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释义

§ 简介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中东两河流域,是一片位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冲积平原,现今的伊拉克境内,那里是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所在,有高度发达的文明。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上帝以七天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板)。

美索不达米亚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

§ 概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 。该书以一个老农民的口气告诉儿子,应该如何务农及要注意的各种事情。

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开始制作陶器,用于日常生活。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黏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黏土掺上切碎的麦秸制作的土砖。当年那里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泥砖修建的。

苏美尔人几乎和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而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神话中,神也是用了6天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人的祖先因受了诱惑而犯罪等,这些和圣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地理环境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伊朗高原,叙利亚台地,阿拉伯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之间。因平原形状成弧形,又有“新月形沃地”之称。主要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原是波斯湾一部分。由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冲积而成。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势起伏,南部多沼泽。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气候干燥。产椰枣,大麦,玉米等。

§ 历史

巴比伦国王

亚述帝国

亚述为古代西亚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1世纪末,塞姆人的一支在底格里斯河中游建立亚述尔城。前21世纪末,形成阶级社会和国家。前8世纪后半期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帝国。前7世纪一度占领埃及。帝国的穷兵黩武和高压统治,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不断反抗,前612年为米堤亚和迦勒底联军攻陷首都尼尼微。前605年赫美士战役后灭亡。

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王国。西亚巴比伦尼亚南部奴隶制城邦。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列依人在此建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其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先后征服其他城邦,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成文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逐渐衰弱,在公元前1595年为赫梯王国所灭。公元前626年,闪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占领巴比伦,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公元前612年与米堤亚联军灭亚述,其疆域包括两河流域的大部、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至阿拉伯北部地区。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国势强盛。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行扩张。公元前586年,攻占耶路撒冷,灭犹太王国,其疆域包括两河流域大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以后政变屡起,国势顿衰。公元前538年为波斯所灭。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楔形文字(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而且苏美尔人还用它来表示声音,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这就使得许多符号都成为多馀。楔形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从直立变成横卧。由于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楔形笔画的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苏美尔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经过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为一种半音节文字。在字母发展史上有所贡献。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其“准确含义”只能根据上下内容来确定,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更难以掌握。尽管如此,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乌尔纳姆法典》

《乌尔纳姆法典》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是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2006年)创始者乌尔纳姆颁布的。它适应奴隶制的发展,主要用来保护奴隶占有和私有制经济,镇压奴隶和贫民的反抗。这部法典大部损坏,只剩残片。

§ 文化

文物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被两河流域的许多国家所用。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的大洪水的故事,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後编入《旧约全书》,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两河文明的历法很有特色。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制定了太阴历,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通过置闰月的办法调整。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够区别恒星和五大行星,还观察到黄道。在亚述时期,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数学上,两河文明使用十进制和六十进制。圆周为360度,1天为12时,每时30分。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且求出圆周率为3。

§ 种族

苏美尔人苏美尔人(也译作苏默),是历史上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他们所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闪米特人(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被定期为约前36世纪。

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已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

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喀什、拉伽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

苏美尔国王的名单中包括一些早期的王朝,其中大多数可能是传说性的。最早的可以验证是存在的国王是喀什国王恩美巴拉格西,他的名字也在吉尔伽美什的史诗中被提到,因此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乌鲁克国王。

拉伽什的王朝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大建筑物。最早的有记录的帝国之一是艾那顿王建立的,他几乎占领了整个苏美尔,包括喀什、乌鲁克、乌尔和拉萨,他减少了对拉伽什的大敌温马的进贡,他的领域还包括伊勒姆和波斯湾沿海地区。

乌鲁克的祭司国王鲁嘎尔-萨格-西(Lugal-Zage-Si)推翻了拉伽什王朝的霸权,占领乌鲁克,并将它作为他的首都,建立了乌尔王国,他自称他的帝国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地中海。他是最后一个苏美尔民族的国王,此后闪族国王阿卡德的萨贡王成为苏美尔的统治者。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历史长河流入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以后,在外来敌对势力无情的打击下,乌尔王国很快处于崩溃的边缘,内部的纷争也没完没了。众所周知,和平时期文官地位高,而战争时期则武将地位高。当第三王朝的末代国王伊比辛在位时,苏美尔大将伊什比埃拉在易欣城发动叛乱,自立为王,并得到了许多其它城市的拥戴。随即不久,乌尔城便被闪米特军队攻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了。好在伊什比埃拉不光善于策划政变,也比较会打仗:他很快将闪米特人赶出了乌尔城,此后暂时恢复了乌尔王国的旧有疆域。可惜苏美尔人天生就互不服气,互不买账,等伊什比埃拉一死,各个城市又纷纷宣告脱离易欣王朝独立,其中最强大的要数拉尔萨城邦。苏美尔人这种内部不团结的劣根性,给了亚述人进攻的天赐良机,他们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大举发动扩张战争,占领了包括尼尼微、马里在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和中部;与此同时,赫梯人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叙利亚的势力越来越强,伊朗山区的几个民族也纷纷西进,好不容易复兴起来的苏美尔民族,眨眼间又处在了亡国灭种的险境。幸而他们的敌人之间也不怎么合作:亚述人决定首先打通本土朝向地中海的道路,于是和赫梯人在勒万特北部打了起来,后来巴比伦人又乘机在亚述的后院点火,结果大大延长了苏美尔民族的寿命。可闪米特人在内战中改进了不少军事技术,比如战车车轮的结构变得更加轻便了,行动起来更加灵活,而苏美尔人在内战中却什么都没学会,这就敲响了他们最后的丧钟。

