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米高梅电影公司 |
释义 | § 基本资料 007系列电影 公司名称: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Inc. 公司类型:未上市私人企业 成立时间:1924/4/16, 来自于合并Goldwyn Pictures (1916/11/15) 和Metro Pictures (1917) 总部地点:美国洛杉矶 (登记于米高梅工作室Inc.) 重要人物:Harry Sloan (主席兼CEO) 产业:电影 产品:电影 电视 员工数:1,440 (2004) 母公司:MGM Holdings 主要股东:Providence演员工会 (29%) 德州太平洋集团(21%) 新力公司 (20%) 康卡斯特 (20%) DLJ商业银行(7%) Quadrangle 集团(3%) § 公司历史 米高梅电影公司 初创时期 1922年,马尔科斯·洛夫、塞缪尔·戈德温和路易斯·B·迈耶于美国共同创办米特罗公司,当时称Loew氏公司。 1923年,美国电影业出现危机,当时的米特罗电影制片公司出现严重亏损。老板马尔科斯·洛夫不但没有后退,反而又买下了同样濒临破产的高德温电影制片公司。同时邀请了路易斯·梅耶—— 一个好莱坞小电影制片公司的老板加盟。 1924年4月16日,米特罗影片公司和高德温影片公司、L.B.梅耶制片公司合并,组成米高梅公司,梅耶任副总裁兼总经理。 辉煌年代 1925年,梅耶祭出大手笔——推出历史巨片《宾虚》,影片虽然耗费了公司大量金钱,但同时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记录,也为米高梅公司赢得了巨大声誉。 1929年,为顺应有声电影的历史潮流,米高梅斥资35万美元(当时的天文数字)拍摄歌舞片《百老汇的旋律》,影片华丽的场面布景、新颖的歌舞设计以及对声音的运用,将电影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影片上映后轰动一时,并摘取了第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20世纪30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米高梅公司也是全美最大的电影公司,每年要生产40~50部影片,它和派拉蒙、华纳、福斯(1935年改组为20世纪福斯公司)、雷电华、哥伦比亚、环球、联美等公司一起垄断着美国电影的制片、发行和放映事业。 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米高梅摄制了数以百计的影片,除了少数影片如《块肉余生》、《叛舰喋血记》(1935)、 《茶花女》 (1939)、《忠勇之家》(1942)、《双城记》等之外,90%为平庸之作。这些影片内容浅薄、脱离现实,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虚构的故事、美满的结尾,配上受观众欢迎的大明星和较高的摄制技巧去招揽观众。米高梅公司日复一日地像工厂生产工业品的流水装配线那样大量生产这种影片,为好莱坞赢得“梦幻工厂”的“美名”出了大力。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摄大场面歌舞片为重点,生产了几部颇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 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米高梅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1948年,反托拉斯法波及电影业,制作公司被要求只管制片,不能兼顾发行和影院业务,以此避免垄断。树大招风的米高梅不得不放弃了部分业务,并减产影片,收入一落千丈。雪上加霜的是电视的诞生,它分流了大量电影观众。到1957年,米高梅持续了30年盈利的局面被打破。创始人之一的路易斯·梅耶被迫离去,也给米高梅带来运营上的重创。此后,虽然翻拍成名作《宾虚》再创辉煌,但此时的米高梅已经表面风光、内里中空,在随后的10年里连年亏损。 1967年,来自加拿大的投资商埃德加·布隆夫曼买下米高梅,但他不善于经营娱乐事业,继而又把米高梅转卖。 1970年,米高梅被美国赌业大亨柯克·克尔科里恩买下。克尔科里恩是拉斯维加斯赌王,热衷于赌场和宾馆业,新任的主管人员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装等统统拍卖出去,并把资金投入拉斯韦加斯、里诺等赌城的房地产、旅馆业和其他能获利的方面。使得米高梅与电影业越来越远。《乱世佳人》 1986年,克尔科里恩又把米高梅以14.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CNN的特纳。后来,CNN资金紧张,他又从特纳手中买回了大部分资产。但特纳的CNN保留了300部电影,其中就有《乱世佳人》。CNN被时代华纳收购后,这300部电影就成了时代华纳的资产,华纳通过发行这些影片的DVD(米高梅经典系列)挣了不少钱。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米高梅的影片却是由华纳发行的原因。 1990年,克尔科里恩再次将手中的米高梅公司的股份以13亿美元卖给以吉安卡多·帕瑞蒂为首的意大利财团。2年后,由于帕瑞蒂被指控以欺诈手段获得米高梅的控制权,米高梅被法国银行拍卖。 1993年,弗兰克·马卡索入主米高梅,他的团队随后发行了《矮子当道》、《黄金眼》等卖座片。1996年,克尔科里恩以13亿美元的代价再次获得米高梅的控制权。 