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向导》
释义

§ 简介

《向导》

《向导》周刊,第1任主编蔡和森。1925年10月后,彭述之、瞿秋白相继任主编。陈独秀领导刊物的出版,并题写刊名。主要刊载政论文章,集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促进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策略,批驳敌对宣传和改良主义主张。在陈独秀、彭述之的右倾机会主义影响下,也作过一些错误宣传。设有“中国一周”“世界一周”( 后合并为“时事评论” )“通信”“ 读者之声”“什么话 ”等专栏。

《向导》周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先后随中共中央迁往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坚持出版发行,发行量最多时近10万份,并远销海外。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被颂为黑夜沉沉的中国的“一线曙光”,是指导千百万苦难同胞前进的“思想向导”。但是,《向导》周报在后期受到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影响,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等问题上也宣传了错误的观点。1929年7月《向导》停刊。[1]

§ 意义

《向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结成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这个目标上来。

《向导》同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和英国人办的《字林西报》、《京津泰晤士报》等,攻击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甚至鼓吹对中国进行“惩罚战争”。《向导》痛斥了这类言论,从多方面剖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向导》还指出,帝国主义的报刊和通讯社是在对中国进行“新闻的侵略”。 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有的高喊“武力统一”中国,有的打出“联省自治”的旗号,有的进攻时宣布“武力统一”,退守时主张“联省自治”。

《向导》联系军阀的实际行动分析这些口号的实质,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中国局势黑暗混乱的根源。通过《向导》的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很快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口号。

《向导》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曾经参加新文化运动、作为《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的胡适,这时公开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5月,胡适在北京创办《努力周报》,10月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国际的中国》一文,反对发表在《向导》上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向导》从来就是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许多文章都分析了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指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向导》还发专文批驳胡适的观点,指出胡适“完全为美帝国主义辩护”。文章明确的回答胡适“租界和东交民巷只有官僚、政客、安福系、交通系、帝制派觉得是福地,外币也只有少数富人觉得是金不换的货币,总税务司只有少数银行家觉得是神人,胡先生或者也是这样觉得,我们小老百姓倒不觉得这样”。

《向导》还批评了〈努力周刊〉关于“好人政府”的主张。 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

《向导》发表了许多文章评述国民党的现状及面临的抉择问题,积极宣传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与良好前景。《向导》的文章,诚恳地帮助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抛弃对帝国主义和某些军阀的幻想,转向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