公元前1793年,汉穆拉比大帝在巴比伦即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新的统一战争开始了;公元前1763年,最后一位苏美尔民族的君主瑞穆辛的首都拉尔萨城被巴比伦军队攻陷,从此以后,苏美尔人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 政治制度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见乌尔)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设总督,在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持续。统一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 古建筑

空中花园空中花园

一提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II,在位605BC-562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空中花园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 相关内容

最早的农书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该书以一个老农民的口气告诉儿子,应该如何务农及要注意的各种事情。

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开始制作陶器,用于日常生活。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黏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黏土掺上切碎的麦秸制作的土砖。当年那里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泥砖修建的。

苏美尔人几乎和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文学成就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而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神话中,神也是用了6天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人的祖先因受了诱惑而犯罪等,这些和圣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气候资料

区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气候,其余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从北部的500毫米,到南部降为不足100毫米。地处地中海与波斯湾之间,又是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地区,是西亚交通要地和各民族交汇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原是波斯湾一部分。由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冲积而成。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势起伏,南部多沼泽。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气候干燥。产椰枣,大麦,玉米等。

§ 文化文明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被两河流域的许多国家所用。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的大洪水的故事,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後编入《旧约全书》,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两河文明的历法很有特色。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制定了太阴历,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通过置闰月的办法调整。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够区别恒星和五大行星,还观察到黄道。在亚述时期,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数学上,两河文明使用十进制和六十进制。圆周为360度,1天为12时,每时30分。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且求出圆周率为3。

§ 种族战争

概述

苏美尔人(也译作苏默),是历史上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他们所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闪米特人(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被定期为约前36世纪。

组成

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已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

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喀什、拉伽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

苏美尔国王的名单中包括一些早期的王朝,其中大多数可能是传说性的。最早的可以验证是存在的国王是喀什国王恩美巴拉格西,他的名字也在吉尔伽美什的史诗中被提到,因此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乌鲁克国王。

重要建筑物

拉伽什的王朝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大建筑物。最早的有记录的帝国之一是艾那顿王建立的,他几乎占领了整个苏美尔,包括喀什、乌鲁克、乌尔和拉萨,他减少了对拉伽什的大敌温马的进贡,他的领域还包括伊勒姆和波斯湾沿海地区。

乌鲁克的祭司国王鲁嘎尔-萨格-西(Lugal-Zage-Si)推翻了拉伽什王朝的霸权,占领乌鲁克,并将它作为他的首都,建立了乌尔王国,他自称他的帝国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地中海。他是最后一个苏美尔民族的国王,此后闪族国王阿卡德的萨贡王成为苏美尔的统治者。

最后的丧钟

历史长河流入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以后,在外来敌对势力无情的打击下,乌尔王国很快处于崩溃的边缘,内部的纷争也没完没了。众所周知,和平时期文官地位高,而战争时期则武将地位高。当第三王朝的末代国王伊比辛在位时,苏美尔大将伊什比埃拉在易欣城发动叛乱,自立为王,并得到了许多其它城市的拥戴。随即不久,乌尔城便被闪米特军队攻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了。好在伊什比埃拉不光善于策划政变,也比较会打仗:他很快将闪米特人赶出了乌尔城,此后暂时恢复了乌尔王国的旧有疆域。可惜苏美尔人天生就互不服气,互不买账,等伊什比埃拉一死,各个城市又纷纷宣告脱离易欣王朝独立,其中最强大的要数拉尔萨城邦。苏美尔人这种内部不团结的劣根性,给了亚述人进攻的天赐良机,他们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大举发动扩张战争,占领了包括尼尼微、马里在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和中部;与此同时,赫梯人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叙利亚的势力越来越强,伊朗山区的几个民族也纷纷西进,好不容易复兴起来的苏美尔民族,眨眼间又处在了亡国灭种的险境。幸而他们的敌人之间也不怎么合作:亚述人决定首先打通本土朝向地中海的道路,于是和赫梯人在勒万特北部打了起来,后来巴比伦人又乘机在亚述的后院点火,结果大大延长了苏美尔民族的寿命。可闪米特人在内战中改进了不少军事技术,比如战车车轮的结构变得更加轻便了,行动起来更加灵活,而苏美尔人在内战中却什么都没学会,这就敲响了他们最后的丧钟。

公元前1793年,汉穆拉比大帝在巴比伦即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新的统一战争开始了;公元前1763年,最后一位苏美尔民族的君主瑞穆辛的首都拉尔萨城被巴比伦军队攻陷,从此以后,苏美尔人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 古建筑

空中花园

一提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II,在位605BC-562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巴比伦城的遗址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 相关条目

阿尔卑斯山博斯普鲁斯海峡巴比伦

空中花园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潘帕斯草原红河三角洲尼日尔河三角洲

泰梅尔半岛保克海峡洪泽湖

§ 参考资料

http://cyberholic.bokee.com/316480.html

http://www.jydili.net/Index.html

http://dl.5156edu.com/

http://www23.iustudy.com/

http://www.geoedu.cn/dlba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49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