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简 |
释义 | § 名称简介 秦简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秦国及后来的秦朝遗留下来的简牍总称。中国古代的战国和秦朝时期,书写主要利用竹木简,没有现在的纸张。秦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的历史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秦法律的研究,尤其重要。 秦简牍弥补秦史的空白 在1975年底,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葬中出土了战国末期到秦代秦墓时的竹简共一千一百多枚。11号墓的墓主是做过掌管司法的地方官吏。 墓中的竹简有秦律的部分抄本,还有对秦律的问答体的解释,现在称为法律答问。《封诊式》则是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和查封的规定和文书程式。此外,还有秦昭王元年(前 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前 217年)间国家和墓主家庭的大事年表、格言和字书的抄本、两种讲时日禁忌等迷信的《日书》。 秦律制定于战国时代,秦亡以后全部亡佚,新发现的秦律是中国现存的最古法律。秦代统治时间很短,流传下来的秦国和秦代史料,特别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非常贫乏。秦律等新史料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 通过这批珍贵史料,历史学家对当时的国有经济、奴隶劳动、土地制度、阶级关系、官制、刑法以至社会一般生活等方面情况,可以获得很多新的知识。睡虎地11 号墓所出竹简还抄录了战国晚期魏国的一段《户律》和一段《奔命律》,对于研究战国社会很有帮助。同墓所出的大事年表对《史记》的某些记载起了补充或纠正的作用,也是很有价值的史料。 秦简对于研究中国汉字的发展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是很重要的史料。相传秦代开始用隶书书写,但秦的隶书真面貌一直无法弄清。而秦简用的字体和小篆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利用秦简,我们不仅能看清秦朝隶书的真相,还能确定隶书在战国时代实际已经存在。平常所说的程邈作隶书,应该理解成程邈对当时民间流行的新字体做了些整理改进。在睡虎地 4号墓家书木牍上写的隶书,写得有些草率,可以看作是后来草书的始祖。 § 考古发现 睡虎地秦简1975年底﹐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代属安陆县)发掘战国末年至秦代(公元前 3世纪中后期)秦墓时﹐在11号墓中发现一千一百多枚竹简﹐在4号墓中发现两块木牍。 11号墓墓主是担任过与司法有关职务的地方小官吏。墓中所出竹简里有秦律的部分抄本(包括《田律》 ﹑ 《厩苑律》 ﹑ 《仓律》 ﹑《效律》等多种律文中的一些条文)﹑对秦律的问答体诠释﹑关于治狱的各种文书程式的汇编(原题为《封诊式》 )﹑南郡守发给属县的文书(原题为《语书》 )﹑秦昭王元年(前 306)至秦始皇三十年(前 217)间国家与墓主家庭的大事年表﹑格言和字书的抄本﹐以及两种讲时日禁忌等迷信的《日书》 。这座墓是秦代(始皇三十年或稍后)下葬的﹐不过所出简册大概有不少是战国末年的抄本。4号墓的木牍是家信﹐从内容看是战国末年的。 在发掘睡虎地秦墓之前﹐1972年曾在邻近的地方发掘了一座葬式和随葬物跟睡虎地秦墓很相似的墓葬──大坟头 1号墓。墓中出了一块记随葬物的木牍。发掘者定此墓为西汉墓 .睡虎地秦墓发掘之后﹐有人认为这应是秦代墓。 里耶秦简 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3万6千枚秦简已于近日清洗完毕,正进入最后的脱水脱色保护阶段,2005年末将能完成对秦简的保护工作。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23日说,里耶秦简中有上千枚无字简牍,但这些无字秦简依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清洗后的里耶秦简保存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库房里。袁家荣介绍,对于已经出土的简牍来说,清洗只是最初的步骤。由于秦简多为木质结构,因此清洗干净后还采用药水进行浸泡,防止简牍霉变、虫蛀,并且对这些秦简进行脱色脱水处理。简牍脱色之后,这些简就会呈现出竹木简的原色,文字资料就可以留下来,要长久保存这些简牍,最重要的还是对其进行脱水,这也是简牍保存中最难的一点。 负责发掘和清理里耶秦简的张春龙副研究员介绍,里耶古城出土的简牍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极大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认为,里耶秦简对研究秦的统一和秦文化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秦王朝地方政权的一个标本。 在进行相关保护处理的同时,考古专家惊讶地发现3万6千枚秦简中有上千枚无字简牍。袁家荣解释说,这可能是当时的简牍没有写字,或者是秦简上的文字脱落才形成的,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无字简做“实物实验”,进行科学分析,为全面研究秦简提供重要的资料。