

鹦鹉对人类的认知红腹鹦鹉

从见过的证据推断,很多人认为一只鸟会知道人类拥有一只惯用的手-一只我们经常使用而且感到熟练的手-早在人类注意到那鸟儿有只惯用的脚之前。举例来说,若一只鸟在尝试站到人的手的时候觉得那手不安全甚至经验过失败,许多时候,它会选择只站到那只惯用的手上。我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它知道除非它正在在那一只手上,不然的话人便会用那只手抚摸它(也许它不想被抚弄)又或者它知道一个惯用右手的人左手会比较不稳定﹐所以情愿站到右手上,因为当它被提起时那手不会晃动。

在过去二十五年内,人们观察过的报告中,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情形为鸟类偏爱站在一只手多于另一只,面对左手时鸟儿常会感到犹豫但却会很有信心地踏上右手。这类情形中,十个有八个以上报告鸟行为的人的右手就是当然的手。我们可借着改变一直沿用的步骤,使鸟儿更有信心地作出递升反应,例如

-让鸟儿重覆地从低的栖木或椅背站到右手,收起左手,直到它自动反应

-以手提式栖木代替双手

-用一条毛巾把双手遮盖

-教鸟向后和向下踏而不是向前和向上,或

-尝试把它刚踏过又走开的手降低而并非把它正站着的手提高使它觉得现在站着的手较刚离开的一只稳妥

人们从鹦鹉姿势的了解

鹦鹉用声音同时也会借态度和姿势表达他们的情绪。通常,一只鹦鹉的羽毛变得非常平滑和站得直直的表示它正处于惊惕或受惊的状态。羽毛看上松松的大多是一只快乐的鹦鹉。一只羽毛鼓起并以单脚站着的鸟可能生病又或者可能仅仅正在一个凉爽的房间中睡觉。一只把所有的羽毛尽量的往外伸﹐尾部摇曳,肩或翅膀从身体向外张开的鸟也许打算展开追求或准备好对抗。 红腹鹦鹉快乐行为。一只活得好和快乐的鹦鹉会发出讯息让在它周围的都知道。一只健康的鸟有时会像做太极般伸展。它或会慢慢地伸开在身体同一边的一只翼和一条腿,然后收回,接着再伸展身体另一边的一只翼和腿。它会把翅膀向上或向外伸,又或者像举行一个仪式的,像舞蹈般的把翼收回背部。一只正在快乐地迎接朋友、人或鸟的鹦鹉,会短暂地松开全身的羽毛并摇摆尾部。鸟儿摇摆尾部有时候等同于一个人在〝吃吃地笑〞。鹦鹉把尾部快速地来回地摇摆,或者因为当它把尾上的水抖掉后仍感到有某些东西留在身上,但这行为又可表示刚发生的一件事令它很快乐,但已成过去,现在是时候出发去寻找另一个奇遇。

当一只鸟要和陌生人相处时,某程度上,人和鸟儿第一次接触时所用的方法或会过急。 (包括对一只新买的或未被前主人训练过的鸟太早进行递升的训练)是此,把鸟放回栖木和计算尾部摇摆的次数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从中得知所用的方法是否太过急进。如果鸟在回到栖木上之后几乎立刻就摇摆它的尾部,这次的沟通也算可以,但是如果鸟在被放下之后好几分钟仍没有摇摆尾部,更甚者尾部从没有摇摆过或是没有做出任何上述的快乐行为,显然这次的接触对它构成很大压力﹐日后宜以比较被动的方式和它相处。

某些快乐的鸟,尤其葵花种属的鹦鹉,当他们看见他们喜欢的某人或某事的时候,会摆动舌头或把喙部上下移动。一只快乐和满足的葵花种属的鹦鹉可能通过扇在喙部附近脸羽而且降低头这动作来表示它希望被抚爱。快乐的,健康的亚马逊或金刚鹦鹉可能藉由把头部倒转,暴露下颚这动作发出邀请,让人宠爱。

不论是何种快乐行为:恳求宠爱,喙部格格作响,舌头的摆动,伸展,尾部摇摆,或羽毛松起等等;如果每天对它们多加留意,我们便能确定对鸟儿的训练和教育的方向是积极和正面的。

一只鸟将要咬的征兆。一只鸟咬人之前﹐它会给将要被咬的对象一些提示。首先﹐它会看着将要咬的人,然后张开鸟嘴和将两脚分开站在栖木上(就一只比较大型的鸟而言)或会冲袭它将要咬的目标(体形较小的鸟会如此)。当人和鸟相处时看到它发出上述警示时,人是有责任去避免被咬的。只要不将手或身体任何部份置于可被鸟儿咬到的范围便是了,或可把鸟放下,又或者将别的东西,像木制的玩具,放置在鸟的喙部和它想要咬的人之间。 红腹鹦鹉受刺激的迹象。眼睛的虹膜(眼睛里有颜色的部份)变大,瞳孔(眼睛的黑色中心)快速地收缩这动作叫〝pinpointing〞描准或〝flashing〞闪动。这是一个动机的表达,表示它有想讲话、想追求或是想咬的动机。同样地,羽毛摇曳,趾高气扬地来回踱步,配合瞳孔收缩,有时还加上弹拍翅膀(把翅膀向外抽动)、恳求(被身体放平,翅膀些微外张)、身体抖动、或将身体重量由一只脚转到另一只等都是受到与繁殖有关的刺激时出现的迹象。一只在求偶状态中昂首阔步地走的鹦鹉若被人类的手或其他身体部份侵扰的话会变得具攻击性而非平和。

鸟儿借身体姿势玩的把戏:一些鹦鹉,尤其成熟的葵花种属鹦鹉,亚马逊鹦鹉和非洲灰鹦鹉,学会借它们的肢体语言开人的玩笑来娱乐自己。这些鸟可能向人发出表示友好和恳求的讯号,然而当人的手指移近时却一口咬下去。这倒令一些本得到了一个热情的邀请,到头来却换得指头披血收场的人是很不好受。人若明白鸟这样做是对他的一种警告的话,就当小心。一些葵花种属的鹦鹉能熟练地以肢体语言,像一个无信用的情人能以文字骗人一样,欺骗人。

金刚鹦鹉,即使是一些非常友善的,当他们遇见陌生人的时候还会佯装要〝剌穿〞对方,并乐在其中,即使他们没有意图咬人。它们这样做是因为喜欢测试人类,看看他们会否因此被吓跑。

§ 参考资料

1. http://www.aibird.com/dispbbs.asp?boardID=73&ID=4088&page=7

2. http://www.pkjg.com/pet/grade/productid/94901

3. http://baike.baidu.com/view/35453.htm

4. http://www.parrot.org.hk/n_care/mattie/index.php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