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山县 |
释义 | § 历史沿革 竹山县据考古研究,早在80—100万年前,堵河流域就有人类生存与繁衍。殷商时,竹山为侯国,名庸,曾名列八国之首。商末助周武王伐纣得周袭封,都方城,盛时辖今鄂川陕边境十八县。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率群蛮攻楚,为楚所灭,乃置上庸县。后县境时秦时楚,秦时属汉中郡,西汉置武陵县,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破汉中,遣刘封、孟达屯兵上庸。北朝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改新丰为上庸县,改安成县为竹山县,并以竹山之地析置罗州。隋唐时,竹山、上庸二县隶房陵郡。元循旧制,属湖广中书省襄阳路。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 省竹山于房县,旋又复设,属湖广布政使襄阳府。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始修今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析县西尹店设置竹溪县,隶属郧阳府。民初属湖北省襄阳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后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年1月20日,竹山全境解放,属陕南行政主任公署。新中国成立初,竹山县属两郧专员公署,1950年4月,改属郧阳地区公署,1953年1月,属襄阳地区公署,1965年,重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0月,属十堰市。 2005年10月9日,湖北省民政厅《关于竹山县调整潘口乡行政区划的批复》(鄂民政发[2005]68号):经省政府批准,同意竹山县将潘口乡的三台、肖家沟和原庙湾村民委员会划归楼台乡管辖;将潘口乡的南口村民委员会划归双台乡管辖;将潘口乡的窑沟和原邓坪村民委员会划归城关镇管辖。截至2005年12月31日,竹山县辖9个镇、8个乡。共有19个居委会、247个村委会。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38787人,其中:城关镇43903人、溢水镇23758人、麻家渡镇21581人、宝丰镇34093人、擂鼓镇27221人、秦古镇26654人、得胜镇29346人、田家镇12991人、官渡镇15689人、茅塔镇11304人、潘口乡15576人、牌楼乡7408人、黄栗乡21404人、竹坪乡27175人、大庙乡12778人、三台乡11016人、双台乡7275人、楼台乡10597人、沧浪乡10894人、文峰乡17582人、深河乡13974人、峪口乡12696人、梁家乡6309人、柳林乡10167人、洪坪乡7396人。 §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竹山县地跨东经lO9°32—IlO°25’、北纬31°30’— 32°37’之间。东连房县,西交竹溪县、陕西 句阳,南接神龙架林区、四川 巫溪,北邻郧县、陕西白河县。县治城关镇东南距省会武汉市682公里,东北距郧阳行署驻地十堰市172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3.5公里。总面积3,582.4平方公里,折合为537.93万亩,其中山林2,690.864亩,耕地850,997亩(水田132,171亩)水面87,695亩,其他1,749,764亩。 地形 全县地势由南、西向东北倾斜,特点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以官渡公社的瓦桑河巨型断裂为界,南为高山区,东南为二高山、低山区,中南为低山区,北为高山、二高山、低山区,西北为二高山区,中西部为低山、平丘、盆地区。海拔高差2,520米。境内最高点是葱坪山,海拔2,740.4米,最低是尼姑河口,海拔220米。山脉境内各山由两大山系构成。绵亘县西北的双星寨、韩家山、天堂寨、圣母山,陕西省旬阳、白河县交界,在县境东北的沧浪山、马槽山、野人山、界岭山,与郧县交界;属于由西向东定向,海拔在l,500米以上,属秦岭东延余脉的界岭——武当山系。在县境东南的龙王岭、白岩寨、竹山垭子,与房县、神农架林区交界,位于县境西南部的黄宝山、黄家坪、黄龙山尖、南天门、苦菜地子、葱坪,竹溪、四川巫溪交界;由南向北定向,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属大巴山系。此外,九华山、云霄观,在县境中南部,海拔在l,000米以上;宝丰山,十转山,霍山在县境中部和中西部,海拔在600米以下。 水系 全县有大小河流646条,其中长流河98条,季节河548条。河流共长2,740.7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57公里。河床稳定,多由粗砂砾石组成。堵河,发源于陕西镇坪县杉树坪及神农架台子上,流向自西、南向东北,由竹溪泗河和房县九道梁河入境,于尼姑河口出境,为水上运输主要航道。