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绿孔雀
释义

§ 基本资料

绿孔雀

拉丁学名:Pavo muticus

命名人及年代: Geoffroy St. Hilaire, 1866

亚种:

P. m. muticus

Linnaeus, 1766

P. m. spicifer

Shaw, 1804

P. m. imperator

Delacour, 1949

§ 物种介绍

绿孔雀

绿孔雀是鸟类中的“巨人”之一,体长为1—2米,体重一般为6千克,所以在云南泸水俗称为“6公斤”,但体重较大的可达7.7千克。它的雄鸟和雌鸟体羽大体相似,但雌鸟没有尾屏。雄鸟羽毛绮丽华美,头上一簇别具风度的冠羽长达10厘米,高高地耸立着,中央部分为辉蓝色,围着翠绿色的宽缘,脸部为淡黄色。苍绿色的头和颈,微微闪着紫光,背部的羽毛像绿玉一般,周围镶着黑边,中央嵌一个半椭圆形的青铜色的斑;胸部的羽毛也是绿色,只有腹部颜色较暗。翅膀不大,上面覆盖着黄褐、青黑、翠绿的羽毛,也是色彩缤纷,在阳光的照耀下,由于羽毛彩色的反光率不同,更显得华丽多彩,鲜艳夺目。

绿孔雀最为人们欣赏的是它的尾屏。绿孔雀的尾羽并不长,构成尾屏的是它尾上的覆羽。这些长长的尾羽是身长的两倍,平时合拢拖在身后,开屏时屏面宽约3米,高达1.5米。这些羽毛绚丽多彩,羽支细长,犹如金绿色丝绒,而尖端渐渐转为黄铜色。有一部分尾上覆羽的末梢构成一种五色金翠钱纹的图案,有一百多个,闪闪发光,最外面是紫色的椭圆圈,次外圈是黄色圈,中间是翠绿的扇形,上面又有一个蓝黑色的蝶形,圈内其余部分为金黄色,圈外还有很多长短不一,呈褐、紫等颜色的细丝,犹如鲜艳夺目的锦缎。[1]

孔雀的美丽羽毛,历来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清代时,以其与褐马鸡尾羽配合制成“花翎”,以翎眼多寡区别官阶等级。孔雀的行止动作,宛若舞姿,民间模仿其动作编成“孔雀舞”,其矫健优美,令人陶醉。

§ 特征习性

绿孔雀

绿孔雀是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体重7000-8000克。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100厘米。雄鸟体羽翠蓝绿色,下背闪紫铜色光泽。头顶有一簇直立的羽冠。尾上覆羽延伸成尾屏,可达1米以上,约有百余枚,并有紫、黄、蓝、绿多种颜色构成的眼状斑纹,形成孔雀特有的尾屏。开屏时显得异常艳丽、光彩夺目。

雄鸟尾特长,头部冠羽竖起,颈、上背及胸部具绿色光泽,尾上覆羽特长并具闪亮眼斑而成尾屏。雌鸟羽色以褐色为主,带绿色辉光。无尾屏。 虹膜-红褐;嘴-角质色;脚-暗灰。雌鸟无长尾,色彩不及雄鸟艳丽,下体近白色。

绿孔雀常常是一雄配数雌,三五只一小群活动。清晨云雾弥漫的时候,孔雀就悄悄走到河边,先汲水、理羽梳妆,然后才结队到树林里去觅食。中午时分,阳光强烈,它们就躲到树荫里去休息。几个小时之后,才出来四处觅食。直到黄昏降临,它们才飞回树林,躲在密枝浓叶当中睡觉。栖于沿河的低山林地及灌丛。雄鸟有精彩表演,向雌鸟炫耀开启的尾屏。昏时立于栖木发出洪亮如长号般的叫声。

捕食:

绿孔雀通常在草丛中寻找种籽、浆果,也吃稻谷、嫩芽、禾苗,有时也会在河边捉食昆虫、蜥蜴、青蛙等。用强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脚在地表抓扒后再用嘴啄取。

绿孔雀主要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欢在疏林草地、河岸或地边丛林,以及林间草地和开阔地带。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于奔走,不善飞行。性情机警,夜晚栖于树上。食性较杂,主要是川梨、黄泡等植物的果实、嫩叶、芽苞,以及昆虫、蚯蚓、蜥蜴、蛙类等动物性食物,也到农田附近觅食农作物。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以及疏林、竹林、灌丛附近的开阔地。

§ 生长繁殖

绿孔雀

在繁殖期间,雄鸟经常会展开尾屏炫耀自己的美丽羽毛,即人们所熟悉的“孔雀开屏”。

还会发出响亮的如同吹号般的“啊-喔,啊-喔”叫声。2月中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多在山脊和阴坡草丛灌木之间的低凹处筑巢,每窝产卵4~8枚,一般为5-6枚,乳白、棕或乳黄色。雌鸟孵卵,孵卵期为27-30天。