里耶秦简是2002年6、7月间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来的。这批埋藏了2200多年的秦代简牍,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而在此之前,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录不足千字。专家认为,里耶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它是继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 § 史料价值 1979年又在四川青川县的一座秦墓(50号墓)里发现了两块木牍﹐其中一块抄有秦武王关于更修田律的诏书。 秦律制定于战国时代﹐秦亡以后全部亡佚﹐新发现的秦律是中国现存的最古法律(见云梦秦律)。秦代统治时间很短﹐流传下来的秦国和秦代史料﹐特别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非常贫乏。秦律等新史料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通过这批珍贵史料﹐对当时的国有经济﹑奴隶劳动﹑土地制度﹑阶级关系﹑官制﹑刑法以至社会一般生活等方面情况﹐可以获得很多新的知识。睡虎地11号墓所出竹简还抄录了战国晚期魏国的一段《户律》和一段《奔命律》 ﹐对于研究战国社会很有帮助。同墓所出的大事年表对《史记》的某些记载起了补充或纠正的作用﹐也是很有价值的史料。 竹简有秦律的部分抄本,还有对秦律的问答体的解释,现在称为法律答问。《封诊式》则是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和查封的规定和文书程式。此外,还有秦昭王元年(前 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前 217年)间国家和墓主家庭的大事年表、格言和字书的抄本、两种讲时日禁忌等迷信的《日书》 。 秦律制定于战国时代,秦亡以后全部亡佚,新发现的秦律是中国现存的最古法律。秦代统治时间很短,流传下来的秦国和秦代史料,特别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非常贫乏。秦律等新史料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 通过这批珍贵史料,历史学家对当时的国有经济、奴隶劳动、土地制度、阶级关系、官制、刑法以至社会一般生活等方面情况,可以获得很多新的知识。睡虎地11号墓所出竹简还抄录了战国晚期魏国的一段《户律》和一段《奔命律》,对于研究战国社会很有帮助。同墓所出的大事年表对《史记》的某些记载起了补充或纠正的作用,也是很有价值的史料。 § 汉字研究 秦简的发现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史料。自古相传秦代开始使用隶书﹐但是秦隶的面貌究竟如何﹐过去一直不清楚。现在发现的秦简﹐所用的字体同小篆有相当明显的区别。例如见于睡虎地11号墓秦简的全部“水”字旁﹐都已经简化为“”旁。 这种字体应该就是秦隶。通过秦简﹐不但可以认识秦隶的真面目﹐还可以知道隶书实际上在战国时代﹐至少在战国晚期的秦国﹐就已经初步形成。所谓程邈作隶书﹐应该理解为程邈对当时民间流行的这种新字体﹐作了一些整理总结的工作。睡虎地 4号墓家书木牍上的隶书﹐写得很草率﹐从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草书的萌芽。 § 最早“算数书” 北京大学的学生正在清理秦简牍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对外发布了秦简牍的整理成果说。北大学者从获赠的一批流失在海外的秦简牍中发现了一批“算数书”类文献。 这批“算数书”是战国秦汉同类出土文献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其中一段800余字的“数论”,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数学理论论述。 在“北大藏秦简牍情况通报暨座谈会”上,校长周其凤称,2010年初,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出资抢救了一批流失在海外的珍贵秦代简牍并捐赠给北大。北大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表示,经清理后确定,这批简牍包含竹简763枚(其中近300枚为正背面书写)、木简21枚、木牍6枚、竹牍4枚、不规则木觚1枚、有字木骰1枚,共十卷。此外,在简牍中还夹杂有竹笥残片、两组长度不同的竹制算筹等物品。 这批秦简牍的文字内容主要包括天文历法类的“质日”、讲究为官之道的《为吏之道》、数量最多的“算数书”类文献等(由于未发现自题书名,北大暂将其定名为《算数书》),内容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数学、医学、文学、历法、方术、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其内涵之丰富在出土秦简中实为罕见。 朱凤瀚表示,这批简牍文字风格属典型的“秦隶”,其中没有“黔首”等秦统一之后普遍流行的词语,“政”、“正”等字多次发现,没有刻意避秦始皇之讳。其中出现的“安陆”、“江陵”等位于今天的湖北境内,“由此推测这批简牍可能出自湖北孝感或荆州地区”。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