此外,还有深河、洪坪河、公祖河、霍河可以通航,其余只供灌溉,流放竹、木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37亿立方米,最大流量为4.14立方米/秒,最小0.2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76.4万吨,年侵蚀指数每平方公里为l,043吨。 气候 竹山虽为副亚热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属北温带,但地处汉江、堵河盆地,又为高温区,热量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10.2℃至15.6℃,最冷月(1月)一1.9℃至3.1℃,极端最低气温一9.9℃(1956年1月21日) ;最热月(7月)21.7℃至27.7℃,极端最高气温43.4℃(1966年7月20日),为全省极端最高气温之最。日照时数年平均1,650.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始霜10月10日,终霜3月20日,年平均无霜期由中部地区的252.8天,向四周递减到163.4天。年平均降雪20天左右。全年多偏西南风。 自然灾害 竹山县 主要是干旱、洪涝、低温、秋寒及冰雹。据竹山气象站对1952年至1981年降雨量的分析,30年中正常年景只有9年,其余都有程度不同的灾害。1958年7月,1975年8月,1980年6月三次暴雨的洪水,使沿河两岸庄稼一扫而光,颗粒无收,损失惨重。秋寒,按每年大于25天计算,平均5年2次,以堵河河谷中、西部丘陵,西南、东南边界山区最严重,2年次。低温,按每年大于12天计算,平均5年2次。 土壤 黄棕壤占l,527,592亩,黄棕壤性土占2,315.845亩,两项合计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71.4%。黄沙泥土占625,652亩,黄泥土占715,045亩,石渣子土占l,648.966亩,细石皮占433,204亩,黄灰包土占282,671亩,森林黄灰包土占244,702亩,黄石渣子灰包土占304,868亩,这7个土种在全县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79.1%。分布在北部的,主要是云母片岩发育的粗骼土壤;东部沿河低丘,有少数第四纪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如黄棕壤和粘土黄褐土;中西部主要有水稻土,第四纪粘土黄棕壤、红沙岩黄棕壤,土层深厚,地势平缓,肥力较高,加之生产基础较好,是竹山的主要产粮区;南部高山区主要为云母片岩风化物发育的粗骼土壤及高山森林土壤。 生态地位重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江汉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纵贯县南北的堵河流域生态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的成效。 § 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竹山县版图呈“7”字形,北宽南窄,东西横距最宽为81.8公里,南北纵距最长达123.5公里,总面积358780.74公顷,折合538万亩,占湖北省版图面积的1.93%。其中耕地3957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1.03%;林地239961公顷,占66.9%;园地5103公顷,占1.4%;牧草地23公顷,占0.01%;水面6177公顷,占1.72%;城镇、村庄、工矿占地7683公顷,占2.15%;交通设施及道路占地995公顷,占0.28%;未利用地59246公顷,占16.51%。 土地开发利用有三个特点:一是山场面积富裕,优势突出。山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7%,且分布范围广,既能适应乡(镇)规模开发利用,也适合村、组及个体分散经营,其类型和小气候适宜于林、牧、特产的发展,为全县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二是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多样化开发初具轮廓。竹山县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种类较多,适应南北生物资源繁衍,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由于土地资源多样化开发利用,使土地生产力得到提高,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三是土地资源分布不匀,区域差异性大。由于地形、地貌错综复杂,高、中、低山交落有致,造成土地资源分布不匀。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沿305省道两旁及西南部一些地区,成片的35度以下耕地,在中西部占60%,而在南、北部,耕地则极为贫乏。