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磺胺嘧啶 |
释义 | § 药理作用 DNA具有广谱及较强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可用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溶加链球菌感染的治疗,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曾被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抗菌机制是通过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竞争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导致细菌体内叶酸合成受阻而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挫。本品属中效磺胺,对非产酶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奴卡菌、疟原虫和弓形虫也有抗微生物活性。 本品抗菌活性同磺胺甲噁唑。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磺胺类为广谱抑菌剂。本品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PABA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片;遇光色渐变深。 § 动力学 消化道口服易吸收,3~4h达血药浓度峰值,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浓度的70%,血中蛋白结合率约45%,t1/2为8~13h,24h后30%~40%以原形、15%~30%以乙酰化形式自尿中排出。本品口服后易自胃肠道吸收,约可吸收给药量的70%以上,但吸收较缓慢,给药后3~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单次口服2g后游离血药峰浓度约为30~60mg/L。本品在体内分布与磺胺异噁唑相仿,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80%。 该药的消除半衰期在肾功能正常者约为8~13小时,肾功能衰竭者消除半衰期延长,给药后48~72小时内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药物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发生结晶尿。腹膜透析不能排出本品.血液透析仅中等度清除该药。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为38%~48%。 § 适应症 骨细胞用于脑膜炎球菌所致脑膜炎的预防及治疗,也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痛、疖及产褥热等疾病的治疗。磺胺类药属广谱抗菌药,但由于目前许多临床常见病原菌对该类药物耐药,故仅用于敏感细菌及其他敏感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磺胺嘧啶(不包括该类药与甲氧苄啶的复方制剂)的适应症为: 1、敏感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和预防。 2、与甲氧苄啶合用可治疗对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磺胺嘧啶 3、星形奴卡菌病。 4、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 5、为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宫颈炎和尿道炎的次选药物。 6、治疗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新生儿包含体结膜炎的次选药物。 § 用法用量 一般感染,口服,成人首剂2g,以后1g/次,2次/d。儿童每日150mg/kg,分4次服用。治疗流脑,口服,成人每日100mg/kg,分4次服用;儿童每日100mg~200mg/kg;肌注或静注,成人1~2g/次,3~4次/d。儿童每日100mg~200mg/kg,分3~4次。 § 不良反应 荨麻疹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及眩晕等副作用,但不影响用药,过敏性反应以药热、皮疹为多见,偶见剥脱性皮炎、光敏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等严重反应。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偶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肝损害。本品大剂量服萘期间,在肾及尿道可能出现原药乙酰化物结晶而导致结晶尿、甚至血尿,因此服药期需多饮水,必要时同服碳酸氢钠以增加药物排泄,降低对肾脏的不良作用。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血红蛋白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6、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小管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 7、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有患者发生艰难梭菌肠炎,此时需停药。 8、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偶有发生。 9、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偶可发生,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抑郁感。一旦出现均需立即停药。本品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虽少见,但可致命,如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暴发性肝坏死、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当皮疹或其他反应早期征兆出现时即应立即停药。 § 禁忌 1、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3、小于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4、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应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血卟啉症、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 氨基酸2、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磺胺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其他磺胺药可能过敏。 3、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亦可过敏。 4、每次服用本品时应饮用足量水分。服用期间也应保持充足进水量,使成人每日尿量至少维持在1200ml以上。如应用本品疗程长,剂量大时除多饮水外宜同服碳酸氢钠。 5、治疗中须注意检查:(1)全血象检查,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2)治疗中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3)肝、肾功能检查。 磺胺嘧啶6、严重感染者应测定血药浓度,对大多数感染性疾患游离磺胺浓度达50~150μg/ml(严重感染120~150μg/ml)可有效。总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7、由于本品在尿中溶解度低,出现结晶尿机会增多。故一般不推荐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 8、不可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蓄积中毒。 9、由于本品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妨碍B族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故使用本品超过一周以上者,应同时给予维生素B以预防其缺乏。由于磺胺药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磺胺游离血浓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该类药物在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属禁忌。