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粘耗子
释义

§ 制作方法及过程

制作方法简述:将粘高粱米或糯米以水浸泡后磨成粘米面,将小豆煮熟捣成泥做成豆馅,包进粘米面擀成的圆饼中,外用苏子叶裹之,上笼屉蒸熟即成。

流程图:

(一)将粘高粱米磨成面,用清水和成面团,烫过后制成剂子(二)再取适量的红小豆洗净、煮烂,制成豆馅

选用的苏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呈卵状,叶顶部呈锯齿型,可入药,有消炎去火之功效,其味清香)用沸水略汆之。用擀面杖将剂子擀 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薄皮,将豆馅包入捏成水饺型,外用涂过油的苏子叶裹好,入锅用旺火蒸熟即成。包好的苏子叶饽饽,此食俗流行于满洲全部满族居住地及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内

§ 美食来历

粘耗子关于粘耗子的来历,在满族中流传一个聪明媳妇劝夫勤劳的故事。满族早期的人家,都得在旗当兵。有的男人当过兵后,长了见识,成就了大业。也有的男人当兵后变得又馋又懒。有这么两口子,丈夫当兵回家后,庄稼活不愿干了,庄稼饭也不愿意吃了,整天好吃懒做,东走西逛。媳妇多次苦口婆心地劝他,但他总是当成耳旁风,一点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这一天是夏历六月二十五,正是懒汉的生日。媳妇对他说:“今日是你的生日,你爱吃什么,说出来我好给你做。你这个人呀!本来是属虎的,对于吃的本应不挑肥瘦一概狼吞虎咽才对,可是你却总是挑挑拣拣,这个不吃,那个没味的。”

懒汉听了媳妇的话,不慌不忙假装斯文地说:“哎,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生我那年是虎年,但是那年是个‘小进’,生我那个月也是‘小进’(指一月二十九天)。虎加‘小’字不是小虎崽子吗?加两个‘小’字,那不比虎崽子还小吗?比虎崽子还小的就是猫呗。所以,我名义上是属虎的,其实是属猫的。猫当然是最馋的啦,不挑挑拣拣吃鱼吃肉哪行呀!”懒汉说完,还得意地望着媳妇笑。

这媳妇见说不过他,又赶上他过生日,只得忍气吞声下去准备作饭。她来到自家地里,想摘些青菜,忽然顺风飘来一阵“苏子”的清香,她抬头一看,地边的苏子叶已经长成小菜碟那么大了,她顺手摘了一片苏叶,放在鼻子上使劲闻了闻,说了一句“真香呀”,她端祥着苏子叶的形状,想起刚才被丈夫数落的话,一下子想起一个教育丈夫的办法。她赶忙摘了一些苏子叶,用衣襟兜回家,又找来一些粘米面,包上豆沙馅,做成耗子的形状,然后用苏叶一裹,那苏叶的蒂把正好成为耗子尾巴。这媳妇望着蒸熟的散发着清香味的面耗子,心中早有了主意,就等丈夫回来,晌午的时候,懒汉回来了。媳妇迎上去,高兴地对懒汉说:“今个,我为你的生日准备好了你最爱吃的东西”。懒汉一听有好吃的,立刻睁大了眼珠问:“是什么?在哪儿?”,“你看”,媳妇说着顺手揭开了锅。懒汉一看,立刻不高兴了,说:“这粘饽饽是什么好东西,我早就不爱吃了”。媳妇不慌不忙地说:“你再好好看看,这可不是平常的粘饽饽,这是‘粘耗子’,你不属猫的吗,猫可最爱吃耗子。今天你这个懒猫过生日,我用耗子执行你,难道你不喜欢吗?”,懒汉上午刚说完自己属猫。中午媳妇就用“耗子”招待他,他一下子没有了应答之词,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吃。他吃了一个,觉得苏叶清香可口,味道真的不错,于是,他一个接一个,一会儿吃了大半锅,媳妇见他吃得很饱,就拿来一把锄头,对懒汉说:“粘食吃多了,不干点活消消食是要闹病的,你快去铲铲地吧!”懒汉望着自己的媳妇,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痛痛快快地找起锄头铲地去了。打这以后,懒汉不仅喜欢吃“粘耗子”,也渐渐地勤快起来,小两口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别人家的媳妇知道了这事,也都回家给丈夫做“粘耗子”吃。渐渐地,做“粘耗子”吃成了满族的一种风俗。

