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米氏弹鼠
释义

§ 简单介绍

米氏弹鼠分布

米氏弹鼠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

名字由来

体貌和动作特征类似于老鼠,长着一对大耳朵,前肢小而短,但后腿细长而有力,还是因为它们的行动以跳跃为主所以叫米氏袋鼠。

§ 形态介绍

米氏弹鼠米氏弹鼠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体长0.091~0.17 m,尾长0.13~0.23 m,体重在20~50 g。米氏弹鼠长着一对大耳朵,前肢小而短,但后腿细长而有力,还是因为它们的行动以跳跃为主。由于米氏弹鼠的体貌和动作特征类似于袋鼠,所以早期的欧洲移民把这种小啮齿动物叫做“袋鼠老鼠”。

米氏弹鼠的背部呈灰褐色。在澳大利亚全部9个种类的弹鼠中,其他种类的腹部呈白色,惟独米氏弹鼠的腹部呈浅沙黄色。米氏弹鼠的体毛紧密而柔软,尾尖部分的毛相对来说较长,看上去象一把刷子。成年雄性米氏弹鼠的颈部或胸部长有腺体,分泌腺液以用来标识自己占领的活动区域。成年雌性米氏弹鼠仅仅在怀孕和哺乳期间才用乳腺标识自己的地盘,这个地盘就理所当然的规定了新生儿的活动范围。米氏弹鼠穴居在沙丘和灌木地带。它们挖的洞一般进深不会超过1.5米,出口处呈大约40度的倾角。白天,为了躲避当地气候的极度炎热和干燥,它们总是在洞中;到了晚上,它们才从洞中爬出来,动作滑稽地四处奔走着寻找食物和补充水分。日常食谱由浆果,叶子,种子和其他可食用的植物构成。

§ 生活习性

成年雄性米氏弹鼠的颈部或胸部长有腺体,分泌腺液以用来标识自己占领 米氏弹鼠的活动区域。成年雌性米氏弹鼠仅仅在怀孕和哺乳期间才用乳腺标识自己的地盘,这个地盘就理所当然的规定了新生儿的活动范围。

米氏弹鼠穴居在沙丘和灌木地带。它们挖的洞一般进深不会超过1.5米,出口处呈大约40度的倾角。白天,为了躲避当地气候的极度炎热和干燥,它们总是在洞中;到了晚上,它们才从洞中爬出来,动作滑稽地四处奔走着寻找食物和补充水分。日常食谱由浆果,叶子,种子和其他可食用的植物构成。

多数啮齿类在夜间或晨昏活动,但也有不少种类白昼活动。冬季活动量一般减少,在冬季到来前,或在体内贮存脂肪供蛰伏时用;或秋季开始储存食物。有些口中生有临时贮放食物的颊囊。生活在中亚沙漠区的细趾黄鼠有夏眠习性。

林区的种类常在树杈上、树洞内或树根下筑巢,而巢鼠在高草的上部做巢。两栖的个别种类在水边筑巢,部分洞口开向水中,河狸修造浮在水面上的巢和水坝。

多数种类取食植物,有些也吃动物性食物。许多鼠类与仓鼠类的臼齿咀嚼面都有适于碾磨植物种子的结构,有2~3列丘状齿尖或复杂的齿纹;以啃食树木为生的河狸则具有巨大而锋利的门齿和适于压嚼木质的阔臼齿。米氏弹鼠的牙齿数一般不超过22枚,但非洲的多齿滨鼠属有28枚牙齿,而新几内亚的一齿鼠只有4枚门齿和4枚臼齿。

§ 繁衍

米氏弹鼠许多种类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少数种类只于每年春季繁殖1窝幼仔,多数则于春、夏、秋产3窝左右,米氏弹鼠和其他鼠类一样,米氏弹鼠一年四季都能生育,但生育高峰期是冬季雨量充沛的时候,产后11天即可进入下一个生殖周期。米氏弹鼠的孕期约32天左右,一窝产仔2~4只。幼仔出生时重约2-4克,大约18天以后它们才能睁开眼睛,1个月后断奶。3个月大就能达到性成熟。而褐家鼠和小家鼠在隐蔽条件好、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终年生殖,每年可产6~8窝幼仔。每胎产仔数各不相同,多数为4~6只,多者达7~8只。一些害鼠在数量很低的年份繁殖力显著增强,不但繁殖次数增加,而且每胎产仔数也大大提高,最高达18仔。多数种类的妊娠期短,仅20天到1个月左右。幼鼠生后20天左右就能单独寻食,一般3个月达性成熟,春季出生的个体能在当年秋季繁殖。但多数幼体于次年春季繁殖。少数大型种类寿命较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活10年以上,但多数种类的自然寿命为2~5年。