A本品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至胎儿体内,动物实验发现有致畸作用。 血小板10、人类研究缺乏充足资料,孕妇宜避免应用。B本品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浓度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50%~100%,药物可能对乳儿产生影响。本品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中的应用有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可能。鉴于上述原因,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本品。老年患者应用本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如严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等是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中常见者。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 过量处理 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毒性增强。 § 相互作用 茶碱1、合用尿碱化药可增加本品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不能与对氨基苯甲酸同用,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细菌摄取,两者相互拮抗。也不宜与含对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与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同用时,上述药物需调整剂量,因本品可取代这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毒性发生。 4、与骨髓抑制药同用时可能增强此类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如有指征需两类药物同用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5、与避孕药(口服含雌激素者)长时间合用可导致避孕的可靠性减小,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机会。 6、与溶栓药合用时可能增大其潜在的毒性作用。 肝脏的生物转换7、与肝毒性药物合用时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对此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及以往有肝病史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8、与光敏感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光敏感的相加作用。 9、接受本品治疗者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10、不宜与乌洛托品合时用,因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 血浆蛋白11、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两者合用时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 12、因本品有可能干扰青霉素类药物的杀菌作用,最好避免与此类药物同时应用。 13、磺吡酮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的分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持久或产生毒性,因此在应用磺吡酮期间或应用其治疗后可能需要调整本品的剂量。 § 制剂 片剂:500mg;合剂:10%;注射剂(钠盐):400mg/2m1,1g/5m1。 § 针剂制品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类别西医药物。 药理作用 金葡菌本品为中效磺胺类抗菌药,对许多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抗菌作用。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奴卡菌、疟原虫和弓形虫也有活性。本品抗菌活性同磺胺甲恶唑。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本品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PABA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遇光易变质。 动力学 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后者包括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和房水等,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80%,也易进胎儿血循环。本品的消除半衰期在正常肾功能者约为10小时,肾功能衰竭者可达34小时。给药后48~72小时内以原形药物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为38%~48%。 适应症 磷酸盐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的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1.对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轻症肺炎。2.星形奴卡菌病。3.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4.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治疗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 用法用量 本品需用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浓度≤1%。治疗严重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成人静脉注射剂量为,首剂50mg/kg,继以每日10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2个月以上小儿一般感染,本品剂量为每日50~75mg/kg,分2次应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者剂量为每日100~15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 红斑性狼疮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6、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管坏死的严重不良反应。 甲状腺7、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可发生艰难梭菌肠炎,此时需停药。 8、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偶有发生。 9、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偶可发生,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抑郁感。一旦出现均需立即停药。本品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虽少见,但可致命,如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暴发性肝坏死、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当皮疹或其他反应早期征兆出现时即应立即停药。 禁忌 1、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2、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3、小于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4、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项 磺胺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磺胺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其他磺胺药也可能过敏。 