小孔雀孵化以后,整个家族成群结队地活动。雏孔雀长得很慢。第一年幼孔雀的颜色与母亲相同,雄幼孔雀颈部色彩较鲜,体重可达3000克;第二年幼孔雀的颜色与父母相似,雄幼孔雀不具尾屏,体重可达6000克;第三年长出和父母相同的羽毛。

绿孔雀的繁殖期为3-6月,营巢于灌丛中的地面凹坑上,内垫杂草、落叶、羽毛等,卵为乳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无斑,微具光泽。每窝产卵4-6枚,最多8枚。卵的大小为72-78×51-55.5毫米,卵重110-138克。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40只笼养绿孔雀繁殖期的行为进行了为期58d,325h的观察,结果显示繁殖期各行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休息31.31%、取食22.03%、理羽16.37%、游走15.93%、警戒9.79%和繁殖4.59%。

§ 生存状况

绿孔雀

野生孔雀有蓝孔雀、绿孔雀,刚果孔雀(新发现,数量少,科学家对此还不太了解)三种,绿孔雀产于泰国、越南及缅甸。绿孔雀在中国现仅见于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通过1991年至1993年的调查,绿孔雀现存数量较多的地区有云南省瑞丽县、陇川县、昌宁县、永德县、新平县、普洱县、墨江县、景东县、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

有分布记录现已绝迹或濒临绝迹的地区有盈江县、泸水县、腾冲县、蒙自县、河口县。永到的中和、直左为新近发现的分布点,据当地群众反映,在维西县的叶枝,德钦县的拖顶和奔子栏也发现绿孔雀。

由于其赖以生存的次生落叶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绿孔雀的分布区正在逐步减少和退缩,中国仅有云南亚种,分布于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一带。其中在云南的分布区已缩小到只有30多个县,种群数量有1000多只,而在西藏东南部的数量尚不足100只。

由于赖以生存的次生落叶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生境遭到破坏,绿孔雀的分布区正在迅速消失和退缩,其中在云南的分布区已缩小到只有17—32个县,数量仅有数百只,而在西藏东南部的数量尚不足100只,亟待加强保护工作。

§ 物种保护

野生种类产于云南南部,人工养殖已较为普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人工养殖

繁殖

绿孔雀人工养殖

1、繁殖期绿孔雀的性成熟期一般为22个月。雌孔雀的产蛋期一般是每年的4—8月份。在繁殖季节中,雄孔雀会频频开屏,不断地向雌孔雀求爱,表示亲热。

2、求偶现象孔雀群中,雄孔雀的性成热期早些,3.5个月龄时,有些雄孔雀已有开屏现象。上午8:30—9:30时,下午4—5时,频频开屏,相互争艳,抖动羽屏,发出响声。雌孔雀处于发情期时,就向下蹲去,雄孔雀就跳到雌孔雀的背上进行交配。

3、交配行为交配时,雄孔雀扑在雌孔雀的背上,用喙咬住雌孔雀的头顶部,两脚不断交替地蹬踩雌孔雀的背部,身体后部有较大幅度的抖动,雌孔雀的尾部羽毛散开,主动接受雄孔雀的交配动作。整个交配时间约为十几秒钟。然后各自离去。

4、产蛋特性雌孔雀一般产蛋时间为下午5—7点,产蛋前2小时雌孔雀很不安静,沿栏舍边来回走动。年产蛋30枚左右,平均蛋重约110克,大小为55毫米×67毫米。蛋壳呈褐色,有的偏白色,蛋形呈纺锤型。

5、人工繁育野生状态下,孔雀一般是以1只雄孔雀为中心组成一个小群体,其中还包括3—5只雌孔雀,有时还带着仔孔雀。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采用增加光照的方法可使孔雀的性成熟提高到15月龄,开产时体重接近或等于成年体重,约为6千克左右,人工饲养时群体中雄雌比以1:4为佳。如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和加强雌雀营养,则可大大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

孵化

绿孔雀人工养殖

1、自然孵化

小群饲养的孔雀,雌孔雀产蛋后可进行自然孵化,大群饲养的孔雀,雌孔雀的抱窝就巢性不强,可以用抱窝家鸡或抱窝乌骨鸡代孵,每只可孵2—3枚孔雀蛋,母鸡有可能翻不动孔雀蛋,可采用人工翻蛋2次。但产蛋量大,就应使用机器孵化的方法。

2、机器孵化

(1)选蛋应选择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表面光滑清洁、无皱纹、裂痕、污点的种蛋。种蛋的保存温度应为18℃,相对湿度70%—80%,通风良好,保存时间不应超过5天,孵化时应进行消毒,可用0.05%—0.1%高锰酸钾浸泡10—20分钟。也可用甲醛溶液高锰酸钾熏蒸法消毒。

(2)孵化条件孵化期间温度应保持在37—37.5℃,出雏温度为37℃,孵化期间湿度为60%—70%,出雏时应提高到70%—75%,并且做到通风良好,避免出现畸形或胎位不正等现象。