§ 所属种类

米氏弹鼠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一属,而与米氏弹鼠同科的动物尚有褐鼻鼠属(褐鼻鼠)、巴拉望软毛鼠属(巴拉望软毛鼠)、白腹鼠属(台湾白腹鼠)、地鼠属(布恩地鼠)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哺乳纲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米氏弹鼠

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哺乳纲的先进性表现在:脑高度发展;恒温和胎生哺乳。

啮齿目

哺乳纲的一目。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门齿仅唇面覆以光滑而坚硬的珐琅质,磨损后始终呈锐利的凿状;门齿无根,能终生生长。均无犬齿,门齿与颊齿间有很大的齿隙。下颌关节突与颅骨的关节窝联结比较松弛,既可前后移动,又能左右错动,既能压碎食物,又能碾磨植物纤维。听泡较发达,盲肠较粗大。雌性具双角子宫,雄性的睾丸在非繁殖期间萎缩并隐于腹腔内。该目种数约占哺乳动物的40%~50%,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

鼠科

鼠科muridae有500余种,是哺乳动物的第二大科,其成员非常多样化,可以分成几个亚科,其中多数成员属于鼠亚科murinae。鼠科中鼠属的黑家鼠rattus ratt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鼠属的小家鼠mus musculus随着人类到达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见的哺乳动物,一般视为害兽,也被培养出白化品种供医药试验用。除了人为扩散的种类外,鼠科的自然分布则只限于旧大陆,其中有不少种类分布局限,也有一些种类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鼠科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分布中心是亚洲南部到大洋洲一带,其中以南洋群岛属种最为丰富,另一个分布中心是非洲,其种类少于上一地区。这两个地区分别拥有各自的属种,只有小鼠属mus等极少数为两个地区所共有。除了随着人类传播的几种家鼠以外,鼠科只有姬鼠属apodemus和巢鼠属micromys两个属可见于欧洲和亚洲北部,拟家鼠rattus rattoides等少数种类分布于亚洲其它地区以外,鼠科的其它种类均局限于这两个地区,其中巢鼠属仅巢鼠micromys minutus一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广大地区,体小轻盈,是体型最小的啮齿类之一,尾部具缠绕性,可以在禾草上攀爬,又称旧大陆禾鼠,与新大陆仓鼠类真正的禾鼠相对应。鼠科成员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态和习性都比较多样化。典型的鼠科成员形态和习性与家鼠类似,但也有些则有较大区别,如澳洲的澳洲水鼠hydromys chrysogaster体型较大,体重可达一公斤,半水栖性,以鱼和其它水生动物为食;澳洲的窜鼠notomys为双足跳跃行动,主要生活于荒漠地带,类似美洲的更格卢鼠;非洲的刺鼠acomys、琉球群岛的琉球刺鼠tokudaia和从睡鼠亚科移入的刺睡鼠(刺毛鼠)platacanthomys等身上的毛成为了有保护作用的棘刺;还有不少种类适应树栖生活。鼠科中光是鼠属一个属内就有水栖、树栖以及有刺成员等多种不同的成员。鼠属rattus是啮齿类最大的一个属,也是最混乱的一个属,有人认为超过180种,是哺乳动物的最大一属,也有人将一些成员合并或移出,只剩下分布基本限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大约80种,种类少于食虫目麝鼩属,但即使这样,仍然是啮齿目的最大一属。

§ 灭绝时间和原因

米氏弹鼠米氏弹鼠的灭绝时间:1901年以前。

米氏弹鼠的灭绝原因:导致米氏弹鼠灭绝的原因究竟自然灾害,还是由于人类破坏了它们的生态环境,如今已不得而知,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或者袋鼠家族里较小的种类.它的灭亡应证了一句话:“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完全是因为抢不过比他块头大的其他有袋类动物而灭绝的。

§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28/2007/20070712140988.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754.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6: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