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肿头龙类
释义

§ 概述

肿头龙

缘头龙类中的另一支系就是肿头龙类,它的拉丁文原意是有厚的头盖骨的爬行动物。人们对这一大类恐龙的认识至少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最早发现的是它的牙齿化石,后来才陆续找到头骨等化石。肿头龙的头骨出奇地肿厚,形似屋顶,头骨的高度可达25厘米,而且突出部分是实心的。科学家按照头骨的高低把它们分成两个科,即高的肿头龙科与平头龙科。最早的肿头龙类是在英国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发现的,但它不是这两个科恐龙的祖先。这两个科的恐龙在这一时期已分道扬镳,人们至今还未发现它们的共同祖先。现在已发现的肿头龙科的化石至少有十五个属,平头龙科却只有一个属。它们生活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肿头龙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内陆平原和沙漠中。这样的地形不利于化石的形成,这可能是肿头龙化石较少的主要原因。

具有高的穹隆状头骨的恐龙属于肿头龙科。这个科可以肿头属的成员为代表。它们头骨上的颞颥孔已经闭塞,没有开口处,这就增加了头骨的重量,并使它更加坚固。由于头骨上前后骨骼的愈合和加厚,头骨的穹隆体增高了。但它们的脑容量并未增加,头顶上也没有坑坑洼洼的不平。目前已发现的肿头龙属恐龙至少有十一个种,其中最大的是一种称为“巨人”的恐龙,叫格氏肿头龙。它体形庞大,一般身长可达8米,而其他的肿头龙类最大的也不过3米,说它是肿头龙类中的“巨人”是当之无愧的。它的鼻子上以及头骨两侧长着大小不等的棘刺、骨质瘤以及疙瘩。

§ 剑角龙

在肿头龙属中最有名的,要数在北美发现的剑角龙了。剑角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属于素食性恐龙。它一般身长2.5米,高1.5米,头骨有25厘米长,6厘米厚。又厚又圆的头盖骨,几乎把它的眼睛和脖子都给盖上了。它的头盖骨是自卫的武器,在受到攻击、走投无路时,它会突然用头拼命向来犯之敌撞去,使对方遭受重创。剑角龙的身体结构很符合这种撞击的力学要求,比如它的头可以自如地前倾;前肢短、后肢长,可以使它动作灵活;长长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骨盆上的耻骨长而低,骨盆上方有六至八块互相愈合的脊椎,有骨腱把它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既加强了冲力,又起到了减少震动的作用;它的头与脊柱之间形成一个适当的角度,战斗时身体绷成一条直线,头稍向下倾,有利于冲刺。最重要的是,当它们以头相撞时,肿厚的实心头骨像安全帽那样,能减少震动的强度,以免脑震荡。此外,剑角龙有带锯齿的锐利牙齿,可以帮它撕碎和切断食物。剑角龙是成群结队地生活的,由决斗中获胜的雄性成员充当首领。作为首领,它不仅统帅整个群体,而且拥有与群体中雌性恐龙交配的权利,这是动物保存优良种系的自然选择。

§ 平头龙科

关于平头龙科恐龙,至今只在蒙古发现了平头龙。它体长约3米,头骨顶部非常厚,表面粗糙,上面还有骨质的疙瘩。它的骨盆很宽,而且与背部脊椎骨的连接很松散,为此有人猜测它可能不生蛋,而直接产下幼仔。但这一说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平头龙也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