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四次反围剿
释义

§ 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相继发生后,国民政府军事重点北移应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在江西对红军转入守势。1932年5月《淞沪停战协定》签约后,国民政府北方军事压力减弱,遂重新开始筹备对红军的围剿。国民革命军首先将重点放在对外围较弱的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边苏区的进剿上,在成功地将两地红军击败后,于1933年2月集中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进攻。

中国共产党则在同时陷入内部倾轧,前三次反围剿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毛泽东已于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被解除军权,托病隐居于闽西长汀福音医院。中央苏区的领导人是1933年1月7日刚刚从上海迁来中央苏区的博古等人剥夺实权,前线实际指挥者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政委周恩来。为了应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中共中央军委将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一军划归红一方面军,使其下属兵力达到三个军团和四个军,令其在敌人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先发制人消灭抚河流域敌人主力,进而夺取整个江西。

§ 简介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要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 面军在江西省中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40 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国民党军发起进攻,红军向苏区腹地 退却国民党军在对一中央苏区的三次“围 剿”失败后,被迫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守势。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害,亲任总司令,对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此次围剿,实行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体战方针;同时决定围剿分区进行,以左路军10万人进攻湘鄂西苏区和红军,以中、右两路30万人进攻鄂豫皖苏区和红军,以另10万人先对中央苏区和红军实行经济封锁。达到目的后,再集中力量"围剿"中央苏区和红军。为摧毁苏区消灭红军,蒋介石还制定稳打稳扎、分进合击的战略和"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并强调实行"连坐法",编组保甲,组织团练,全面进行反革命动员。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 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其部署是: 以第18军军长陈诚指挥的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为中路军,担任主攻任务;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和驻福建省部队共6个师又l个旅为左路军;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指挥的广东省部队6个师又1个旅为右路军,分别担任福建和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第23师为总预备队。

§ 过程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示意图

1932年6月,国民党军首先向鄂豫皖苏区和红军发起了第四次围剿。面对敌军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围剿,鄂豫皖苏区党和红军的主要负责人张国焘,被红四方面军刚刚取得的4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围剿已被根本打破,国民党军不堪红军一击,因而多次拒绝停止进攻作战转入反围剿准备的建议,命令部队进攻麻城,企图实现会师武汉的冒险战略。8月上旬国民党军发起围剿,乘虚深入苏区中心区域,占领了红安、七里坪。张国焘命令红军从麻城撤围,迎击国民党军主力。已苦战月余的红军,在冯秀驿、七里坪地区堵截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经顽强苦战,虽重创敌军,但自身伤亡严重。此后,红军与敌在新集以北浒湾地区苦战5昼夜,遭敌三面包围,被迫撤离豫东南,转移至黄安。10月上旬,敌军三面包围黄安。此时,张国焘认为红军在苏区内战斗已无胜利希望,率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苏区。途中,红军在枣阳以南进行了两次战斗,谋略通过外线作战摆脱被动、打回苏区,但都未达到预期目的。至此,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留在鄂豫皖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相继组成红25、红28军,顽强坚持与敌人的围剿、清剿作斗争。后两军合编为红25军,在徐海东、吴焕先等率领下继续战斗。张国焘的错误引起红四方面军干部战士的不满。1932年12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主力围战至陕西城固西北小河口。在以曾中生为代表的一些高级干部要求下,成立了红四方面军前敌委员会。这对张国焘的独断专行起了一定制约作用,也有利于从实际出发确定红四方面军的行动。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敌人兵力空虚的川陕边地区建成了以通江、南江、巴中3县为中心的川陕苏区。