森林资源多数分布在整个竹山区域的外围,尤以南部最为丰富,腹部则只占20%以下。不光土地资源分布不匀,而且区域条件的差异也较大,自然条件(如气候、日照、雨量等),社会经济条件(如交通、通信、投资环境等),历史发展水平等也各有不同。 2、矿产资源 竹山辖区主体处于武当山-大别山金、银、铅、锌成矿带(三级),郧县鲍峡-竹山得胜银、金、铜、钒、钼、稀土、重晶石、绿松石成矿带(四级)的南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截止2005年底,全县已发现矿产32种,矿点、矿化点217处,其中上表矿产13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石煤),黑色金属矿产1种(钒),有色金属矿4种(铜、铅、锌、钼),贵重金属矿产2种(银、金),稀散、稀有、稀土金属矿产3种(轻稀土、铌、镉),其它非金属矿产2种(石灰石、瓦板岩)。 全县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有石煤103处,其中百万吨以上有25处,概算地质储量3亿吨,平均发热量在2500-3200大卡/吨,该矿赋存于寒武系地层中;铁矿(褐铁矿、磁铁矿、赤铁矿)以褐铁矿为主,其它次之,具有一定的工业开采价值;钒(钼)矿平均品位1%左右,地质储量2342万吨;硫铁矿(黄铁矿)地质储量1.5亿吨左右,具有开采价值;绿松石资源品位高,储量大,概算地质储量5万吨左右;板石矿(黑色硅质板石、青灰混质板石、灰色泥质板石)概算地质储量为4.1亿立方米;重晶石地质储量2500万吨。现已开发利用的有大中型银(金)矿1处,小型钒矿1处,绿松石矿3处。拟对外招商引资开发的大中型铌稀土矿各1处,钒矿多处,硫铁矿(黄铁矿)大、中、小型各1处。石灰石、辉绿岩、花岗闪长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及品位很高,具有开发潜力。竹山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质勘察程度低,大部分矿产资源未探明。 3、水资源竹山县竹山县雨量充沛,河流纵横且河道落差大,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四面环山、中西部较为开阔、堵河干流直穿而过的地形特点。境内众多河流源出边缘山地奔腾而下,汇入堵河,全县河流均属堵河水系,共有河流(沟)252条,河流全长2032.1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5-10平方公里的132条,10-20平方公里的57条,20-50平方公里的30条,50-100平方公里的10条,100-500平方公里的16条,500-1000平方公里的4条,1000-10000平方公里的2条,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条。 众多的河流,丰沛的降水,使竹山蕴藏着百万千瓦的巨大水能资源。据科学测算,竹山境内堵河干支流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116.5万千瓦,富甲鄂西北。全县有大小127处良好坝址可供建电站,拟建的潘口电站和龙背湾电站装机分别为51.3万千瓦和18万千瓦。截止到2005年底,竹山县已建各类水库59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4座,小(二)型水库42座,总控制流域面积3821.56平方公里,总库容21391.29万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13626.78万立方米,死库容4470.68万立方米。全县主要有谭家河水库、松树岭水库、霍河水库、店坪水库等。 4、生物资源 竹山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变化明显,物产丰富。农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小麦、油菜籽、花生、薯类、豆类、芝麻、烟叶、蔬菜、药材、洋芋、魔芋、高梁、绿豆、莲藕、苡仁米、荞麦、粟谷、向日葵、麻类等。全县有乔灌木树种108科344属988种,森林共33科89种,其中乡土树种70种。外地引进树种19种,主要珍稀树种28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水杉、珙桐等,二级保护树种有连得树、光叶珙桐、杜仲、银杏、金钱松等19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树种有紫茎、腊梅、麦吊云杉等。特产资源共12类898种,其中草类7个品种,茶类69个品种,烟类7个品种,果类86个品种,药材类546个品种,食用菌类14个品种,主要有肚倍、茶叶、油桐、生漆、板栗、核桃、木棕、木耳、柑桔、食用菌、黄姜、黄连、天麻、山竹、猕猴桃等。 常见野生动物有23目33科3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雕、白鹤、猕猴、黑熊、大灵猫、林麝、小天鹅等18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花面狸、豪猪等60余种。