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管胡同 |
释义 | § 地标的印象 细管胡同细管胡同大概形成于明代,清朝时称为细罐胡同,建国以后,改为细管胡同。由胡同东口走进去,首先是几座很普通的四合院,一看就是寻常民居式的建筑,再往前,胡同突然变宽阔了些,再向西走,胡同便越来越窄了,两侧的建筑也越来越单调,大多是很简朴的墙垣门。 § 流年的风景 细管胡同田汉故居在细管胡同东口不远,驻足于田汉故居前的时候,看到路过于此的行人,在发现了故居的标志以后,总会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一番,所有的一切定格在那里,纪念已尽于不言中。 田汉出生于1898年,湖南省长沙人。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30年,发起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田汉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这首伴随了中华民族抗日和解放斗争的不朽诗篇,曾经传唱于大江南北,无论是当年的大后方还是抗战的最前沿,都留下过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建国以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确定为国歌。 细管胡同 在胡同里的北京五中门前,停留了很久,看着那迎风飘扬的国旗,眼前的画面和心中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胸中出现的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慨叹。现代的教学楼里面活跃着的是即将长成的青春,他们可能不会知道曾经的躁动和徘徊,其实那景象我也没有亲厉的体验,我只是用心去解读文字的记录,以及往事的发生。 那个错乱的年代造就了青年的幼稚和无知,那个时代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旅程,短暂的年代是可以错位的,但历史却是实实在在的永恒,今天,当所有的一切归于正常的时候,再去体味曾经的发生,应该是出于内心的思考和责任。 细管胡同伴随着这段岁月,以自己平实的脚步,继续记录着属于北京的年华。 § 田汉故居 细管胡同9号——田汉故居此故居位于细管胡同9号院,东邻东四北大街。 此院在二十世纪20年代由迟氏兄弟所建,1949年售予法院,1953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为田汉购得此宅。当时田汉与夫人安娥一家住在里院,秘书居外院,后来田汉又将老母亲从湖南接来同住。在这个小院里他完成了《白蛇传》、《谢瑶环》等优秀京剧和话剧《关汉卿》等作品。1968年12月10日,因“四人帮”迫害,田汉冤死狱中。1976年唐山地震,安娥在搭抗震棚时不慎跌下猝死,不久其母也相继去世。二十世纪70年代末,该院成为宿舍。 该院为一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金柱大门一间,硬山顶合瓦清水脊。门内原有一影壁,现仅存帽头部分。一进院倒座房四间,东厢房两间,西厢房已改建;北房五间,中间一间为过厅。二进院北房三间带前廊,东西耳房各一间,东配房各三间。该院建筑皆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 该院是我国著名戏剧家、中国革命戏剧运动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先驱者田汉(1898--1986)建国后在北京的居住之所。1986年被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名曰“田汉故居”。现在该处院落仍为剧协宿舍,院内主要建筑基本保持原状,只是田汉原住的北房前廊被改建。 细管胡同9号在胡同东段北侧,坐北朝南,是一座两进宅院,在“巽”位建“金柱大门”。“金柱大门”是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台基和柱高明显高于倒座房的台基和柱高,进深和宽度也明显大于倒座房;门扉由抱框、门框、余塞、走马板、抱鼓石、板门等组成;大门的外檐柱间,檐枋下安装雀替①。形制略低于“广亮大门”,与“广亮大门”的主要区别是门扉设在前檐金柱之间,而不是设在中柱之间,并由此得名。与“广亮大门”相比,门前空间稍显局促。进入大门迎面有一座靠山影壁②,现仅存小墙帽;大门西侧是4间倒座南房,与5间腰厅③和东、西厢房各两间构成一进院,亦称“外院”;二进院(里院)有带前廊的北房3间,北房两侧各有耳房1间;另有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房屋均为清水墙体和清水脊合瓦屋面。院内建筑与格局基本保持原状,只是外院的西厢房已改建,里院北房的前廊被扩入室内。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戏剧家协会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田汉购置了此宅。田汉之子田申撰文回忆:“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在北京第五中学的旁边,有一座两进的四合院,那即是田汉在1956年后的寓所。他和夫人安娥奉老母在此颐养天年。” 田汉出身农家,喜欢田园生活。在里院的书房前面种了一架葡萄,在葡萄架边种上丝瓜、扁豆等攀缘植物。夏天,浓荫蔽日;秋天,果实累累;闲暇之时,施肥拔草,体验一下农夫生活,不也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美吗?!其实,“田汉”二字,本身就可以解释为“田舍郎”或“庄稼汉”。 “文化大革命”打破了田汉的宁静生活。1966年12月,田汉被隔离审查;1968年12月10日,田汉被迫害致死。1975年10月,“专案组”向田汉的子女宣布审查结论:“田汉定为‘叛徒’,并被‘永远开除出党’”。之后,细管胡同9号成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的职工宿舍。 1979年,田汉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1986年6月,细管胡同9号被东城区人民政府作为“田汉故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1916年赴日留学,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创办南国社,致力于以话剧创作演出为主的新艺术活动;1930年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会书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投身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 田汉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和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组织者与领导人。一生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一百余部,有《田汉文集》一十六卷行世。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为代国歌,被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为国歌。 据说,田汉在少年时代就显示出文学天赋。田汉的家乡在湖南省长沙县的果园一带,处在果园河与麻林河的交汇处,地名为“双江口”。有一位外地文人到此地旅游,见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一上联:“二河两岸双江口”;当时年仅十二岁的田汉见到上联,略假思索,便写出下联:“单人独马一杆枪”。 1959年,郭沫若先生写出了五幕大型历史剧《蔡文姬》。由于郭沫若曾有为曹操翻案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剧尾设计了蔡文姬写一首名曰《贺圣朝》的赞曲,作为对曹操的总体评价。 § 相关条目 百福郡华人联谊会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格林威治华人协会 东四五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厄普顿·辛克莱 法证先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