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硖石
释义

§ 简介

硖石(浙江)历史悠久,古时曾先后是长水、由拳、嘉兴、盐官等县的县城,自唐永徽六年县治南迁后,遂以“双山夹水”改名“硖石”,是浙西诸郡市镇之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硖石有享誉海内外的“硖石灯彩”,又是诗人徐志摩的家乡。硖石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惠力寺经幢”(唐)、蒋百里故居、张宗祥故居、徐志摩故居等名胜古迹。[1]徐志摩墓

墓原在东山万石窝,文革中毁,1983年建新墓于西山西坡。墓碑为张宗祥所书。

§ 硖石镇

硖石镇(浙江)

硖石镇——是海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辖4个农村办事处,4个街道办事处,43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总户数43092户,其中农业户数16960户;总人口143320人,其中农业人口62997人。

200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6元,比上年增长9.8%,居民人均收入9336元,比年增长17.7%;财政总收入3568万元。

硖石历史悠久,古时曾先后是长水、由拳、嘉兴、盐官等县的县城,自唐永徽六年县治南迁后,遂以“双山夹水”改名“硖石”,是浙西诸郡市镇之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硖石有享誉海内外的“硖石灯彩”,又是诗人徐志摩的家乡。硖石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惠力寺经幢”(唐)、蒋百里故居、张宗祥故居、徐志摩故居等名胜古迹。

§ 硖石街道

(浙江,就是上面硖石镇的一部分)

硖石街道建于2003年11月。地域范围包括海昌路以东城区及原硖石镇石路片农村区域,地域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8.1万。下辖18个社区,8个行政村。

硖石街道的民政工作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下,以“找准定位,明确地位,有所作为”为工作原则,紧紧围牢“以民为本,注重民生,为民解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依靠街道民政办、各村(社区)民政员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救助开创新局面;扶贫帮困取得新成效;社会福利得到新推进;老龄事业取得新进展;优抚移民等工作更上新台阶。2004年,硖石街道被市民政局评为“民政工作先进集体”。[2]

§ 硖石乡(陕西)

宝鸡市金台区硖石乡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距市中心3公里,境内山、川、塬皆备,地貌复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有“一峡聚双河,两湖映三山”的壮观的宝鸡峡库区美景,有谷深径幽、令人心旷神怡的中国佛教名寺——西普陀,还有清凉迷人的道教圣地——蜂泉山和远近闻名、风景秀丽的雷神山,陇海铁路、宝兰复线、310国道、长坪公路、千北公路为越境交通主干线,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硖石乡共辖26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221个自然村,4997户,总人口2.04万人,面积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1万亩,森林2.42万亩,荒山荒坡2.52万亩。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豆类、油菜;经济作物有苹果、核桃、花椒、中药材等;畜牧养殖主要有秦川牛、布尔羊、生猪、鸡等。尤其在2003年4月区划调整后,乡党委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及时提出“融入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目标,继续把产业结构调整、畜牧强乡、扶贫开发作为促进全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先后涌现出商贸中心红硖村、花卉盆景基地姜王村、优果基地杨家槽村、养殖之村——何家坡、高家湾、张家崖村等特色产业村,同时抓好“六个万”工程,以“长上林果,短上畜牧”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元。

§ 硖石乡(河南)

硖石乡位于河南省陕县东部,西踞三门峡市约36公里。面积:70.39平方千米 人口:15172人(2005年)。代码:411222207 2006年,辖13个村委会:硖石村、王庄村、石门沟村、庙沟村、三教地村、东岭村、卫家沟村、黄坡村、荆山村、高崖村、南坡村、王家寨村、车壕村,(107个村民小组)。

石壕古道遗迹位于硖石乡车壕村东南,石坂坡上的车壕印痕全长约100余米,路面宽约6至8米,辙宽1.06米。车辙壕深0.25米,系车轮在石坡长期压辗而成。古道略呈西北、东南向。 当年唐朝大诗人杜甫路过这里,曾写下著名的《石壕吏》。

历史上曾设硖石县,现有硖石城遗址。出过像唐代名相姚崇、五代时南平(荆南)国开国君主高季兴等历史文化名人。

§ 硖石口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部,102省道或淮河乘船可达。距市中心约30 公里。峡山口两旁小山幽旷,淮水环回。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形成淮河第一峡——峡山口。古称硖石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硖石是淮河游览胜境。登临硖石,寻访禹王旧迹,观看淮水碧波,置身淮上仙境,目睹“硖石晴岚”,风帆沙鸥,岸柳轻拂。硖石口分东硖石和西硖石。东峡石紧依三峰山,魏然屹立。西硖石以前为禹王山下一个悬崖,现已辟成小岛,中流砥柱,岛影如鼋,更为壮观。淮水沿八公山西南麓,浩浩而来,在此陡然向东折去,浩荡入海。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在东南崖壁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硖石山岛上,立一凉亭,是清代复建的“慰农亭”,俗称“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树,是硖石景点的象征。 这里小山幽旷,淮水环回。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这就是淮河第一峡——峡山口。古称硖石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

硖石是淮河游览胜境。若风和日丽,登临硖石,寻访禹王旧迹,观看淮水碧波,置身淮上仙境,目睹“硖石晴岚”,风帆沙鸥,岸柳轻拂,令人心旷神怡。

硖石口,古时东硖如龙东蟠;西硖如虎西踞;淮河流过,玉澜飞舞。东峡石紧依三峰山,魏然屹立。西硖石以前为禹王山下一个悬崖,现已辟成小岛,中流砥柱,岛影如鼋,更为壮观。淮水沿八公山西南麓,浩浩而来,在此猛然向东折去,浩荡入海。 古往今来,无数征战,峡山口一直是据险屯兵之处。《水经注》云:“淮水又北经山峡中,谓之硖石,对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三国志·魏志》:“甘露元年(公元256年),诸葛诞据寿春,王昶军峡石”。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这里曾是东晋军队抵御前秦军队前沿的重要据点。《资治通鉴》载:“(太元八年)冬十月,秦阳平公符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晋)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峡石,融进攻之。”南北朝时,淮河为南北交战的界河,峡山口在军事上的作用,更为突出。如梁、魏大战于此地,梁将尹明世屯据东峡石,大将祖悦袭击魏西峡石守军。陈太建五年,遣大将吴明彻等率兵伐北齐,部队直抵西硖石,东峡石北齐守军不战自败。 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旧传上面刻有禹书蝌蚪文,现已不见,但东南崖壁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当时,夏松是寿阳府的都统,在元兵大举压境之时,持同仇敌忾、光复故士之志,确实是难能可贵。 宋代,东、西峡石共有四座古城堡。《凤台县志》载:“硖石山古有四城,一在东硖石顶一在西硖石顶,俗名城子,现峡山西北角尚有遗址。此两城即在禹王山腰,山下逼淝水(西淝河),故城自山腰起,一在长山北麓,连同四城,相距不及五里。”历经沧桑四城仅存遗址,唯禹王山下的村落中,依稀可见旧宅古墙,尚留古风。 硖石山岛上,立一凉亭,是清代复建的“慰农亭”,俗称“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树,是硖石景点的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