水产资源共有鱼类6目9科44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鳜、泥鳅、鳝、鲢、草鱼等;名贵鱼有大鲵等。 由于竹山森林茂密,适宜野生动物生长栖息,资源十分丰富。除习见的动物外,还有粗15~85厘米的大蛇、鸡冠蛇、独角兽、过山黄、1.3米以上的短尾猴、驴头狼、野牛、野马、花鹿、长颈鹿、白明鬃羊、白獐子、白麂子、白熊等。 野生植物中比较名贵而利用价值较大的有:金银花、腊梅花、猕猴桃、湖北海棠、黄山药、穿地龙等。 § 产业概况 竹山县的经济发展,1978年至1984年主要是农村的全面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创历史记录。1985年至1995年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粮油产量规模性扩展和农民积极性及农村资源的极大消耗,特别是对土地资源过渡利用来完成的。推动了县域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崛起。1995年后把水电能源、医药化工确立为两大主导产业,同时把绿色食品、矿产品加工、机械加工与优势农产品加工确定为辅助产业。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 “十五”期间构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格局,全县生产总值由8.21亿元增长到12.65亿元,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由6046万元增长到8878万元,年均增长8.1%,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1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5倍。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路网工程238公里,鲍竹路、竹向路基本达到山区二级路标准,新修通乡油路120公里,通村水泥路300公里。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44元和1875元,比2000年分别净增2180元和543元,年均分别增长9.9%和7.1%。 1、水电能源产业截止2002年,全县共建成电站20座,总装机3.5万千瓦。未来5—10年,水电能源业将实现更大发展,目前,装机5万千瓦的松树岭电站截流取得成功,已利用世行贷款开工建设;顺水坪电站正在进行发电机组安装调试,即将竣工发电;浪鹰岩电站争取市巨能公司合资成功并开工建设;装机51万千瓦的潘口电站等电站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2、医药化工产业 竹山县建成了10万亩肚倍和8万亩黄姜两大原料基地,培植了天龙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天新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八一生物肥有限责任公司等4大骨干企业,新发展民营黄姜加工企业14家,皂素、水解物生产能力分别达到350吨和700吨,2002年皂素产量达到62吨,水解物产量达200吨。林产化工产品的生产出现转机,开发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主要有:肚倍深度开发系列产品单宁酸、没食子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丁香酸等24种产品。生物肥系列产品有生物固氮肥、生物复混肥、专用复混肥、磷肥等;硫酸系列产品有工业硫酸、硫酸二甲脂、锌焙砂等。 3、绿色食品产业 依托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资源,全县形成以茶叶生产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圣水茶叶获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中心认证,2002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250吨,实现收入2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13.6%。山野菜、小杂粮生产加工能力得到了提升。 4、金银珠宝饰品产业 全县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绿松石加工营销业达到6家,形成了十堰鑫银有限责任公司、竹山民族工艺厂、宝丰珠宝公司3家骨干企业和45万吨金银绿松石系列产品。 5、建筑建材产业 竹山县 形成了兴龙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兴秦集团、中港天威石材有限责任公司3家骨干企业和30万吨石灰、10万方米石材的开采加工能力,开发了水泥系列产品和硅质黑石系列产品。 