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筱翠花 |
释义 | § 艺术经历 《坐楼杀惜》剧照 筱翠花,名于连泉,原名桂森,字绍卿,原籍山东登州。7岁人鸣盛和科班学梆子花旦,改名盛琴,艺名小牡丹花。筱翠花九岁入老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梆子、京剧花旦,曾名盛琴,艺名“小水仙花”。出科后曾搭斌庆社演戏,后曾自行组班任主演。曾拜田桂凤为师,同时向路三宝、余玉琴、侯俊山、王瑶卿等学艺。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1912年加入富连成科班,为连字科学生,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由于他在科里替人扮演梆子戏《三疑计》里的丫环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一个艺名,叫筱翠花。(另一说,因为他在富连成社演《遗翠花》一剧中的丫环翠香非常出色,于是萧长华先生便给他起了个带有纪念意义的名字——筱翠花。语出《中国京剧史》(中卷))他的艺术师从田桂凤、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和王瑶卿、郭际湘。 1918年出科后,他搭入斌庆社演戏。又从著名旦角田桂凤、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学花旦戏。能戏多,戏路广,文武兼备。曾与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尚小云等名角合作。后来曾辅佐尚小云,并参加尚派新戏《婕好熊当》、《白兔记》等演出。他也和杨小楼演过《东昌府》、《战宛城》,和余叔岩演过《坐楼杀惜》、《游龙戏凤》等。最后,自己组班,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演出,声誉大振。 § 艺术特色 筱翠花扮相姣好,眼睛大而秀美有神,双目似会说话,正所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身段苗条,嗓音虽然略带沙哑,但是演唱和念白功力深厚,能够响堂打远,字字能够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筱翠花的技艺精湛,表演精细,刻意求工,所以有人说筱翠花先生的表演犹如工笔画。他的跷功已臻化境,解放后废了跷,但是他仍然走跷步,很见功夫。筱翠花 筱翠花的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极具法度,富有女性的古典美。有人把荀慧生先生和筱翠花先生表演的戏路子和风格做了这样的比较。从戏路子上看,荀慧生先生善于演的是花旦里边的闺门旦和小旦,也就是表现一种娇憨、天真活泼的少女的形象,所以有人说看荀慧生先生的表演,好比看抓拍的人像摄影,一颦一笑都具有鲜活的风情美。而筱翠花先生他演的是花旦里的泼辣旦、风骚旦和鬼魂旦,所以他擅长演泼辣的、放荡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他的表演上富有一种古典的美,所以有人说看筱翠花的表演,犹如看古代的美人图画卷,一颦一笑都具有一种古典美。 艺术风格主要是细腻精致,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丰满、准确,是现代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流派。筱翠花自幼坐科时兼习京剧、昆曲、梆子,为他的步法、身段和舞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行当方面,他又曾学演青衣、花衫、花旦和刀马旦,唱、念、做、打均佳,跷工尤为出色。筱翠花师承田桂凤、路三宝,在继承他们艺业的同时,深入体会剧情和人物性格,精确地提炼生活,又借鉴昆曲、梆子的优长,多方面丰富自己的表演,不断地突破与创新,无论剧目、行当、武技、表演各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田、路等人。筱翠花中年嗓哑,不以唱工为主,念白却有十分功力,虽声音不高,但能打远,吐字清晰而富有力度.尤擅京白,兼有甜、柔、辣、脆的特点,生动传神。饰演少女则突出其甜美,如《打樱桃》、《小放牛》;饰演淫荡、凶恶的妇人又极其泼辣,如《坐楼杀惜》等。筱翠花的台步更令人称绝,上跷后的快步、趋步、跪步和圆场轻盈迅捷,如《红梅阁》、《活捉三郎》中描摹鬼魂的步法,飘忽转腾,配以行云流水的身段,给人以足不沾尘御风而行的感觉。《阴阳河》中则肩挑垂穗的八楞水桶,踩跷走“花梆子”步,不但越走越快,而且桶中的烛光不晃,下垂的丝棉不动,都显示了高度的技巧。小翠花最大的成就在于做工,他做戏认真,表现古代妇女的行动能由生活中寻找源泉井加以提炼,举手投足精确优美,尤注意细节的刻画,如《拾玉镯》中的捻线、饲鸡等动作,真实自然。筱翠花的翻扑功夫亦为难能,对于吊毛、抢背、发绺等的熟练运用都加强了表现力。 他虽然正式拜的老师是田桂凤,但他昆曲、梆子皆通,武功根底深厚,这一点与路三宝相同。从戏路子上讲,于连泉擅演的《坐楼杀惜》、《战宛城》等花旦刺杀戏带有凶狠煞气的精湛表演,也是继承了“面有惨厉之色”的路三宝后,再加以丰富发展的。而对于连泉“筱派”艺术风格影响最大的,也是路三宝。他自成一派,而为“筱派”之后,创演的《马思远》、《双钉记》、《阴阳河》、《西湖阴配》等戏,在今天已不宜公演,但他的《拾玉镯》、《铁弓缘》、《贵妃醉酒》等戏,却是别具风格的。