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条草蜥 |
释义 | §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白条草蜥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蜥蜴亚目 Lacertilia 科:蜥蜴科 Lacertidae 属:草蜥属 Takydromus 种:白条草蜥 T. wolteri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白条草蜥 白条草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蜥蜴科 中文属名:草蜥属 拉丁文名:Takydromus wolteri 英文名:Mountain grass lizard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Fischer,1885 § 物种研究 白条草蜥 研究白条草蜥卵在温、湿度分别为30℃、-12kPa的条件下,孵化过程中胚胎生长以及对物质和能量的动用。孵化过程中,每隔5d测定卵重。孵化第10、15、20天,分别解剖来自不同窝的卵15、15、12枚,分离为胚胎、卵黄和卵壳。初生幼体测量、称重后冰冻处死,随后解剖分离为躯干、剩余卵黄和腹脂肪体。所有材料65℃恒温干燥,用索氏脂肪提取仪测定脂肪含量,氧弹式热量计测定能量含量,马福炉测定无机物含量。白条草蜥卵的平均孵化期为24.7d.卵孵化时从基质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卵孵化0~15d、15~20d、20~24.7d,胚胎分别利用新生卵能量的11%、14%和75%.0~20d,胚胎生长缓慢;20d后生长迅速.卵孵化过程中,干重、非极性脂肪和能量的转化率分别为50.3%、24.9%和51.9%。初生幼体的能量组分为:躯干95 2%,脂肪2.2%,剩余卵黄2.6%。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来自卵黄和卵壳。结果显示,白条草蜥从卵到孵出幼体物质和能量较低的转化率主要与较高胚胎发育投资和较小的剩余卵黄有关。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白条草蜥消化道嗜银细胞进行了染色和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在白条草蜥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锥体形、椭圆形等;其嗜银细胞分布密度于胃幽门最高,胃体次之,十二指肠最低。其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和取食方式等有关;根据其形态,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 生态分布 白条草蜥分布于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福建等地, §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药用 药名:白条草蜥 来源:白条草蜥的全体。 功效:活血祛瘀、消瘿散结、清热止咳、安神镇静。 主治:用于跌扑骨折瘀血青肿、瘿瘤、症瘕、瘰疬、痰核、肺热咳嗽、癫痫者。 白条草蜥 性味归经:苦、咸,寒。入心、肺、肝、肾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一3只 拉丁名:Takydromus wolteri Fis-ther.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