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保障基金
释义

§ 基金概念

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国民收入中用于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资金,就是社会保障基金。具体讲,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

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源于社会保障制度各构成部分形成的基金,即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和社会优抚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又由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构成。

§ 基金特征

1、法定性  社会保障基金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设立的,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筹集、运营、管理和运作。

2、目的性  社会保障基金是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必须根据特定的用途筹集、运用和管理。

3、基础性  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顺利推行的物质基础

4、互济性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中,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基金来源于社会统筹,用于社会成员,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互助互济性。

5、政府干预性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精算、测定都体现了政府应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

§ 投资运营

实行社会保险,筹集资金的活动非常重要,同样,如何对筹集和逐渐积累起来的社会保险基金进行运营、管理并保值增值,也分外重要。因为它是遭遇风险侵害的劳动者的“活命钱”,在波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价上涨时最起码要保证基金不致贬值,并以其增值为目标。

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往往需要采用投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目标。可供我们选择的投资方式有:银行生息、投资于公债(公债:金边债券)、委托银行或直接贷款、直接投资实业等。投资方式不同,其风险与收益也不同。一般是投资风险越高,收益也越大;反之,投资风险越低,收益越小。不同国家由于国情各异,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还超出了上述范围。

无论各国如何选择投资方式,进行投资必须遵循下列原则,这也是由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决定的。这些原则有:安全原则(首要原则)、收益原则、多方位投资原则(或称分散风险原则)、流动性原则、社会效益原则。

§ 筹集原则

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原则

在基金筹集量上,要把握“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所谓“收支平衡”既是指短期,同时也是指长期的平衡。

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

宏观经济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较多的累积有利于缓解求大于供的情况,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所以应科学的确定社会保障基金中积累部分的比重。

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社保基金适用于抵御风险的,随着风险的降低,所需的成本降递增。如果我们将资源投入一种用途,就会失去另一种用途带来的收益。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权衡资源的投入方向。必须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保障才有更可靠的来源。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是: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

§ 增长优势

2010年,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十年来,基金规模从0增至7766亿元,不断发展壮大的全国社保基金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十年中,中国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困有所助”的社会保障目标正在逐渐实现。

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但由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较晚,无论是社会保险基金还是社会保障基金,就目前的数额计算,仍不能满足未来养老需要。根据中国的发展目标,2020年,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社保基金还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更加壮大其资产规模。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