不论“筱派”戏内容如何,他的花衫表演技巧、泼辣矫健的花旦艺术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很有吸收、借鉴、继承、充实的价值。 § 参演剧目 筱翠花 筱翠花泉戏路博广,他从陈啸云学过《战蒲关》、《二进宫》、《走雪山》等青衣戏;从张彩林学过《秦良玉》、《玉虎坠》、《珍珠扇》等刀马旦戏;也学过《捡柴》、《梅降雪》、《紫霞宫》、《杀狗》等河北梆子花旦戏。他的《铁弓缘·英杰烈》是师法郭际湘,自己又有所突破创新。他演过昆曲《昭君出塞》、《琴挑》和吹腔《奇双会》;古装戏演过《貂蝉》。曾参加过高庆奎的新戏《七擒孟获》饰祝融夫人,全部《庆顶珠》饰萧桂英。他自己挑班后,演过《樊梨花出世》、《梵王宫》等戏;武打戏他演过《巴骆和》,并演过《演火棍》;反串戏则演过《八蜡庙》的贺人杰。 筱翠花擅演的剧目极多,偏于玩笑的有《荷珠配》、《打樱桃》、《打杠子》、《一匹布》等,载歌载舞的有《小上坟》、《小放牛》、《梵王宫》、《贵妃醉酒》等;以武打为主的有《巴骆和》、《演火棍》、《英杰烈》、《东昌府》等;表现凶杀、鬼魂的有《坐楼杀惜》、《活捉三郎》、《杀子报》、《马思远》、《阴阳河》、《<红梅阁》、《挑帘裁衣》、《海潮珠》、《翠屏山》、《战宛城》等,昆曲戏有《昭君出塞》、《琴挑》等;还参加了许多著名生行、旦行演员排演的新剧目。[1] § 活动年表 1918年12月16日,农历戊午年十一月十四日:马连良首演《胭脂褶》 1919年,农历己未年:言菊朋以票友领班赴汉演出 1919年9月24日,农历己未年八月初一日:吉祥园演出 1919年10月8日,农历己未年八月十五日:吉祥园演出 1919年11月21日,农历己未年九月廿九日:吉祥园演出 1919年12月18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廿七日:广德楼演出 1920年9月13日,农历庚申年八月初二日:北京梨园公益总会十六省水灾急赈义务戏筱翠花 1921年,农历辛酉年:余叔岩加入双庆社 1922年11月17日,农历壬戌年九月廿九日:张英华为子完婚堂会 1922年12月2日,农历壬戌年十月十四日:溥仪大婚堂会戏第一天 1922年12月3日,农历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溥仪大婚堂会戏第二天 1923年,农历癸亥年:尚小云、马连良参加双庆社 1923年2月25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初十日,12时:春节黎元洪总统府堂会第三天 1923年3月17日,农历癸亥年二月初一日:三庆园演出 1923年4月26日,农历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艳秋结婚 1925年6月11日,农历乙丑年闰四月廿一日,晚:广德楼演出 1925年9月12日,农历乙丑年七月廿五日:尚小云首演《林四娘》 1925年10月9日,农历乙丑年八月廿二日,晚:尚小云首演《贞女歼仇》 1926年1月,农历乙丑年:小翠花组又兴社 1926年1月23日,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初十日,晚:开明戏院演出 1926年2月4日,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廿二日,晚:小翠花首演《貂蝉》 1926年2月20日,农历丙寅年正月初八日:开明戏院演出 1926年3月17日,农历丙寅年二月初四日,晚:开明戏院演出 1926年11月27日,农历丙寅年十月廿三日:开明戏院演出 1926年11月28日,农历丙寅年十月廿四日:开明戏院演出 1928年1月13日,农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第一舞台演出 1937年,农历丁丑年正月:张伯驹四十岁生日堂会 1938年2月16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十七日:杨小楼接三 1938年2月27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廿八日:杨小楼送圣仪式 1938年9月14日,农历戊寅年闰七月廿一日:北京伶界救济黄河水灾义务戏 1939年2月14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义会济贫义务戏第二天 1949年7月28日,农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晚: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平剧晚会举行 1953年2月,农历癸巳年:程砚秋剧团成立 1956年9月1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一天 1956年9月2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二天 1956年9月3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农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四天 1959年6月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