§ 美食特点

食之香甜可口并带有苏子叶的清香,满族人民不仅平时喜食之,而且时逢祭祀还常用来供神。

§ 有关诗篇

粘耗子粘“耗子”(二则)

白白糯米磨成面,

红红豆馅面中填。

绿绿叶裹蒸几屉,

甜甜粘粘玉牙粘。

轻解绿罗衫,

玉体内横陈。

浑若羔羊脂,

轻咬印齿痕。

点评:粘“耗子”又名“椴树叶”是辽东地区的一种类似朝鲜族打糕的小吃,用白白的糯米内装上红豆馅,外用绿色的椴树叶裹 上,上屉一蒸,甜粘入口香味扑鼻。

§ 相关趣事

粘耗子五月节,应该是南方比较重视的节日,什么赛龙舟、贴符、贴五毒……活动花样繁多。在我们北方,节日的气氛就淡的多了。我在吉林上学的时候,还可以,学校前几天就有气氛了,生活委员开始忙碌地统计每个人定的粽子、还有煮鸡蛋的数量。等到了那天早上三点,就会有很多同学互相从熟睡的梦里唤醒,然后排成不规则的队伍,向十几里外的北山走去,还没有亮的天空显得很低沉,道路也似乎变得很狭窄。我们的头还都有点沉甸甸的感觉,但脚步已经很轻松了,欢声笑语撕扯着夜的宁静,还夹杂着被惊醒的狗的慌乱的叫声,。

一边听着有人唱着"每次走过那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内心也神秘的向往着,朦胧着,迷惑着。不觉中,我们已经走亮了天,走到了山上,喧闹着、此起彼伏的互相应答的声音,抖落了大山的露水,慈祥的大山也就眉开眼笑的去迎接火红的朝阳。遇见草丛中突然飞起的小鸟就要好一阵抚慰猛跳的心脏,看到了开得正热闹的野百合花,就撩起了那淡淡的思家的愁绪。也看见有村民三三俩俩的走过,有的头上还包裹着白头巾。讨论之后知道那是准备洗脸的时候用!于是我们采了艾蒿、沾了露水、又在回去的小河边认真地洗了脸,听着同学们煞有介事地、满足地说着可以洗尽那一年的晦气了,一边往回走!等回到学校的时候就看见宿舍、班级每个门上都挂着多多少少、长长短短的蒿子,好象也有葫芦什么的,早饭主要是粽子和鸡蛋,好吃是好吃,就是感觉到像缺少点什么似的,吃过饭,我们就照常开始上课了,但今天的课堂却很特殊了,学生们先是坐着闭上眼睛、接着一个劲儿的点头,然后就渐渐放肆的趴在了桌子上了,当然老师也就难得糊涂着继续着他们那并不生动的,不得不讲的课。于是朦胧中我们整齐的桌椅就到了山里,老师就在那棵大松树下给我们上课了……

哈!现在想想,那是我过的最有气氛的五月节了。可是到了乡下的家里,却没有了那种浓厚的节日气氛了。从小到大,我家的五月节就跟平常的日子一般无二。甚至很少吃粽子或饺子,甚至,今年的五月节那天,我还说:"明天是五月节!"弄得学生们好个笑话。但每到五月节,在我的家乡,最受欢迎的食物,不是粽子,而是“粘耗子”。它也是我美味食品里的首页。妈妈也总是这样说:"五月节快到了,玻璃叶子要下来了,泡上点米,我给你们做粘耗子!"

