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Kepler |
释义 | § 人物简介 Kepler(1571~1630年),日耳曼天文学家,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终结传统的周转圆理论,开创天文的新纪元。 Kepler 出生於Stuttgart附近的 Weilderstadt,三岁时染上天花,双手受创,视力受损。 1591年,Kepler 从 Tuebingen 大学毕业後转入神学院,准备当牧师。1594年,将从神学院毕业时,经人介绍到奥地利 Graz 地方教数学及天文学。前此,他在 Tuebingen 大学时受天文学家 Maestliu 的影响,深信当时还没被广为接受的 Copernicus 学说:地球自转且绕太阳公转;这是他任教前所仅有的天文知识。 § 职业生涯 翌年夏天,在授课中,他突然「悟出」了正多面体及行星距离间的关系,写了一篇充满神秘占星色彩的论文《宇宙的神秘》,送到天文学家 Tycho Brahe (1546~1601年)手中。(Kepler 终身对各种多面体保持研究的兴趣,也多有发现。) Brahe 虽不贊成 Kepler 的神秘占星观点。但惊讶於其丰富的天文知识,导至日後 Kepler 到布拉格做 Brahe 的助手,而当1601年 Brahe 去世,接替他的职位(神圣罗马帝国 Rudolph 皇帝的天文官),并继承了他的遗产─几十年的星像记录─这是望远镜发现前最精确的记录。有此财产,Kepler 展开了「火星降服战」。 太阳中心说并未使天文学家能更准确预测行星的运行轨道。Kepler 对火星及地球试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不同的圆心(不一定是太阳)、不同速度,总是与记录有出入。他放弃了等速圆周运动模式,而改试变速圆周运\\动,还是没有成功。最後他放弃了圆,改试各种不同的卵形缐,终於发现椭圆轨道最切合记录。这样 Kepler 降服了火星,推翻了圆周等速运动及其衍生的复杂模式(同心球理论、周转圆理论等)。 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正式宣佈希腊天文学的结束、天文学新纪元的开始。 Kepler 由「火星降服战」所导出的行星运行模式可归纳成两个定律:第一、行星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太阳居其一焦点;第二、行星与太阳连缐在等长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1619年,他发表了《宇宙的和谐》,宣佈了第三定律:行星绕行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T 和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R (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之间有如下关系:T2 : R3 为定数。这三个定律将太阳系用数学结成一体,更加肯定 Copernicus 学说的正确性,而日後 Newton 的万有引力学说也因足以说明此三个定律,才通过初步的考验。 Kepler 在天文上的成就虽然伟大,但天文官的薪水却不足以养家;他替皇帝及皇亲贵族占星算命,反而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无疑是个反讽,不过却是古代天文官的常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