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绍兴酒 |
释义 | 绍兴酒绍兴酿酒,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吴越之战时,越王勾践出师伐吴前,以酒赏士,留下“一壶解遣三军醉”的千古美谈。在南北朝时期,黄酒已被列为贡品。“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 § 基本简介 绍兴酒世界上三大古酒——黄酒、啤酒、葡萄酒,唯黄酒源于中国,且无出其右。世上独步。中国黄酒产地较广,品种较多,然能被国内酿酒界公认为的、能代表中国黄酒总体特色的,则首推绍兴酒。什么是绍兴酒?绍兴酒原指出于绍兴之酒,主要指四个品种,即元红酒、加饭(又称花雕)酒、善酿酒、香雪酒。元红酒因过去在坛壁外涂刷朱红色而得名。系绍兴酒中历史最早,普及最广的酒种,为干型黄酒。 加饭酒(花雕)为半干型黄酒,是绍兴酒中最佳品种。加饭酒,顾名思义,是与元红酒相比,在原料配比上增加饭量。根据配方不同有单加饭、双加饭之分,因加饭酒饭量较元红大,所酿之酒酒度、糖度略高,质厚,有机成分比元红酒更多。故绍兴酒优劣一个重要感观标准为质厚薄与否,元红质薄,加饭则质厚(绍兴人称“肉子厚”。)最先“花雕”特指陈年绍兴酒。古时绍兴有风俗,在女儿出生之后,封存坛装绍兴酒以备嫁妆,至女儿出嫁时,将封存绍兴酒取出,在坛面上塑雕上各种彩色花鸟图案,随稼而出,故名花雕(又称女儿酒)。后来人们将陈年绍兴酒专称“花雕”。善酿酒为半甜型黄酒,甜度较高,质厚,是1892年绍兴一位姓沈的酿酒师傅,以陈年红酒代水的独特方法酿制的新品,其味甘醇芳香。当初因其味独特,鲜甜爽口,人称好酒。技艺高超,“善酿、善酿”,故称其为善酿之酒。香雪酒为甜型黄酒,酒度、糖度较高,是1912年周云集酒坊吴阿惠等师傅用陈年糟烧代水酿酒而得,因其糟色白雪,香味浓郁,故称“香雪”。 § 历史见证 绍兴酒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中的“越语”篇中,有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动,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以酒奖励生育体现两方面的作用,一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国君,听从国君;二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因此,以黄酒作为产妇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综合性史书。在“卷九季秋纪第九顺民”篇中,有“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的记载。这里,勾践为获得百姓的支持,在有酒时,要倒入河江中与老百姓共饮,说明当时的酒是比较宝贵的,饮酒是一种高档的享受。 曲水流觞——最风雅的酒会。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晋代大书法家、会稽内使王羲之携亲朋谢安等42人,在绍兴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或饮酒。王羲之将大家的诗汇集起来,乘酒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此被誉为“书圣”。传说王羲之酒后曾多次重写《兰亭集序》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这不仅表现了艺术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环境下造就,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活力。 投醪劳师最豪情的壮行酒。公元前492年,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句践夫妇被作为人质,去吴国苦役三年。句践回国后奋发图强,修明政治,臣民一心,扬风鼓帆,终于复国灭吴,报仇雪耻,留下了投醪劳师、壶酒兴邦的佳话。《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越王句践出师伐吴时,父老乡亲向他敬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游,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于是军民感奋,战气百倍,终于战胜吴国,一雪耻辱。那条河后人称之为“投醪河”,至今还在绍兴城南静静流淌着。 § 优质条件 绍兴酒绍兴酒以质量取胜,以质量取信,其质量居中国黄酒之冠,有人称它为“中华第一味”。绍兴酒之所以优质,是因它具有三个不同寻常的条件: 原料从原料上说,它用的是精白糯米。早在西汉时期,人们根据酿酒原料不同,将酒分成三级,以糯米酿制的酒为上等。绍兴黄酒自古以来就以糯米为原料,而且在选择时要选用米粒洁白、颗粒饱满、气味良好、不含杂质的上等优质糯米。同时又要求是当年产的。因此绍兴酒的糯米原料,人们归纳为三个字:精、新、糯。选了精糯米后,然后按严格比例投料,严格把住各道工序的关。不合格的米决不使用。越鉴牌绍兴酒自古以来就以糯米为原料,而且在选择时要选用米粒洁白、颗粒饱满、气味良好、不含杂质的上等优质糯米,同时又要求当年产的。选取了精白糯米后,然后按严格比例投料。选用精白糯米作酿酒原料 用水从用水上说,它有鉴湖佳水。这是绍兴酒特有的条件。 俗话说:“水为酒之血。”没有好水是酿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酿出处必有名泉。绍兴酒之所以晶莹澄澈,馥郁芳香,成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讲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酿酒历史所积累起来的传统工艺外,重要的还因为它是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酿制的。