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代会要》
释义   汇编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典章制度及其损益沿革的史书。三十卷(一作五十卷)﹐北宋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后汉干佑时甲科进士﹐任秘书郎﹔后周时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入宋后﹐封祁国公﹐位至司空﹐监修国史。另撰《周世宗实录》﹑《唐会要》等﹐有集二十卷。

《五代会要》共设二百七十九目﹐除个别目﹑次略有调整外﹐体例一遵《唐会要》。每目内﹐先按朝代更迭﹐再依年代顺序编排史料﹐甚便检索。成书于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一说干德元年(963)﹐是关于五代典章制度的最早撰着。此后诸史于五代典章的叙述均甚简略﹐如《新五代史》只有“司天”﹑“职方”二考﹔《旧五代史》今仅存辑本﹐资料不全。这五十多年的典章﹐赖《五代会要》得以流传﹐可补诸史遗阙。王溥仕于五代﹐后周时居相位﹐谙熟五代典章文物﹐编撰此书时又大量摘引五代诸朝实录中的诏令﹑奏议﹐故史料较后出的新旧《五代史》翔实。

《五代会要》撰成后﹐诏藏于史馆。北宋庆历六年(1046)文彦博初刊于蜀﹐南宋干道七年(1171)施元之复刊于徽州(今安徽歙县)。元﹑明之际无刊本。清乾隆中方有活字本刊行。今通行本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江苏书局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之校点刊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