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皖稻123 |
释义 | § 一、品种来源: 绿三A是采用系统选择法培育而成的红莲型细胞质三系不育系,细胞质来源于粤泰A,败育花粉主要为圆败,有少量典败和染败。1999年正季,课题组在引进观察的“粤泰A”中选择了1个花粉可育,结实正常的分离单株,随即用“粤泰A”进行杂交转育,逐代选择花粉败育度100%且经济性状不同的株系作为回交对象,历经4年6个世代于2002年初步育成,2003年定名为“绿三A”。 § 二、特征特性: 在合肥地区种植,5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抽穗,播始历期77天左右。株高 80.0 厘米左右,柱头、颖尖、叶鞘均无色,柱头外露率88.3%,其中双外露占外露率的54%。株型紧凑、剑叶窄、挺,单株茎蘖数7.3 个。主茎总叶片数 14—15叶,平均为14.6 叶,比原粤泰A少0.2叶左右。见穗后第5天进入盛花。花时较早,晴天上午8∶00始花,10∶00—10∶30盛花,阴雨天9∶00始花,11∶30—12∶00盛花;单株花期 10天左右。镜检花粉败育度100%。平均穗长21.0厘米,二次枝梗多,每穗颖花数160个。粒型细长,粒长0.96厘米,粒宽0.25厘米,长宽比1∶3.8,千粒重22.6克左右,米质优。繁种、制种产量高。 § 三、栽培技术要点: ① 播种期和用种量:在江淮之间及沿淮地区种植,阳历6月上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5公斤,湿润育秧,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秧龄20-22天为宜。 ② 栽插密度:株行距13cm×20cm,每穴1-2粒种子苗。 ③ 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氮素的70%),及时追施返青肥(栽后6-8天追施);重施磷、钾肥,中期后期原则上不施用氮肥。亩茎蘖数20万左右及时排水烤田;后期田间干干湿湿,不宜断水过早 ④ 病虫防治:注重对稻瘟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纹枯病、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治工作。 § 四、适宜区域: 该不育系属中籼类型,适宜在籼型中籼不育系适宜生长的区域种植。 § 五、推广现状: 育种单位以绿三A为母本已测配出一批表现突出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部分已推荐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或联合鉴定试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以绿三A为母本组配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绿优1号”(曾用名绿籼优1号),已申请中国植物新品种品种权保护,2004年5月1日公报。该组合已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皖稻121;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优质米组区试初试,2004年续试并破格同步进入生产试验。 § 六、推广潜力及应用前景: 该不育系不育株率极高,可恢复性好,异交结实率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