中兴 1994年,米高梅推出的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全球票房达到了3.65亿美元,基努·李维斯主演的《生死时速》也创造了2.8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2001年,公司推出的《汉尼拔》、《律政俏佳人》、《惊心食人族》等都是票房大卖,当年总票房收入为4.48亿。米高梅好像开始有了转机,其实赚钱的就那么几部电影,大部分电影都赔了钱。 2002年,在吴宇森《变脸》和《碟中谍2》大获成功后,米高梅希望这位亚洲动作片导演也能够给自己公司赚点钱。于是斥巨资,完全放手让吴宇森拍了战争大片《风语者》,结果票房惨败,公司股价暴跌,管理高层被迫辞职,米高梅再次进入被拍卖行列。 2005年,米高梅被索尼公司以近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1] 2007年,新米高梅发行了《幸运号码斯莱文》,之后又与米拉麦克斯和温斯坦公司联合发行了安东尼明格拉的《破门而入》,此外还有《店员II》和《博比》。 索尼公司以近50亿美元的价格将米高梅买下 2007年,米高梅制作发行了第21集的007年电影《皇家赌场》和史泰龙《洛奇》系列的第六集《洛奇巴尔博》。《皇家赌场》超过《择日再死》以4.48亿的全球票房成为整个007系列票房最高的一部,而史泰龙虽说已60岁,仍然宝刀不老,《洛奇6》超出人们期望值,票房也取得不俗成绩。重整旗鼓的米高梅还拥有《指环王》系列的前传《霍比特人》的发行权,此外,它将继续拍摄007电影的第22集。 破产 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和推出新作,宣布破产。[2] 2010年12月21日,通过融资,米高梅公司与望远镜电影公司合并,重组计划正式生效。望远镜电影公司的创始人加里·巴尔博(Gary Barber)和罗杰·伯恩鲍姆(Roger Birnbaum)将分别出任米高梅的主席和CEO。[3] 复兴 2012年2月,米高梅对外宣布公司获得了5亿美元的信贷资金,不仅还清了约3.25亿美元的债务,还富余充足的资金用于影视作品的投资制作。 包括与索尼合作的第23部“007”电影《天幕坠落》;与华纳兄弟公司合作的上下两集《霍比特人》;与派拉蒙公司合作的《特种部队2:复仇》。[4] § 狮子标志 米高梅电影公司 米高梅的狮子标志总共变过6次,一共换了5头狮子拍摄: 1916-1924年,高德温电影制片公司用狮子Slates拍摄了厂标。 1924-1928年,合并后的米高梅公司又用狮子Slates拍摄了正式的标志。 1928-1956年,用的标志是以狮子Jackie为原型拍摄的。 1934-1956年,还采用了狮子Tanner拍摄的厂标。 1956-1958年,还用一只不知名的狮子拍摄了厂标。 1957至今(2012年2月),这就是最为我们熟悉的标志了,其中的狮子名叫Leo。 § 巨星云集 克拉克·盖博、斯宾塞·屈塞、加里·格兰特、琼·克劳馥、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泰勒等人都服务于此。前二十届奥斯卡共产生了40位影帝和影后,其中11位是在米高梅推出的影片中获得的,这11位影帝影后中包括:斯宾塞·屈塞、罗伯特·多纳特、加里·格兰特和诺玛·希拉、葛丽亚·嘉逊、费雯丽·哈利、英格丽·褒曼等超级巨星。 § 公司佳片 《007:皇家赌场》 《刺杀希特勒》2008 《007:皇家赌场》2007 《猫和老鼠》(1940年,七次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是动画史上无可超越的巅峰) 《理发店》(2002年) 《律政俏佳人》(2001年) 007系列之《明日帝国》(1997年) 《塞尔玛与路易斯》(1991年,获64届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奖) 《一条名叫旺达的鱼》(1988年) 《雨人》(1988年,获6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4项大奖) 《神经错乱》(1987年,获6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等3项奖) 《机器战警》(1985年)《猫和老鼠》 《广播电视网》(1976年,获49届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等4项奖) 《日瓦格医生》(1965年,获38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等4项奖) 《西部开拓史》(1963年,获36届奥斯卡最佳原始剧本等3项奖) 《青楼艳妓》(1960年,伊丽莎白·泰勒因此片首次成为奥斯卡影后) 《宾虚》 (1959年) 《琪琪》(1958年,获3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9项奖)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年,获2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6项奖) 《煤气灯下》(1944年,英格丽·褒曼因此片首次成为奥斯卡影后) 《忠勇之家》(1942年) 《费城故事》(1940年,加利·格兰特凭此片成为奥斯卡影帝) 《魂断蓝桥》(1940年) 《乱世佳人》(1939年,费·雯丽凭此片首次成为奥斯卡影后) 《再见,奇普斯先生》(1939年,获第12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绿野仙踪》(1939年) 《双城记》(1935年) 《茶花女》(1934年) 《大饭店》(1932年) 《人猿泰山》(1932年) [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