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胃仓 |
释义 | 胃仓 § 胃仓 【穴义】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胃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阳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穴外缓慢扩散。 【功能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膀胱经背部图 §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腰方肌。浅层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 主治 1: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 2:水肿 § 操作 斜刺0.5~0.8寸。 针刺角度 § 穴位的功能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根据穴位的基本含义,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to recept stimulus)和反映病证(to reflect illness)。 (一)感受刺激 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穴位而产生作用,这是因为刺激作用于穴位后,能激发经气运行,以达到宣通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从感受刺激这方面来说,穴位是体表存在的感受针灸、推拿等诸多刺激的感受装置(recepting setting). (二)反映病证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灵枢·邪客》指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月国 。张介宾《类经》注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穴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 ,并随之活动变化的反应点。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 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穴位病理反应(pathology response)。 § 附:腧穴定位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1)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耳后两完骨(乳突)间9寸。 (2)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9寸,歧骨至脐8寸,脐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5寸;两乳头间8寸。 (3)背腰部: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寸,大椎至尾椎共有21椎。 (4)上肢部: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5)侧胸腹部:腋至季胁(第11肋端)12寸,季胁至髀枢(股骨大转子)9寸。 (6)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18寸,内辅骨下缘(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 臀横纹至膝中14寸,膝中至外踝高点16寸,外踝高点至足底3寸。 骨度分寸骨度分寸 2.自然标志取穴法 中指同身寸 固定标志:两乳中间取膻中;活动标志:握拳在掌后横纹头取后溪。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 (1)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 (2)拇指同身寸: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横纹同身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