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短趾雕和鹰雕
释义  短趾雕是大型猛禽,体长为61—70厘米。上体淡沙褐色,头部和后颈具有黑褐色羽轴纹,下体为白色,与白腹海雕、白腹隼雕、鹗等相似,但喉部、胸部沙褐色,具锈色纵纹,腹部具沙褐色横斑;尾羽较长,呈灰白色或近白色,上面具有三道暗色的横斑;初级飞羽为黑色;跗跖比较长,前后缘的鳞片几乎一样大,仅局部被羽。飞翔时两翅宽阔,翱翔时两翅平伸。虹膜黄色或亮橙黄色,嘴淡蓝灰色,尖端较暗,蜡膜白色或淡铅灰色,脚和趾灰色。

短趾雕在国外分布于欧洲南部、中部、亚洲中部、东部、蒙古、印度和非洲,共分化为4个亚种,我国仅有1个亚种,即指名亚种或中亚亚种, 但也有人认为这2个亚种均分布于我国,已知的分布地点有北京、河北、辽宁、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各地均极罕见, 其中新疆为繁殖鸟, 甘肃为冬候鸟, 北京、辽宁、河北为偶见旅鸟,陕西在60年代曾有发现,但后来就再也没有新的报道。迁到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11月。

短趾雕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有稀疏树木的开阔地区,也出现于干旱草原、山坡、沼泽平原、海岸、沙丘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常单独活动。多见在空中翱翔和滑翔,滑翔时两翅平伸。主要以各种蛇类为食,也吃蜥蜴、蛙等其他动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长时间地在空中翱翔搜索,发现后则突然降下捕捉。

繁殖期为4—6月。多营巢于林缘地区,置巢于树顶部枝杈上,一般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15米,偶尔在悬崖上营巢。巢由枯树枝构成。如果没有干扰,巢可以连续多年使用。每窝通常产卵1枚,偶尔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主要由雌鸟孵卵。孵化期47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喂养大约70—75天后才能离巢。

鹰雕最明显的特征是头后有长的黑色羽冠,比棕腹隼雕的羽冠要显著得多,常常垂直地竖立于头上。它是大型猛禽,体长为64—80厘米,体重2190克左右。虹膜为金黄色,嘴为黑色,蜡膜为黑灰色,脚和趾为黄色,爪为黑色。上体为褐色,有时缀有紫铜色,腰部和尾上的覆羽有淡白色的横斑,尾羽上有宽阔的黑色和灰白色交错排列的横带,头侧和颈侧有黑色和皮黄色的条纹,喉部和胸部为白色,喉部还有显著的黑色中央纵纹,胸部有黑褐色的纵纹,腹部密被淡褐色和白色交错排列的横斑,跗跖上被有羽毛,同覆腿羽一样,都具有淡褐色和白色交错排列的横斑。飞翔时翅膀显得十分宽阔,翅膀下面和尾羽的下面的黑色和白色交错的横斑极为醒目。

鹰雕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日本和中南半岛一带,在我国已知的分布地点有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西藏、海南等地。鹰雕全世界共分化为5个亚种,其中我国分布有4个亚种,其中指名亚种见于西南地区,东方亚种见于东北地区,福建亚种见于东南和华南地区,海南亚种仅见于海南岛。大多数为留鸟,少数在繁殖期后到处游荡,但都极为罕见,有些甚至只有早期的记录。

鹰雕在繁殖季节大多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森林地带.最高可达海拔4000米以上,常在阔叶林和混交林中活动,也出现在浓密的针叶林中。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阔叶林和林缘地带活动。经常单独活动,飞翔时两个翅膀平伸,煽动较慢,有时也在高空盘旋,常站立在密林中枯死的乔木树上。叫声十分喧闹。主要以野兔、野鸡和鼠类等为食,也捕食小鸟和大的昆虫,偶尔还捕食鱼类。

鹰雕繁殖营巢于山地森林中高大的乔木树上。巢由树枝构成,结构较为庞大。通常位于树上部靠近主杆的枝杈上。繁殖期为1—6月。每窝产卵2枚,也有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的颜色通常为淡灰白色或白色,没有斑点或者仅有不清晰的淡红色斑点。卵的形状为卵圆形。孵化由雌鸟承担,护巢性很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