2、严重感染者应测定血药浓度,对大多数感染性疾患游离磺胺浓度达50~150μg/ml(严重感染120~150μg/ml)可有效。总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3、对呋塞米、矾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亦可过敏。 4、应用磺胺药期间多饮水,保持高尿流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亦可服药碱化尿液。 5、本品仅供重病人应用,病情改善后应尽早改为口服给药,不宜做皮下与鞘内注射。由于磺胺药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磺胺游离血浓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该类药物在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属禁忌。A本品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至胎儿体内,动物实验发现有致畸作用。 葡萄糖6、下列情况应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血卟啉症、失水、爱滋病、休克和老年患者。 7、新生儿患者和2个月以内婴儿除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时可作为乙胺嘧啶联合用药外,应属禁忌。 8、不可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蓄积中毒。 9、由于本品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妨碍B族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故使用本品超过一周以上者,应同时给予维生素B以预防其缺乏。 10、治疗中须注意检查:(1)全血象检查,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2)治疗中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3)肝、肾功能检查。 过量处理 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毒性增强。 相互作用 皮质醇1、合用尿碱化药可增加本品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不能与对氨基苯甲酸同用,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细菌摄取,两者相互拮抗。也不宜与含对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与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同用时,上述药物需调整剂量,因本品可取代这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毒性发生。 4、与骨髓抑制药同用时可能增强此类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如有指征需两类药物同用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磺胺嘧啶5、与避孕药(雌激素类)长时间合用可导致避孕的可靠性减小,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机会。与溶栓药合用时可能增大其潜在的毒性作用。 6、与肝毒性药物合用时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对此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及以往有肝病史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7、与光敏感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不敏感的相互作用。接受本品治疗者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8、不宜与乌洛托品合用,因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 9、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两者合用时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因本品有可能干扰青霉素类药物的杀菌作用,最好避免与此类药物同时应用。 10、磺吡酮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的分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持久或产生毒性,因此在应用磺吡酮期间或应用其治疗后可能需要调整本品的剂量。 制剂 (1)2ml∶0.4g(2)5ml∶1g § 生产企业 山东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江西萍乡制药厂、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三九万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广西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新世界海天(信阳)豫南制药有限公司、东北制药总厂、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湖北中天爱百颗药业有限公司、西安第四制药厂、安徽省合肥第二制药厂、合肥制药厂、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敦煌制药厂、昆明保健制药厂、西安长城制药厂、陕西省咸阳市第二制药厂、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六枝大华集团制药有限公司、贵州凯里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烧伤治疗 溃疡在烧伤的临床治疗中遇到的绝大部分患者为Ⅰ度~深Ⅱ度患者,经早期的抗休克、抗感染、支持治疗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此时烧伤创面的处理方法对病情的演变至关重要。湿润烧伤膏以其良好的止痛效果,无损伤,快速液化排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上皮增生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亦出现了以创面感染为主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抗感染能力较差,应用于深度创面,不可避免地引起感染,延长创面愈合时间。②其说明书中过于强调了对烧伤的疗效,处理方法过于简单,这对医生和患者易造成误导,不论创面的深浅或感染与否都应用一种药膏,一种方法,不但影响创面的愈合效果,而且可使某些深度烧伤创面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严重后果。③烧伤感染不仅与创面情况有关,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所在病区细菌流行病学特点等因素有关,如果烧伤治疗仅满足于一种药,一种方法,而忽略了综合治疗,亦将导致不良后果。 膏利用湿润烧伤膏良好的止痛效果,快速无创溶解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愈合的特性,和磺胺嘧啶银强大的抗菌特性相结合,制成以湿润烧伤膏为基质的磺胺嘧啶银膏,应用于浅~深Ⅱ度创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烧伤外用药种类很多,评价其疗效亦有一定困难,因为影响因素很多,如年龄,烧伤面积、深度,营养、治疗方式等。为了对以湿润烧伤膏为基质的磺胺嘧啶银膏评价合理、准确,我们选择同期应用湿润烧伤膏的100例患者作对照研究,本研究显示该药膏可促进浅Ⅱ度、深Ⅱ度创面愈合,效果较单用湿润烧伤膏好,尤其对已感染的创面,效果更佳,并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磺胺嘧啶银对湿润烧伤膏的止痛、溶痂及促进愈合效果均无影响,使用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重要脏器功能无影响。 § 药疹案例 资料和方法 皮疹一般资料:男19例,女16例;年龄2~91岁,平均39.13±21.45岁,死亡2例。住院时间2~49d,平均21.42±5.34d;创面最小5%TBSA,最大95%TBSA,20例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全身90%以上的皮肤松解、起大疱。痊愈患者用药后皮疹红肿消退时间3~15d,平均8.3d,皮损糜烂面结痂时间6~14d,平均9.6d。