6、基础设施 襄关省道以及鲍竹路、竹向路构成了县公路交通“大十字”路网架构,以305省道、白竹路、竹向路、竹旬路改扩建为主的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00多公里;全县17个乡镇、251个村、22343个农户开通了闭路电视,每百户城乡居民程控电话拥有量分别达到40门和8门;乡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宝丰、官渡、得胜为支撑的城镇化格局 § 民间习俗 1、手工业 竹山手工艺人有铁、铜、金、银、锡、泥瓦、木、砌、石、蔑匠等,这些手工业者多数是上门做活。计工方式有两种,一是按天计工称“点工”;二是按件承包称“包活”。雇主对匠人多以茶、烟、酒、肉招待。其中木、砌工参加造屋时,在开工、立门、竖架时都由主人家设宴席招待。上屋梁时,主人除设宴招待工匠及帮忙者外,还要贴红对联,放鞭炮,并给工匠封“红包”,此习俗一直沿用。各行业艺人都遵崇本行业的传统习俗,各有供奉的祖师。各行业能工巧匠还自然形成行会,在祖师诞辰期举行祭祀活动,由其首领负责操办,祭祀的一切活动费用全由入会者分摊。各行会一般都有常设会址,由总管经办日常事务。会首由会员选举产生,负责制定本行行规和祭祀礼议程序,并监督人会者自觉遵守。违犯行规者,接受惩罚。此习俗至民国末年已淡化,新中国成立后消失。各行各业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继承人。青年人想学艺者,或由师傅看中选定,或托邻里亲朋介绍,经师傅同意后成为学徒。学徒从师必择吉日行拜师礼,由学徒家备酒席,请中人(介绍人)和亲友、族长等人陪同,举行收徒仪式叩拜礼,并签订收徒合同。一般都是3年出师,3年内由师傅管吃、管住、管劳动、管穿戴,或随意给点零化钱,不给工钱。有的学满出师时由师傅送给一套工具,自立门户做手艺。有的出师时还要置办宴席款待师傅,馈赠礼品,感谢师傅传艺。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艺人仍有收徒传艺的习惯,礼仪由繁到简。 2、商业开业时要举行仪式。一般都要张灯结彩、贴对联、鸣放鞭炮、挂匾受礼、宴请宾客。店内张贴“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目下一言为定,早晚市价不同”等条幅。多数商号雇有店员(营业员),其规矩同手工业者收徒大体相同,初期不给工钱,只管吃、穿、住,终日在店内劳动。3年期满留用,通过面议(多通过中人)支付工钱。具有才华的雇员,店主又信任其品行的,往往被委以重任,派往分店管事或当店主的总管。更具活动能力、善于经营理财者,被派往老河口、武汉等地栈房坐栈,管理进出货物。年终各分店及坐栈人员都齐集商号举行团拜活动。其中生意兴隆、获利多的商号,大摆酒宴以示庆贺。有的店主还要按店员的职务、能力、贡献大小封“红包(奖金)”。新春正月初九,一般都财门紧闭,遇有会道贺说吉庆话的乞丐给赏钱。此习俗,临近解放时已逐渐淡化,新中国成立后均废除。 3、水上运输 竹山县 新中国成立前,竹山货物进出主要依赖堵河水运。木船分渡船和货船两种。“划子”专供行人过河;“秋子”、“摆桨”、“神驳子”专运货或长途载运旅客。驾船的都有称谓,掌舵者称太公,纤夫称伙计。太公中有掌舵(舵手)和揽头(掌棹)之分。舵手主宰安全,号令严明,处置果断,遇有怠慢拖沓或操作不当即喝叱、跺脚骂人。船老板因行走江湖,一般都参加“青帮”、“红帮”。船帮信奉杨泗爷,各码头建有杨泗庙。船帮规矩森严,尤其开船例规多,船头挂红布,事先备有雄鸡一只,还有鞭炮、香、烛、黄表、酒、肉等物。开船时由揽头的燃香、焚表、鸣放鞭炮,划破鸡冠,将其鲜血淋撒船头:太公带领众水手叩拜水神,祈求神灵庇护,一帆风顺。船离岸起航后,由揽头带领喊“号子”。航行期间,忌说:“撞、打、沉、翻、搁、难、拖、捞”等不吉利词语。如遇船中老鼠上岸,当天便不开船,另择吉日起航。 4、饮食 (1)喝茶 以县城、溢水、保丰、擂鼓、官渡、田家为甚。县城居民和县西集镇有闲阶层人士早起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沏茶。解放前仅有少数地区产茶,茶叶鲜叶经手工炒制成绿茶。饮茶者惯用陶土小壶、陶土杯作茶具。饮茶费用颇大,富裕户常年饮茶,农产只在节日或宴请客人时饮茶。解放后,竹山茶叶生产遍及全县,县内自给有余。制茶工艺精湛,所产绿茶颇有名气,嗜爱饮茶者遍及全县。 (2)栽秧酒 栽秧时节,人们相互帮工,不计报酬。主人提前几天做米酒、备盛宴款待帮工者。届时除正餐以丰富的酒肉招待帮工外还备有“接腰”食品——于上午10时许和下午4时许将“过饷”食品(本家米酒、汤元、蒸馍)送往田间,供栽秧者享用。较富裕的农户还设宴邀请近邻、本家、朋友共饮“栽秧酒”,互相祝贺,祈求有个好收成。 (3)喝年猪汤 农历冬腊月农户杀年猪时,都要煮几斤乃至几十斤猪肉和猪下水(内脏)宴请邻里大人小孩饱食一顿,名曰“喝年猪汤”。回民宰杀畜禽更有讲究,凡宰羊、杀鸡,必请阿訇师傅先祷告一番。 (4)懒豆腐 官渡老街 将黄豆制成豆腐脑,放人大米,温火煮成粥。食用时以红辣椒汁加香油、食盐、香莱作调料,其味甜、咸、辣俱全。此吃法流行于县西,是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5)面面饭 南部高寒山区山民的主食。