(3)管理每2小时翻蛋1次,角度90度,每天定时凉蛋1次,每次30分钟,温度不应低于25℃,入孵第9天第1次检出无精蛋和死精蛋。21天进行第2次照蛋,检出死胎蛋。同时转入出雏机,27天开始出雏,28天出雏完毕。然后清洗和消毒孵化机和出雏器,准备下次孵化用。照蛋方法可参照鸡胚的识别标准。

§ 疾病防治

绿孔雀

盲肠肝炎又称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以肝脏坏死、盲肠出血坏死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原虫病。绿孔雀盲肠肝炎多发于2-4月龄之间,耐过后生长缓慢,产蛋下降。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7年7月中旬,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某绿孔雀养殖场从南方购进140只雏绿孔雀,地面平养,生长发育良好。2007年11月8日养殖户发现有的孔雀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羽毛蓬乱,拉稀粪,发病后一周开始死亡,每天死亡1~3只。发病孔雀曾用新诺明和抗球虫药治疗无效。截至11月18日已经死亡9只。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绿孔雀,主要病变为:两侧盲肠显著肿大增粗,内充有固体内容物,形似香肠。剪开肠管,肠腔内充满大量干燥、硬实、干酪样凝固物质和凝血块,横切面上见干酪样物呈同心圆状,其中心有暗红色凝血块,外层为淡黄色渗出物和坏死物;盲肠壁增厚,黏膜粗糙、严重出血。肝脏表面有散在圆形、中央稍凹陷、边缘稍隆起的淡黄色坏死灶,其大小不一,大的坏死灶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有的病例肝脏表面可见大量的小坏死灶,使肝脏外观呈斑驳状。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呈黄绿色。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实验室诊断

1、无菌采取病死孔雀肝脏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和美兰染色后镜检,均未见细菌。

2、无菌采取病死孔雀肝脏,接种鲜血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未见细菌生长。

3、刮取盲肠黏膜及其内容物,用40℃生理盐水稀释,作成压滴片,置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到形如囊泡、带有一根鞭毛、呈钟摆样运动的组织滴虫。

治疗

用甲硝唑以0.03%的比例拌料喂饲,连续用5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清洁场地,圈舍清粪,更换垫料。经采取上述措施,病情得到控制。

1、盲肠肝炎易发于2-4月龄的绿孔雀,可用甲硝唑预防。

2、盲肠肝炎的主要病变发生在盲肠和肝脏,本病剖检的特征病变是盲肠内有干酪样凝固物质,其横切面呈同心圆状。肝脏上分布有圆形、中央稍凹陷、边缘稍隆起的坏死灶。

3、在该病治疗中,采用了抗滴虫药物甲硝唑拌料喂饲,同时配合改善饲养管理、清洁活动场地,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在孔雀盲肠肝炎的预防上,最好采用网上养殖。如地面散养,则应选择采光好,环境比较干燥的活动场地。幼龄孔雀与成孔雀要分开饲养,并对成孔雀进行定期驱虫。

5、本病与绿孔雀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很相似,但球虫病易感染10-60日龄的绿孔雀;另外柔嫩艾美耳球虫无鞭毛,可帮助鉴别。

§ 孔雀文化

绿孔雀孔雀历来被誉为“百鸟之王”公为凤,母为凰,古时就有栽起梧桐树,引进金凤凰,凤凰进谁家,谁家就发达之说。 孔雀在中国又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绿孔雀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不能进行商业经营。蓝孔雀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可以进行商业经营利用。

在中国,早在宋代以前,已陆续有孔雀入药的记载。宋代《新修本草》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编著的药典,其中将孔雀作为药物正式入药。到明代,中国药圣李时珍又在《本草纲目》中盛赞‘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药毒,服食孔雀后药必不效,为其解毒也”。据现代医学解释,本草纲目中说的解毒即现代抗氧化、消除身体内自由基,增强免疫的意思。

因为孔雀雍荣华贵的外表,和极好的观赏价值,中国各地不仅大小动物园以及野生动物园都有了孔雀园,而且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福州、成都等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小区,和高档一些的幼儿园,亦有相当多的美丽的孔雀观赏景点,形成了一道道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欢歌笑语的靓丽风景线。

一些上流的人士,逢年过节相互馈赠活孔雀,放到阳台上和门前屋后做为宠物玩赏,闲逛时候和孔雀王子或孔雀公主合张影,给家庭增添了无限乐趣。另外在一些大宾馆、酒楼,因为蓝孔雀肉的浓郁野味和“一高三低(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和低胆固醇)的特殊性,也受到了一大部分老板的青睐,尤其鄂西北神农架山区培育的蓝孔雀,因为食百药草和五谷杂粮长大,用它堡的汤滋阴补肾,祛毒养颜功效显著,也受到一些白领女士的追捧,使原本稀少珍贵的鄂西北蓝孔雀时有脱销。[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