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会问题 |
释义 | § 含义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 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总的来说,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社会问题 § 构成要素 主要指构成社会问题的基本成分或单元。对于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社会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美国社会学家R.C.富勒认为,社会问题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前者表现为威胁社会安全的一种或数种情况;后者表现为社会上多数人公认这种危害,并有组织起来加以解决的愿望。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也认为,社会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共同生活发生了障碍,一是社会进步发生了障碍。这两个方面决定了社会问题涉及的人数,或为社会全体成员,或为社会部分成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C.W.米尔斯区分了个人麻烦和公共问题两个方面。他认为,在社会上流行一时,同时又使个人深感其害的问题不一定就是社会问题。只有超出个人特殊生活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制度或历史有关的,威胁社会多数成员价值观、利益或生存条件的公共问题,才具备形成社会问题的条件。 6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越来越重视社会问题构成要素的分析。R.K.默顿提出了一种两维分析方法,认为一方面社会问题从类型角度应有社会解组和离轨行为之分;另一方面社会问题应有潜在性和外显性两种特性。与此同时,有些社会学家强调社会问题的破坏性,认为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应包括问题的社会性、紊乱性和破坏性。即社会问题必然是社会共同具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和功能失调、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发生紊乱,并直接造成社会日常生活的破坏。 中国社会学家大多从4个方面来考察社会问题的构成。有的学者认为,判定一种社会现象是否为社会问题,应从以下 4个方面来考察:①发生的情境;②价值、规范和利益几个方面的失调或破坏;③并非由个人或少数人引起或所能负责的;④必须有多数人或整个社会采取行动加以改进。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会问题的构成应考虑它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问题的性质和社会后果等4个方面。 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由下述4种要素构成:①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的情况;②这种情况必定影响许多人;③这种失调情况必须引起许多人的注意;④必须通过集体行动予以解决。 § 特征 一般地说,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六个方面。 普遍性,指社会问题自始至终存在于每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生活中; 变异性,指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或社会,表现各不相同,各具特性; 复合性,指社会问题在产生原因、存在方式或表现形式以及后果等方面的复杂的性质,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常常是几种社会问题同时并存,并引起一系列破坏性的社会后果; 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时间规律性。通常说,社会问题总的时间进程及其阶段性,是周期性的两个基本含义。社会学家则特别强调周期性中潜伏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威胁、损害的破坏性作用。 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成群成串地出现,这使得社会问题的破坏性作用更大。 § 类型 社会问题的类型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 从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地区差异可分为普遍性社会问题与特殊性社会问题; 从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可分为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 解决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社会问题的解决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使生产关系及其它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第二,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 第三,着眼于制度、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第四,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 § 参考文献 【1】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六章 社会问题概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