鉴湖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酒的独特品质,因此离开了鉴湖水也就酿不成绍兴酒了。鉴湖是东汉时期修筑起来的一个人工湖。上古时代,今天的绍兴是一片沼泽地,南有会稽山洪水的漫流,北受杭州湾海潮的冲刷。根据《越绝书.计倪内经》说,越王勾践时,还是“西则通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不知所止”的状况,勾践为吴国所败,实行生聚教训,才开始零星地围堤筑塘,进行耕作。到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字叔荐)为了保持和发展农业生产,发动民众,大规模地围堤筑湖,从而形成鉴湖。鉴湖水来自会稽山的大小溪流,研究分析水源地区的地质结构得知,在基岩、风化壳、底泥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较低,且处于收敛状态,所以水体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很少。同却含有食适量的矿物质和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钼,水的硬度也适中。这些地区又大都有良好的植被,水流经过沙石岩土的层层过滤,水源不仅没有受到污染,反而清洁甘冽。 绍兴酒鉴湖水鉴湖水具有清澈透明、水色低(色度10)、透明度高(平均透明度为0.96米,最高达1.4米)、溶解氧高(平均为8.75毫克/升)、耗氧量少(平均BOD为2.53毫克/升等优点。又因为上游集雨面积较大,雨量充沛,山水补给量较多,故水体常年更换频繁。据估算,每年平均更换次数为47.5次,平均7.5天更换一次。更特别的是,湖区还广泛地埋藏着上下两层泥煤。下层泥煤埋在湖底4米深处,分布比较零散,对湖水仅有间接作用。上层泥煤分布在湖岸和裸露在湖底,直接与水体相接触,其长度约占鉴湖水域的78%,湖底覆盖面积约30%。这些泥煤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能吸附湖水中的金属离子和有害的物质等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岸边泥煤层所吸附的污染物质高于上下土层,说明它的吸污能力远胜于一般土壤。而实测的结果又表明,甚至这些泥煤层所吸附的污染物的含量还是很低,仍有巨大的吸污容量。这是特殊的地质条件所形成,是其他湖泊水体所没有的。大凡酿酒用水,必须水体清洁,不受污染,否则酿成的酒会浑浊无光,称为失色,如有杂质,酒味就不纯正而有异味。同时对水的硬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水质过硬不利于发酵,硬度太低,又会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涩味。鉴湖水即有上述的一些特点,用它来酿酒,自然酒色澄澈,酒香馥郁,酒味甘新,而且对人体还有营养价值。 无怪乎绍兴人把绍兴黄酒称为“福水”了。这是绍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所赐予的,非人工所能合成。一年之中,鉴湖水的最佳季节在当年10月只翌年5月之间。这时正值农闲,四周农田很少污水排入湖中,经过秋天的台风雨季,山水大量流入,促使水体恢复到氧、3含量最少的贫营养化状态。且此季节中水体溶氧值高,变化幅度小,水质稳定。同时冬季水温低,含杂菌少,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两相配合,所以绍兴黄酒必重冬酿。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实践的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鉴湖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黄酒的独特品质,因此离开了鉴湖水也就酿不成绍兴黄酒了。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就曾说过:“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宜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酿制,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抗战时期,绍兴沦陷,交通阻梗,绍兴黄酒的远销受到影响。绍兴有些酒坊就在上海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等地设坊酿酒,就近取当地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从绍兴本地聘用酿酒师傅和工人,用绍兴传统的酿酒艺术如法酿制。但所造的酒,无论色、香、味,都不能与绍兴所产相比,因而只能名为“苏绍”或“仿绍”。所以绍兴九只能是绍兴产,非外地所能仿造。今年来有些外地厂商和外国商人,他们或者雇佣绍兴工人,引进绍兴曲种,或者把绍兴黄酒的生产流程全部拍成照片,回去仿制,但仍然酿制不出堪与绍兴黄酒媲美的酒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鉴湖水。 § 工艺操作 绍兴酒在工艺操作上,一直恪守传统操作工艺。即使以时间讲,就有严格的季节性,即冬季“小雪”淋饭(制酒母),至“大雪”摊饭(开始投料发酵),到翌年“立春”时开始柞就,然后将酒煮沸,用酒坛密封盛装,进行贮藏,一般三年后才投放市?>圃匠拢较悖对胶瘛?越鉴牌绍兴酒与众不同是在于传统工艺配方,纯手工酿造。它的工艺流程为:糯米---过筛---浸渍---蒸煮---摊冷---清水---浆水---麦曲---酒母---落缸---前发酵灌坛---后发酵---压榨---澄清---煎酒---成品。此项工艺质量控制繁杂,技术难度较大,要根据气温、米质、酒娘、和麦曲性能等多种因素灵活撑握,及时调正,如发酵正常,酒醪中的各种成份比例就和谐协调,平衡生长,酿成的成品酒口感鲜灵,柔和、甘润、醇厚,质量会达到理化指标的要求。此项工艺前后发酵时间达90天左右,是各类黄酒酵期最长的一种生产方法,所以风味优厚,质量上乘,深受各阶层入士的喜爱。采用传统工艺制酒过程中的“开耙、发酵”。 