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直言命题 |
释义 | 直言命题 categorical proposition 直接陈述对象有无某种性质的命题。传统逻辑中的一类最简单的命题。逻辑史上最早详细研究这类命题的是亚里士 多德但他并没有使用“直言命题”这个名称,而称之为简单命题。后来I.康德从认识的模态的角度把这类命题叫做实然(原意为断言)命题。传统逻辑学家一般认为,这类命题与选言命题、假言命题不同,它是无条件地、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种事实,因而被汉译为直言命题。 传统逻辑把直言命题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它们的简称、形式以及形式的简化记法如下: 表:直言命题在这四种形式中,“所有”和“有”是逻辑常项,由它们决定全称和特称的区别,这叫做直言命题的量的区别。具有逻辑常项系词“是”的命题叫做肯定命题;具有逻辑常项系词“不是”的命题叫做否定命题,这叫做直言命题的质的区别。在直言命题中,系词之前的词项叫做主项,表示命题所反映的对象;系词之后的词项叫做谓项,表示命题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的性质。在直言命题的各形式中,常以变项S代表主项,以变项P代表谓项。形式逻辑中的“有”的含义是“至少有一个”,这与自然语言里的“有些”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有S是P”并不意味着“有S不是P”,反之亦然。 如果一个直言命题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有所反映,那么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如果一个直言命题没有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有所反映,那么该主项(或谓项)是不周延的。根据这一定义,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由于“所有S是P”并不意味着所有S是一切P;“有S是P”也不意味着有S是一切P,因之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这是没有例外的。“所有S不是P”,意味着有S不是任何P;“有S不是P”意味着有S不是任何P,因此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 。直言命题中一个词项周延与否,仅与命题形式反映什么有关,它不是主谓项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事实上的关系,而是直言命题的含义问题。周延理论是传统逻辑论述换位和三段论有效性的基础。 直言命题中还有一类特殊形式即单称命题。有两种:一种主项是专名,如“苏格拉底是人”;一种主项是附有限制的普遍概念,如“昨天我谈到的那个人是作家”。单称命题有肯定和否定的区别,传统逻辑认为其形式分别为:这个S是P;这个S不是P。亚里士多德虽论及单称命题,但却没有谈到有关单称命题的推理。后来许多传统逻辑读本在论述推理时,把单称命题当作全称命题处理是不妥当的。 现代逻辑克服了传统逻辑不考虑空类和全类,即在S类和P类都既不空又不全的假设下讨论A、E、I、O这四种直言命题的局限。现代逻辑考虑到词项的外延可以是空类和全类,因而全称命题如“凡未接触过细菌的人都不得细菌性传染病”的形式应该为(F(x)→G(x)),这可以读作“对论域里的所有个体x而言,如果x有性质F则x有性质G”;而传统逻辑所谓的特称命题如“有金属是固体”的形式应为('x(F(x))∧G(x)),这可读作“在论域里至少存在一个体x,使得x有性质F并且x有性质G”。故现代逻辑称这类命题为存在命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