1932年7月,国民党军向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此之前,以夏曦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积极贯彻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指令红3军转变到大规模的平地战、城市战,为夺取中心的城市而斗争。红3军与优势之敌激战损失严重。与此同时,中共湘鄂西分局又进行错误的肃反,严重削弱了红军战斗力。 7月中旬,进剿的敌军占领襄北,随即围剿洪湖苏区中心区域。湘鄂西分局由冒险进攻转为消极防御,拒绝转移外线机动作战以打破敌军围剿的正确意见,命令红军主力重返襄北牵制敌人,并在苏区内构筑碉堡,分兵把口,用阵地战阻挡敌军。苏区军民虽顽强抵御,并展开局部反击,但大多失利,伤亡惨重。最后,洪湖苏区陷入敌手,湘噪声边、襄枣宜、鄂西北等苏区也相继被敌人占领。至此,整个湘鄂西苏区全部丧失,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终于失败。

10月下旬,中共湘鄂西分局率红3军向湘鄂边转移。经长途转战,于1933年初到达湘鄂边的鹤峰、桑植地区。接着,中共分局又进行了错误的肃反,并命令红军向强敌进攻。结果作战受挫,在鹤峰建立苏区的计划未能实现。国民党军调集重兵,从三面向红军发起进攻。苦战半年后,红3军又于1934年2月向湘鄂川黔边转移。左倾错误不仅造成了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也使红军蒙受惨损失。红3军广大干部战士对此日益不满。1934年6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县枫香溪召开会议,初步批判了分局主要领导人的左倾错误,决定加强部队建设,创建新苏区。9月,黔东北苏区基本建成。

第四次反围剿

蒋介石国民党将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3军逼出鄂豫皖与湘鄂西苏区后,于1933年初,集中4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和红军。其作战方针为分进合击,分三路向南丰、广昌推进,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此时,红一方面军已发展到7万人,但连续6次进攻作战使红军缺乏休整和反围剿的充分准备;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失败,使中央苏区在战略上失去了三足鼎立、互相支撑的有利格局;特点是1933年初,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其冒险主义军事战略得直接在红军中推行,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毛泽东又被迫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这一切,增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困难。

2月初,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即将发起,苏区中央局决定,红一方面军区渡抚河攻打敌军重要据点南丰,以先发制人,打破敌人的围剿。周恩来多次力陈攻打南丰的不利,建议抓紧进行反围剿准备,求得在抚河东岸以运动战歼敌。但遭到苏区中央局拒绝。南丰城池坚固,红一方面军强攻不克。敌援兵向南丰迅速推进,企图围歼红军于南丰城下。周恩来、朱德于12日果断决定,对南丰改强攻为佯攻,主力迅速脱离战场准备打援。但援敌兵力集中,不易攻击。于是决定撤围南丰,以一部兵力向黎川佯动,方面军主力秘密转移至苏区内部待机歼敌。这是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一着。

第四次反围剿

苏区人民严密封锁消息,敌军因情况不明,遂以3路纵队紧跟红军佯动部队之后向黎川方向追击。开进途中,敌第1纵队态势孤立。红一方面军主力抓住战机,在黄陡、霍源地区选择有利地形秘密设伏,一举歼灭敌军近两个师。随后,迅速撤回苏区内隐蔽待机。敌军遭受沉重打击后,将分进合击改为中间突破,分前、后纵队,交替掩护,向广昌攻击前进。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为伪装主力,进至广昌西北地区,积极活动吸引敌人,主力则在山路崎岖、丛林密布的草台岗、徐庄地区隐蔽设伏。敌军果然中计,前纵队加速向广昌推进,势力单薄的后纵队逐渐与前纵队拉开了距离。当敌后纵队进至草台岗、徐庄地区时,前纵队已远在前方50公里外。隐蔽设伏的红军迅即发起攻击,将敌后纵队分割包围,于3月21日歼敌1个师。各路围剿军闻讯纷纷后撤,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宣告破产。黄陂、草台岗两仗,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战的典范,共计歼敌3个师。这一胜利再次表明,在强敌进攻面前,应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退却,保存军力,在运动之中造成敌人过失,依托根据地寻机歼敌,是红军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国民党在对中央苏区和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时,对周围的湘鄂赣、湘赣、闽浙赣苏区和红军也发动了围剿。这些地区的党组织,领导地方武装和游击队袭击和牵制敌人,主力红军转至外线,寻机求歼小股红军,巧妙地对付敌军的围剿,也配合了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反围剿作战。随着进攻中央苏区和红军的敌围剿军的撤退,进占这些地区的敌军也先后撤走。[1]

