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精神补益 |
释义 | § 一、概 述 精神补益就是通常所说的神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此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神补对于人来说确实是十分重要的。提倡神补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神?神在中医学理论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观;狭义上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人的思维,人的意识活动等。 § 【形神相应】 中医历来强调精神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提出了“形神相应”的理论,认为人的躯体健康与否与人的精神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平稳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而不良的精神状态则可以影响人体健康,致人损身折寿。这与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一致的,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概念也是一致的。 所谓“形神相应”,其中的形即形体,神即精神。 神在人的健康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故《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者则殃”之说。这里的“主”是指人的精神活动。中医认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体弱,神存则生,神去则死。形是本,神是生命的主宰,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产生神。三国时期的著名养生家嵇康,生动地论述了精神对于躯体的影响,他说:“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中医认为:神产生于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既成于先天精气,又得后天水谷之精微滋养。精与神,两者不可分割,互为依存,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神健旺是健康的标志,是指精神饱满、意识思维等活动正常,“‘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了“神”对躯体健康的重要。 善养生者先养神,进补应当重视调养精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檐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善养生的人能长寿,首先是要颐养精神。养生从“治神人手”,并以“治神为本”,同时治病也要从治神人手,即所谓“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如《丹溪心法》指出:“因七情而起之病,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也。” § 【七情】 人有七情,属于精神活动范畴,包括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志情绪的变化。通常情绪的波动一般不会危害人的健康。但强烈的情绪波动,或长期消极情绪能引起过度的或长期的精神紧张,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并可引发一些疾病。 中医认为:七情与人的五脏密切联系,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喜与心、怒与肝、思与脾,忧悲与肺、恐惊与肾—一相对应。七情波动能影响人的阴阳气血平衡和运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剧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阴阳平衡失调,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正常情况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 情志太过之时,则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 1.喜。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能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破纪录;心其华在面,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热恋中的情侣越发娇美动人或潇洒英俊等;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等等。 喜伤心。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 2.怒。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土气,包括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怒伤肝。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暧气,呢逆等症状。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3.忧(悲)。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4.恐(惊)。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5.思 恩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牌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思伤脾。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牌可以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精神状态对于人的阴阳、气血、脏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当人的阴阳、气血、脏腑发生问题时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也就是这个道理。补益有利于健康长寿,在补益的过程中实施精神补养很重要,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把人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