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洲鸵 |
释义 | § 形态特征 美洲鸵美洲鸵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鸟类,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体长80-132厘米,身高120-170厘米,体重25-36千克。头小,颈长,体形略显纤细。雌雄羽色相近。体羽轻软,主要为暗灰色,头顶为黑色,头顶两侧和颈后下部呈黄灰色或灰绿色;背和胸的两侧及两翅褐灰色;余部均为黑白色喙扁平,直而短,呈灰色。翅膀较大,但也不能飞行。没有尾羽。跗跖和脚为灰白色,跗跖前面为盾状鳞,脚上具3趾。 § 生活习性 美洲鸵栖息于疏林、灌丛和草原。喜结群,一般为1只雄鸟和5-6只雌鸟。叫声为“隆隆”声。善于奔跑,会游泳。食物主要为植物,也吃小动物。寿命约为20-30年。美洲鸵常和鹿等做伴。 § 繁殖状况 美洲鸵没有固定的配偶。繁殖期为5-10月。雄鸟在地面上筑巢。雌鸟均产卵于同一巢中,每巢有20-50枚卵。卵的大小为132×90毫米,卵重600-750克。卵呈金黄色。雄鸟孵卵,孵化期为34-42天。雏鸟为早成性。3-4岁性成熟。 § 分布范围 美洲鸵 美洲鸵产于从巴西到东南方阿根廷广大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乌拉圭、巴拉圭东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等地。 § 营养价值 美洲鸵的全身有许多部分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美洲鸵的肉在外观上与牛肉相似,肉质鲜嫩,且富含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美洲鸵极少因病用药,很少有药物残留,适合现代人类的膳食潮流。美洲鸵的皮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名贵的皮革之一,轻柔有弹性,耐用透气性好,皮上的羽根形成天然圆点图案也增加了美观度,其耐力是母牛皮的3-5倍。美洲鸵的羽毛经济价值也非常高,应用于现代的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同时也是高档时装的配料。美洲鸵的卵大,而且味道鲜美,卵壳还是优质的工艺品。此外,美洲鸵的油和眼角膜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保护状况 美洲鸵已被列入濒危保护动物目录。 § 人工饲养 美洲鸵 美洲鸵以草食饲料为主食,耐粗饲,不与人类争食。它既具有反刍动物的耐粗饲特性,又具繁殖性能强,适于集约化饲养的特性,并且抗病力强。 饲养美洲鸵发栏舍应建设在僻静处,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大而平坦,适当种植可食的落叶乔木、灌木、苜蓿或禾草等。围栏要坚固,高2米以上。房舍面积也应较大,土地面,上铺沙土(为防鼠也可用水泥底,上铺沙土),冬季和繁殖时垫草。舍内应有操作廊和保温设施,还需注意采光。每对美洲鸵的栏舍大小为:运动场50米×12米,舍内5米×5米。 经过人工驯养的美洲鸵仍保持了其草食特性,具有很强的粗纤维消化能力(盲肠特别发达),对优质的籽实饲料需求量少。成体每天仅需供应1.5-2.0公斤精料,其他为青草,就可以满足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营养需要。美洲鸵主食混合面窝头、粮食、禾草、树叶、苜蓿、叶菜以及水果、骨粉等。混合面窝头可按下面配方配制:玉米面30%、豆饼面20%、麸皮10%、高粱面22%、白面5%、鱼粉8%、骨粉4%、盐1%。另加不定量的带骨肉末,少量多维素。3月龄以下的幼鸟,青粗饲料可占40%。精料中通常可使用50%草粉。 美洲鸵可一雄多雌饲养。3月龄后美洲鸵对气温的适应极强,成体除产卵时进入室内外,其余时间均可在露天生活。刮风、下雨、冷热天气对其均无不良影响。但是,在北方地区饲养的冬季需要注意保温,晴朗无风的天气可放出在运动场运动,夏季在无乔木遮荫的场地饲养时应有遮萌设备,中午经常人工淋浴或喷水降温。大美洲鸵在繁殖期好斗,甚至攻击人,因此要注意安全,非接触不可时需提高警惕。饲料的卫生消毒和垫草、垫沙的清理与消毒十分重要,夏秋季节应注意杜绝霉菌、内寄生虫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 与鸵鸟的区别 美洲鸵体型都比鸵鸟小。达尔文美洲鸵比普通美洲鸵还要小一些,褐色的羽毛上有白点。 除了体型更小一些以外,美洲鸵与鸵鸟的区别还在于它的脚上有三趾,鸵鸟只有两趾。羽毛也不如鸵鸟的好。[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