现在想来那粘耗子便是我们那一年一度的五月节了。年年吃粘耗子,那粘耗子的做法也就无师自通。通常用粘大米,(或粘黄米、粘高粱米)兑上些相应的笨米,把米泡上几天,然后粉碎成粘面子,再把红小豆烀熟,捣碎,然后就是掰玻璃叶子了,其实就是那椴树的叶子,通常在六月初,等到它长得比人的巴掌还要大,就可以采摘了。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包粘耗子。先把豆馅和上白糖,搅拌均匀,然后用手攥紧成鸡蛋大小的馅疙瘩,暂且放在一边。然后把粘面子揪成一块一块的,拿起一块用手压成饼,把豆馅放"饼"在中间,然后两手收拢,把馅从四周包起来,攥紧。接下来再轻轻挤压成扁圆的形状,用抹好豆油的玻璃叶包上,呈半包围形状。所谓的包”,就是把叶子沿中轴线对折,让叶子贴在那个"扁豆包"上,然后一个个拥挤着放在锅里,不像蒸馒头还要留点空隙。盖上锅盖蒸上一会儿,拿出来就可以食用了。热吃,凉吃均可!

热食比较柔软、滑爽爽的、甜滋滋的、劲到到的……还有淡淡的玻璃叶子的香味。凉吃则更加劲到、爽口、耐品。每次吃粘耗子的时候,再好的菜我都不动一下,拿过来一个,先揭开一半叶子,另一半用来握在手里,就会看见乳白、光滑、锃亮的粘耗子,送到嘴边,咬上一口,就会露出红小豆的馅来,和乳白色的粘米面紧紧的镶嵌在一起,红白相间,非常好看,让你咬了还想咬,每咬一口,都会不自觉的放慢咀嚼的速度、让舌头和它尽可能的充分接触。于是,从舌尖到舌跟就都粘柔柔的、爽溜溜的、甜腻腻的。就连下咽的时候,到了嗓子眼,你都会有甜爽的感觉。粘耗子还扛饿呢!饱饱的吃上一顿,包准你到了下顿饭的时间,还觉得饱呢!粘耗子粘耗子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我想应该是因形赋意吧,因为蒸好了的粘耗子,玻璃叶的颜色黑绿,叶柄还留在上面,犹如小耗子的细长的尾巴,这是我从小就想明白了的,因为觉得自己理解的实在有道理,也就没有再去问大人!吃着这样的美味食品,叫着这样通俗的名字,你会觉得老鼠也挺可爱的呢!当然这粘耗子是我的爱物,记得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玩的间隙,不是饭时,也要顺手拿一个,吃完了,皮往随便谁家的园子里一扔,那叶子就"化做春泥更护花"了,绝对的环保。也曾见过那刚会走的小小的孩子,拿着大大的粘耗子,也知道把叶子揭开,然后,不管两边还是中间就一口咬下去,一边吃着,一边还撒着馅,任妈妈怎么要也要不下来(怕粘的噎住),只好边追着商量,边收拾那掉下的豆馅……

做好的粘耗子易于储存,用塑料袋随意的装着,放在冰箱里冷冻起来,什么时候想吃,拿出来蒸一下就又和新蒸时一样美味了。就是不放冰箱里,在伏天,也可以放七八天不会坏呢,这是其他食物所不能比的。当然粘耗子也要讲究手艺的,如果馅稀了,包的粘耗子就松松垮垮,影响美观,如果面粘了,或者是玻璃叶子抹的油少了,吃的时候就麻烦了,叶子怎么也扒不下来,干着急吃不到嘴,只好连疙疙瘩瘩的残留的叶子一起吃。每当我家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就会在旁边说,这叶子怎么怎么有营养,还能治病呢……于是我们也吃得很香。

包的时候也有学问的,生手也是不行的,我刚学包的时候,馅放在皮里了,却越包越松,越包越露,弄得里外发烧,哭都不好使!据说是没有把空气挤出去的原因。也有包的熟练的,手的起落之间,已经摆满了一连子。今天我家的粘耗子做的正合适,美中不足的是最近玻璃叶子刚刚被雹子打过,所以伤痕多了点,不过那清香的滋味还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