有以上三个独特的条件,加上有优良的小麦作麦曲,就保证了绍兴黄酒与众不同的质量。 § 饮用方法 绍兴酒日前,在电视上看到由陈宝国代言的绍兴黄酒的广告片,其广告语是“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大家以为非常有气势,尤其是“品”字,用得恰到好处。一方面说明这酒是好酒,另一方面说明这酒的饮法不是速饮,也不是一口干,而是慢慢喝。绍兴人把喝老酒称为“咪”,讲的就是慢慢喝。走进咸亨酒店,看一些地道的绍兴下酒菜,大都是:盐煮花生、茴香豆、糟鸡、醉鱼干、酱爆螺蛳……这些菜都是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品出真滋味的,还有绍兴酒的绝配----大闸蟹,光是剥蟹就得费不少功夫,但味道也就在细剥慢饮之中,这人间至鲜之物伴着这醇厚的酒液让你的味蕾欢欣跳舞。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即使是穷困潦倒,去酒店喝酒,排出九文大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与小孩们讲讲茴的四种写法,也是慢慢喝的。白马湖的名人,如夏丐尊、刘董宇、朱自清、朱光潜等在春晖中学时也有“酒聚”的习惯。他们不爱白酒,只喝绍兴老酒。后来这几位名士先后到上海,办起“立达学院”,仍继承了白马湖畔的“酒聚”习惯。开明书店开张后,索性名正言顺地成立起“开明酒会”,这个酒会每周举行一次,许多组稿、编辑、出版、展览等事宜都在这酒会中达成。可以想象,这酒也是喝得相当慢的。慢慢品,是一种美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慢慢中,人们享受美味的饕餮,醉人的音乐,高雅的氛围,愉悦的面谈……在慢慢品中,让食物与酒精在胃部得以充分的混和,减缓对酒精吸收,不易致醉。而据科学分析,细嚼慢咽能产生大量唾液,而唾液中富有的15种特殊酶,能有效降解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同时,经慢慢咀嚼后的食物对胃的刺激比较缓和,有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绍兴酒度数一般在15度左右,讲究慢饮,因此不可能出现一饮即醉而酗酒的场面,它是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不知不觉中进入微醺而陶然的境界,平时因心力劳顿而积淀于潜意中的睿智奇思、精论灼见、真知挚情就会源源而出。无数的诗文、书画名作就此诞生,陆游的诗、曹雪芹的文、王羲之的书法、徐渭的画就是顶尖的例证。 § 名人与绍兴酒 绍兴酒历史上的骚人墨客总是特别青睐绍兴酒,这无疑也是绍兴酒的得天独厚的无形资产。在酒文化得到推崇的今天,绍兴酒更无须臆造,千古传承的美酒文化和纷纭酒事更使得绍兴酒凭添几分神秘色彩,绍兴酒因此而得以长存。 周总理关心绍兴酒早在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目中就有了保护和发展绍兴黄酒的课题。1952年,当时的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指示拨款,修建了绍兴酒中央仓库。其后,在广州召开的制度12年科学规划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又批准将《绍兴酒总结与提高》项目列入“国家12年科学规划”。作为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很清楚黄酒这一传统瑰宝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一个绍兴人,周恩来对家乡这一特产也充满自豪和由衷的喜爱,1959年秋,邓颖超视察绍兴,她在参观绍兴酒厂时,对陪同的厂领导说:“恩来很喜欢绍兴酒,也喜欢喝一点。”直到晚年,周总理还保持着绍兴酒加温后饮用以及用花生、豆腐干下酒的传统。周总理不但自己喜欢喝绍兴酒,而且还把它介绍给各位中央领导人和世界各国的贵宾。据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人说总理设宴招待外宾时,第一杯酒往往是绍兴酒。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次在国际外交舞台亮相,周总理喝的酒就是绍兴酒和茅台酒。总理对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说:“你有空一定要去绍兴酒厂看一看,尝一尝绍兴酒。” 邓小平钟爱绍兴酒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虽然没有到过绍兴,但他对绍兴酒却情有独钟。1993年9月,他女儿邓榕赴香港参加《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首发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邓小平在他85岁那年遵照医嘱戒了烟以后,每天要喝一杯黄酒——“古越龙山”绍兴黄酒。邓小平自己喜欢喝绍兴酒,也喜欢用这种酒来款待客人、馈赠友人。1985年9月,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共进午餐时,席间上了“古越龙山”牌绍兴加饭酒,尼克松喝了大为赞叹,说这种酒很好喝。午餐后,邓小平又送给尼克松4瓶精装“古越龙山”绍兴加饭酒作为礼品。 江泽民考察绍兴酒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浙江考察国有大中型企业期间,专门考察了绍兴酒最大的生产企业——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他详细了解绍兴酒的历史、文化、工艺、营养价值及获奖情况。当工作人员介绍到绍兴“元红酒”的历史典故时,江泽民同志脱口而出:“生女儿叫女儿红,生男孩就叫状元红。”显然他对绍兴酒文化也很熟悉。他还兴致勃勃地品尝了“加饭”、“元红”、“香雪”、“善酿”四种最具代表性的绍兴酒。品尝后,江泽民同志指着“古越龙山”加饭酒,对随同人员说:“记住,这种酒是最好的酒!”