§ 结果

第四次反“围剿”期间周恩来和红一方面军部分领导人合影

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蒋介石对这次失败十分伤心,他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第四次反“围剿”,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歼敌的重要经验。这次反“围剿”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周恩来、朱德等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坚持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毅然决定撤围南丰,实施战略退却,抵制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方针的结果。

黄陂战斗后,国民党军中路军集中在黄陂、蛟湖地区搜寻红军主力。由于苏区军民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军仍不知红军去向。3月中旬,陈诚将其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并调整部署:以第2纵队为前纵队,第1纵队余部和第3纵队第5、第9师为后纵队,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以第3纵队第6师守备抚州,第79师在宜黄地区为预备队。周恩来、朱德获悉中路军向广昌进攻的企图后,为分散敌人,创造战机,以红11军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积极开展活动,摆出要保卫广昌的姿态,吸引中路军前纵队加快南进,以拉大其前后两个纵队的距离;同时率方面军主力秘密北移,准备侧击力量较弱的中路军后纵队。陈诚误认为红11军是红军主力,意在保卫广昌,即令前纵队加速向广昌推进,并将后纵队第5师配属前纵队指挥。第四次反围剿要图

20日,中路军前纵队进至甘竹、罗坊、洽村一带,后纵队第11师进至草台岗、徐庄一线,第59师残部相继跟进,第9师进至东陂附近,两纵队相距已近50公里。红一方面军总部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战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第11师于草台岗、徐庄地区,尔后相机各个歼灭其他进攻之敌。部署是:红5军团、红12军和宜黄2个独立团为右翼队,以主力由东向西进攻侯坊、徐庄、雷公嵊一带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牵制东陂第9师,并向新丰市方向警戒,阻止中路军前纵队回援;红1、红3军团、红21军和独立第5师为左翼队,以主力由西向东进攻草台岗、徐庄地区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切断第9师与第11师的联系;红22军为预备队。20日黄昏,第11师相继由徐庄地区南进,其前卫部队遭到红军袭击后,该师就地转入防御,第32旅占领霹雳山、龙咀寨、黄柏山(今黄柏岭)阵地,第31旅2个团占领龙咀寨以北及黄柏山、草台岗南北之线,师部和预备队1个团驻徐庄。20日夜,红军各部队先后进入攻击位置。21日拂晓,总攻开始,左翼队红3军团向霹雳山、黄柏山进攻;红1军团向草台岗、黄柏山、徐庄进攻;红21军向大公田、西岭进攻,牵制东陂第9师,并切断该部与第11师的联系。右翼队红5军团向龙咀寨、雷公嵊进攻;红12军进至东陂至侯坊大道东侧山地,阻止东陂第9师由侯坊大道南援。10时,红3军团突破霹雳山阵地,并迅速包围了徐家塅第11师一部。12时,红1军团将第11师师部和预备队分割包围于徐庄。经激战,于13时攻占徐庄、徐家塅,歼第11师师部及1个团。黄柏山守军两个团在突围中大部被歼。右翼队攻占了龙咀寨阵地,歼守军约两个团。至此,第11师大部被歼。第9师一部和第59师残部企图增援第11师,在雷公嵊以南遭到红军的严重打击。第11师被歼灭后,中路军其他纵队纷纷后撤。至此,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基本被打破。[2]

§ 点评

此战,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正确指挥下,既运用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经验,又从国民党军队进攻时采取新战略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了原有的经验,采取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方法,在黄陂、草台岗两次战斗中,一举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三个师,俘师长李明、陈时骥,击伤师长萧乾,俘虏官兵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军用物资。首创了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这在以往各次战役中是不曾有过的。朱德说:“陈诚几年间所依靠的部队整个打垮了。四次‘围剿’也算告结束了。”蒋介石在给陈诚的“手谕”中说:“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5: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