其做法是将苞谷糁加水拌润湿,然后上甑蒸,蒸熟后翻甑,撒水拌匀后再蒸,直至熟透为止。吃这种饭一般佐以“合渣汤”伴食。百姓说:“面面饭,合渣汤,吃丁心里才不慌”。合渣汤做法和“豆渣”一样,但不掺大米,吃时配以千食。 (6)酱豆 到了秋冬,将黄豆煮熟后捞入容器摊开,上盖树枝(选择气味纯正的),使豆发酵,然后拌以干辣椒粉、盐和各种五香佐料煎的水人坛。泡而不晒者,谓之“酱”,晒干者,谓之“干酱豆个儿”。 §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纵贯县域的堵河,地貌地形奇特,自然景观秀丽多姿,堵河源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十大景区和三十六景点组合而成的驴头峡画廊被定为省级中型旅游区;还有九华山原始森林公园、霍河水库等。戏曲、民歌、故事、剪纸、泥塑、书法等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民俗风情风味独特。县处长江三峡、神龙架、道教圣地武当山、古都西安、襄阳古隆中五大风景旅游区之间,具有旅游区位优势。 1、武陵峡风景区武陵峡位于官渡镇境内,峡谷全长33千米,峡谷平均高度1000米以上,平均宽度5米左右,为华中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将其命名为青峰断裂带。武陵峡山峦俊秀陡峭,内有许多大型溶洞群,飞泉流瀑,九曲回肠,青天一线,地缝深渊,蔚为奇观。峡谷内原始森林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遮天蔽日。武陵峡风景区由桃花源景区、峡谷原始生态景区、地质公园等部分组成,主要景点有桃花源古风村、猴跳峡、一线天、中柱峰、五龙洞等。 2、堵河源风景区 位于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由国家AA级风景区-九华山森林公园、柳林墨池风光、鲁班峡等景区组成。堵河自神龙架境内的大九湖涌喷而出,出水口形如巨龙之口,吐出一泓清流,从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并由此形成108道气势雄伟壮观的瀑布,长达4千米的瀑布群令人叹为观止。108条瀑布姿态各异、气韵不同,可谓奇观。瀑布群内还有野人洞、天生桥、白虎涧,景色十分迷人。堵河洪坪段水流清澈蜿蜒,两岸峰奇多姿,更为奇特的是岩溶洞遍布。堵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取水源。主要景点有:令牌寨、枪刀山、樱花岭、豹子垭、原始林海、鲁班峡、天鹅湖等。 3、女娲山风景区竹山县位于宝丰镇境内,距十堰市180公里。305省道横穿该镇东西,国家拟定的“襄樊-天水”高速公路从此地经过。女娲山风景区有大小山峰22座,主峰海拔900米,女娲祭坛建在主峰,其它诸峰仰首相望。根据唐五代学者杜光庭的《录异记》、明代学者徐道全的《神仙全传》和清《康熙字典》以及当代的《中国神话辞典》,均记录了先祖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是竹山县女娲山。女娲祭坛按先天八卦图建成,女娲像高16米,在国内属最高。恢复建成女娲庙和“女娲炼石天真”古碑。主要景点有女娲祭坛、双龙洞、打席场(女娲抟土造人处)。 4、石佛寺 石佛寺在县城西北35公里,双台乡境内。始建于明代,据古县志记载,有一僧在此盘坐圆寂,年远而身不损坏,面目须眉宛然,旁一石碑镌刻“龙德戌子年,古风大和尚清绩二十六世,三月十五日辰时生,八月十五日坐关圆寂”。乡人称其为佛,故名石佛寺。相传该寺求神问卜十分灵验,周边四川、陕西、郧县和竹山前去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香火十分鼎盛,文化大革命后逐渐颓废、损毁,现已修复。 5、高家花屋 位于竹坪乡解家沟村的一栋民宅,约建于清朝中期嘉庆、道光年间,整个民宅为宫殿式建筑,前后有三进院落,气势恢宏,内有大量石刻木雕的门槛壁画,取材内容丰富,雕刻技法娴熟,人物刻画细致生动,线条简洁流畅,经几百年风雨剥蚀,仍然色彩艳丽,栩栩如生。该建筑占地面积1218平方米,现存建筑48间。 6、南水源风景区 主要包括木鱼湖(霍河水库)旅游区、郭家山庸文化主题公园、龙背山、莲花寺等景点。木鱼湖位于县城东八公里处,因山形似木鱼而得名,海拔440米,山下有世称“亚洲第一”的土坝水库-霍河水库(现更名为“木鱼湖风景区)。该库有7000亩水面,20000亩山场,周围有“八沟”(大田沟、小田沟、臣子沟、火炮沟、二心沟、大中沟、殷家沟、洞沟)、“六山”(木鱼山、罗汉山、刘家山、玉峰山、杨家山、大尖山)、“一塔”(文峰塔)、“二庙”(八仙庙、牛王庙)、“一寨”(青山寨)、“两洞”(刘家洞、窟窿洞)、“一岛”(庙梁岛)、“一园”(千亩茶园)。该处山水相依,湖光山色,风光秀美。郭家山庸文化主题公园就是将竹山的古迹(登爽亭、梯云阁、文庙大成殿、王三盛大院等)复制到郭家山建成上庸古文化公园。 § 参考资料 1、http://www.zhushan.gov.cn/ 2、http://www.cnhubei.com/aa/ca133823.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