考察结束后,江泽民同志嘱咐集团公司领导:“中国黄酒,天下一绝,这种酿造技术是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好好保护,防止被窃取仿制。” § 发展历程 绍兴酒1743年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始建于1743年,创始人周佳木在东浦开办酒坊,取名“周云集酒坊”,从绍兴东浦起家。 1915年云集酒坊的产品就作为绍兴酒的代表,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国际金质奖。 1951年12月12日,陈德昌代表人民政府接收了“周云集亨记酒坊”,改名为“云集酒厂”,成为当时全县酿酒行业中第一家地方国营酒厂,至1955“云集酒厂”完成了迁厂柯桥阮社的任务。 1969年4月,在文革的浪潮中,“云集酒厂”改名为“绍兴东风酒厂”。 1993年10月18日,绍兴东风酒厂与香港益通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998万美元,组建了“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在绍兴黄酒业中纯属首创,这标志“东风酒厂”这艘“航空母舰”,从此真正驶向国际市场。 绍兴酒1994年8月8日,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征地197亩的“中国绍兴黄酒城”在繁华的中国轻纺城西侧奠基新建,为绍兴酒的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98年10月10日,“东风酒厂”与“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了强强联合,东风酒厂国有资产全额置换给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月,“中国精功集团”入驻轻纺城集团公司,成为轻纺城最大的股东,因此,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成为“精功”旗下的一员。 2005年6月,“会稽山”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2005年12月12日起,“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更名改为“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以便使“会稽山”的驰名商标名与公司名相统一,有利于进一步打响该名酒品牌。 2007年9月29日起,公司更名为“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股份制进程。 § 荣誉称号 绍兴酒国际奖 1915年荣获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1985年荣获第四届国际酒类及饮料博览会金奖 1986年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1989年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2年日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4年再次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国家奖 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金奖 1925年荣获杭州西湖博览会金奖 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荣获全国“八大名酒”之一 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 1984年荣获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赛金杯奖 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0年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展示会优秀新产品 1991年公司瓶酒内装组被授予全国先进班组“五一劳动奖状” 1993年荣获中国500家最佳效益企业 1994年荣获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称号 1995年被评为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 1996年被评为中国酒行业先进企业;国家大型一档企业 1997年荣获“全国酒行业明星企业”称号 1999年“会稽山”商标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商标 2001年荣获全国酒行业先进企业 2004年荣获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2005年会稽山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5年“会稽山”绍兴酒,被国家质量检验总局授予“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2006年“会稽山”被国家商务部评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2007年“会稽山”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 参考资料 1、http://www.ha.xinhuanet.com/fuwu/yinshi/2006-03/07/content_6400927.htm 2、http://www.tangsongwine.com/hgNewsInfo.asp?id=99 3、http://www.tangsongwine.com/hgNewsInfo.asp?id=9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