所有病例均符合第9次疾病分类会议(Inter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dapted,Ninth Modification)制定的分类标准。 研究对象与分组:7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均为1987年3月至2006年1月住院和门诊的病例,分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其中35例为实验组,按烧伤创面处理要求进行清创,将磺胺嘧啶银涂于所有创面及疱皮或腐皮上;35例对照组,0.3%碘伏消毒后,低位剪破水疱,放出水疱液,远红外线照射。均经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诊断等所证实。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8.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 治疗及转归 地塞米松膏磺胺嘧啶银创面外用:皮肤创面用0.1‰洗必泰彻底清洗,按要求进行清创,在水疱低位剪破水疱,放出水疱液,保留疱皮或腐皮。面颈、会阴等部位的创面可直接将磺胺嘧啶银涂于所有创面及疱皮或腐皮上厚约1mm,每4小时1次,行暴露疗法;或外盖1层无菌纱布行半暴露治疗;并用烤灯照射。每日定期检查纱布下有无积液,如有需要及时更换纱布。四肢、躯干创面涂磺胺嘧啶银2mm予以无菌敷料(渗出期厚一些,防止渗出过多)包扎。渗出期每天换药1次,4d后,简单清理创面上腐皮、疱皮、薄软膜,而后即刻涂以磺胺嘧啶银,保护再生创面,直至创面愈合。如创面新鲜,全身或局部无感染征象的,可4d左右换药一次;如创面感染,每日需换药1~2次。对于伴有手指或足趾糜烂的患者,将每个手指或足趾分开包扎,以防止粘连。按照烧伤治疗方案,病房实行保护性隔离制度,严格限制陪护人员及探视人员。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试验组痊愈26例(74.3%),显效8例(22.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对照组痊愈7例(20.0%),显效15例(42.9%),无效13例(37.1%),总有效率62.9%。经统计学处理X2=9.33,P<0.05,两组病例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磺胺嘧啶银组与暴露疗法组创面应用效果比较见表2: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死亡率、中度瘢痕出现率、细菌培养阳性率、痂下细菌定量>105/g组织例数,磺胺嘧啶银组与暴露疗法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 疗效判断标准 红斑痊愈为红斑消退,水疱全部干涸结痂,痂皮大部分脱落,皮损大部分愈合,创周无炎症反应;显效为红斑大部分消退,水疱部分结痂,皮损部分愈合,局部创周有炎症反应;无效为红斑、水疱消退结痂不明显,皮损少许愈合,创周炎症反应重。①创面愈合时间:指患者从出现水疱至痂皮完全脱落,创面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单位:天(d)②创面感染率:创面出现脓性渗出物或创面渗液培养出致病菌为感染1例。创面感染率=感染例数/实验组或对照组例数,以%记。③死亡率=死亡例数/实验组或对照组例数,以%记。④中度瘢痕出现率:按瘢痕出现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中度瘢痕出现率=中度瘢痕出现例数/实验组或对照组例数,以%记。⑤细菌培养阳性率:在同等污染程度和清创条件下按照随机原则在同一病人中选择深度相似的相应部位创面,分别应用1%磺胺嘧啶银和(或)硼酸,而且在清创后5~7天内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实验组或对照组例数,以%记。⑥痂下细菌定量>105/g组织例数:每克焦痂下细菌菌量>105的组织例数。 专家讨论 小苏打国内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采用暴露疗法或湿润烧伤膏、2%~4%小苏打液、无菌紫草油、0.1%利凡诺溶液、3%硼酸液、红霉素软膏、氯霉素粉、0.1%新洁尔灭溶液等外涂,但上述方法抗菌、成痂效果均不如磺胺嘧啶银。以往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糜烂面的治疗多采用暴露皮损,保持创面干燥,甚至暴露于红外线灯罩下烘烤的/干燥暴露疗法,该疗法由于创面缺乏有效保护,干燥刺激常引起创面疼痛难忍,创面大量失液,不利于全身体液平衡调节。磺胺嘧啶银,英文Sulfadiazinmu Argenteum(简写为SD-Ag)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涂于创面后结痂、脱落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糜烂面类似于Ⅱ度烧伤创面,因此我们将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的成功经验用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磺胺嘧啶银本身无刺激性,对创面不产生附加损害,涂于创面隔绝了空气,避免干燥刺激引起疼痛,并有效防止水分大量蒸发,保留组织间液和内环境稳定,从而减少了补液量。 细菌磺胺嘧啶银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磺胺嘧啶和硝酸银化合而成,磺胺嘧啶银和组织接触时不但不形成氯化银沉淀,反而缓慢分解释放出银和磺胺嘧啶,在组织液中较长时期维持一个高浓度水平,就象在创面上建立一个药物储备库一样,可抑制继续不断生长的细菌,因此为一较为理想的外用药。磺胺嘧啶银穿透焦痂释放出银离子和磺胺嘧啶,在创面上形成一层淡灰色的薄痂,能穿过痂皮、真皮到达深部有生机的脂肪组织并积聚在创面表面及其深部均产生抗感染作用,并有收敛作用,促进创面干燥、结痂。释放的银离子大部分与细菌的DNA结合,磺胺嘧啶与对氨苯甲酸的化学结构相似,影响细菌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银由于作用广谱而在抗微生物药物中独树一帜。据1978年美国科学文摘报道,银能杀灭650种不同的病原。Montes LF等发现磺胺嘧啶银在体外能抑制人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活性,因而用1%的磺胺嘧啶银银霜局部应用治疗42例带状疱疹取得显著疗效。磺胺嘧啶银在体外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性的作用与银离子有关。磺胺嘧啶银不可用于对磺胺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有损害者慎用。新生儿亦不宜应用本品,以防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磺胺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治疗过程中需应用其他广谱抗生素,以有效地控制感染。血管皮肤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皮损面积大,表皮大片剥落,屏障功能严重破坏,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死亡,因此加强创面处理,再积极的配合全身治疗,可大大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的痛苦。包扎利于静脉穿刺时止血带直接扎在皮损上引起疼痛和皮肤撕脱。对于本病治疗的成功与否,创面的恰当处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在处理本型药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创面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局部用磺胺嘧啶银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使病程明显缩短等优点,磺胺嘧啶银,不仅杀菌,且对皮肤无刺激性,又促进渗液尽快干涸结痂脱落。磺胺嘧啶银外用操作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良好,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创面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我们用治疗浅二度烧伤的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磺胺嘧啶银外涂皮损处,病程明显缩短,感染率、死亡率明显降低,瘢痕轻,疗效好,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与传统疗法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值得推广。 § 参考资料 1、中国医学药典 第二部。 2、磺胺嘧啶注射液说明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